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一《季氏将伐颛臾》教案1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一《季氏将伐颛臾》教案1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一《季氏将伐颛臾》教案1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一《季氏将伐颛臾》教案1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课题 季氏将伐颛臾课型新授教学目标l、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2、弄清思路,理解课文。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重点1、 通过熟读乃至背诵课文,感受、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2、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难点1、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对象就是他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自主学习】一、作者及作品1、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编辑;语:“言谈”的意思。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他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幼年丧父。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生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整体感知1、 听读全文,扫清字句障碍论语( ) 颛臾( )社稷( ) 虎兕( ) 椟中( ) 冉有( ) 柙( ) 近于费( )相夫子( )( ) 夫颛臾( ) 何以伐为( )为之辞( ) 2、指名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 (1)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景下发生的? 明确:季氏将伐颛臾 “伐”字怎么解释?解释为明目张胆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动用“武”力。 “将”字说明什么?“将”字说明这个战争还没开始,即将发生,可以通过劝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劝说,那么这场战争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教师补充背景材料 课文共3段,写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当时,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孟孙、叔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是宰相,他的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目的是:贪其土地;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冉有、季路任李氏家臣,两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合作学习】一、 研习课文第一段学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无乃与?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何以为?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对于这场仗,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明确:孔子反对讨伐 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板书 这三条理由(从历史、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关系三方面阐述)反对征伐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二、研习课文第二段 学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学生译下列难句。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 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责,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批评弟子呢?表明他怎样的观点态度? 点拨: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宣传礼治(板书),反对战争,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于前684年回到鲁国由于是他从事教育,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而现在,再有、季路违背了他的原则,因此他给予厉言批评。这就说明孔子坚持(板书)自己政治主张的决心。【小结】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学生说出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学生介绍孔子情况学生听读后、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全文思考问题把握全文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