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到教学案例二语:席凤霞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3个字,会写7个字。2.朗读诗歌,体会秋天的美。教材分析开学就学秋天到,目的是与此时的季节相吻合,使学生深切感受生活与学习的联系。这首诗有严整的格律,诗所描写的景色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有点有面。本课的生字较多,要求认字13个,写字7个。“转凉、蟋蟀、寒霜降”等生字适合以词语形式整体识记,其他生字也结合文中的词语出现。整个认读过程应采取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认读效率。本诗共有三节,分别写了秋天三个阶段不同的景色,需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学生状况分析我班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秋天庄稼收割,果子成熟,大雁南飞等景象较为熟悉,学习本课,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但他们远离渔村,对“鱼虾肥”没有生活经验,需要搜集一些图片或音像材料帮助了解。同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做、动手画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的机会,还应辅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影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前安排学生到田野里,果园里去观察、寻找秋天,课上,老师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讲给同学听,把采集到的“秋天”展示出来,共同感受秋天。2.展示渔村的秋景录像: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晚霞映红了海面,渔民唱着渔歌,一网网捞起活蹦乱跳的鱼虾。天空中,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恋恋不舍地向南方飞去。适时提问:你们喜欢秋天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板书:秋天到)(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读,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2.同桌互读,读后检查识字情况。3.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互读,互评。4.在活动中识字。(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点击图中的鱼、虾、花、果等,能出现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说出图中最喜欢的东西,然后点击它,认读出现的生字。认读“黄”字时,提示学生观察,“黄”的中间是“由”不是“田”。(2)分组比赛认读。(3)自由抢答: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字口头组词或说一句话。(三)感悟诗歌美1.独立阅读课文。感情朗读,想象秋天的美景,体会劳动者收获的喜悦。2.在小组内读文,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对子(在本课中找)比如:天对风,凉对爽,鱼虾对瓜果(3)讨论:秋天的收获很多,假如让你来当作者,课文中的“瓜果”、“菊花”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四)画秋天把观察到的秋天景色和在课文中学到的秋天景色画下来。(学生绘画时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五)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秋天,了解了秋天,描绘了秋天,秋天的美景和秋天赐予人们的收获,让我们更喜爱秋天。下节课,我们就用你们的画和你们采集到的“秋天”来布置教室。案例点评本课教学设计,教者充分考虑到所学课文与当下时节的相互吻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现成的自然因素的运用,并把这种自然因素转化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有效整合。让学生从九月的田野中来,经过课堂教学后,带着对秋天的准确而细腻的印象又走到课外去,在大自然中继续寻找秋天,画下秋天。整个设计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利用意识,体现了大语文观。1.课前与课后的拓展,打破了语文课堂的界限。学习新课时,教师布置学生到田野、到果园去考察,在天高气爽,一切都在发生着悄然变化的大自然中,请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所发生着的变化。湛蓝辽远的天空,白云飘飘,显得格外明净,偶尔穿行向南的大雁给天空增添了空远宁静。枝头的树叶渐渐地发黄了,有些树叶耐不住秋风的吹拂,顺着枝头飘落下来,树根下忙碌的蚂蚁将它们当作运动场,河面上的片片树叶下面,有几只小鱼儿捉着迷藏;火红的枫叶、摇铃般的大豆、金色地毯般的麦田学生们积累了丰富而生动的表象走入课堂,在学习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后,在这么多丰富的具象支持下,一幅幅秋天的景象图让学生们很容易地就进入课文所展示的美丽画卷之中。课后,教师又要求学生到室外,继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用手中的画笔把秋天描绘下来,给秋天着上颜色。教学着眼于整体,一气呵成。2.直观与经验结合,灵活运用识字方式。识字是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前提。认识生字,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自己有哪些字不能识读和理解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具有个性经验的方法去识记与理解这些字,而对于如“花果鱼虾”之类的词语,教师则以多媒体图像展示,学生因此而产生直观的印象,把字形与字义紧密结合,提高了识记效果。指导写字时,教师没有面面俱到,把每一个生字词的书写都一个不漏地进行讲解或示范,而是重点抓住易写错的“黄”字,让学生观察比较,指出书写的注意点,“黄”字的中间部分是“由”,而不是“田”,以点带面,教会了观察方法,提醒了书写的注意点,体现了教学的高效率和较强的任务指向性。3.朗读与辨析结合,感悟诗歌本体的美感。对子,是我国传统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对子,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朗读与吟诵诗歌,体悟诗歌韵味时,要特别注重诗句中对子的出现与相应的出现的位置。诗歌中出现的“天对风,凉对爽,鱼虾对瓜果”,就是典型的词语对仗。对此,教师应予以充分的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朗读、替换等手法,领会诗句用词的精妙之处,同时,扩展诗歌内容,通过换词,构建新的诗句,在初步的诗歌创作尝试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火红的枫叶教学案例二语:席凤霞教学目标 1.细读全文,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2.紧扣课题中“枫叶”一词开展听、说、读、写的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在读中适当用词、乐学善思的意识,爱自然爱老师的感情。 状况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阅读课文,掌握了大部分生字,本课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设计 (一)设置悬念,培养对话、想象意识 师:板画手形(或请一生用手掌印画),用“ 像 ”练习说话(什么像手,手像什么的顺序都可以)。 生:指名说,互评。 师:火红的枫叶从颜色上说像什么,从形状上说又像什么,快速读文告诉老师你的思考。 生:读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勾画。 师:我们在课前布置了收集枫叶的活动,你的枫叶是什么样的,能用“ 的枫叶”开头,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指名介绍。 师:评一评谁的枫叶最美。(美的标准是颜色红、形状好) 生:互相参观并评价彼此的枫叶。 师:找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多不容易呀,文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找的? 生:自由读。 师:读读第1、2自然段,然后说说你找枫叶的感受。 生:指名读,读后说感受。 师:找得真辛苦,手也脏了,腰也酸了,脚也累了,“总以为找到一片最红的,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了一片更红的”,你感受到什么,能把“然而”换成其他词,保证意思不变吗? 生:小组讨论,然后朗读1、2段,自评。 师:通过辛苦努力,你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枫叶,你应该怎么读第三自然段? 生:练习读。 师:指导读,结合黑板上的圆形和手掌形状及自己的想象用“ 比 还 ,比 还 ”说一句话。 师:小女孩为什么花这么多心思找枫叶,这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组合找合作伙伴讨论并汇报。 师:她喜欢老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片枫叶,一首小诗,一张贺卡都代表她的一份真情,她的心比水还清澈,比枫叶还热情。那你们喜欢我吗?在教师节那天会和我说什么,请先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生:自己边想边写。 师:看了几位同学写的悄悄话,我觉得就像在欣赏一首小诗,特别是那些用了“像”“比”“最最”等词语的孩子,是会学会用的孩子,请同学们写完以后试着改一改,想一个好办法把它送到我的手上,让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享受9月10日这一天的快乐。 (二)听故事,创情境,感受秋的美丽 师:秋天到了,树叶像黄蝴蝶一样飘落,你们手中的树叶就是秋姑娘寄来的信,她在信中写了什么呢,她告诉南去的大雁路上要小心,告诉准备冬眠的青蛙快点找家,还提醒贪玩的小松鼠多准备食物,那写给你的信告诉了什么? 生:结合收集的秋的资料练习说话,并评价。 师:秋天到了,我们在凉爽的日子里过的节日和节气有哪些?能告诉大家吗?请准备一份有秋的特点的礼物,在中 秋节里送给全家,在重阳节里送给老人吧! (三)写字 认真观察“贴、洁”左右结构,重点指导“送”字。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案例点评 金波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诗琅琅上口,想象丰富,耐人咀嚼。火红的枫叶以简炼明快的语言描写了小朋友借助大自然中美丽火红的枫叶,在枫叶上留下文字,送给老师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之情。枫叶是美丽的,而同学们的心灵更为美丽,寄托着孩子们最美好的祝愿。本份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枫叶有较为直观鲜明的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手印描画在黑板上,描画的过程与结果恰恰形象地解释了课文中的语段:“它的样子也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接着,让学生给手形枫叶填上颜色,原先空白的轮廓,因为有了火红的颜色,变得格外醒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二)回忆摘取枫叶的经过,唤起感性的生活体验。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到野外摘取一片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枫叶,把这片枫叶带到学校里,与同学一起分享枫叶的美丽可爱。学生在采取枫叶的过程中,必然反复比较,从颜色形状等各个方面揣摩,竭尽所能寻找自己最为满意的枫叶。为了找到这片枫叶,他们要走很多路,花上很多时间,个中滋味在他们心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学习课文时,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说说自己寻找手中这片枫叶的经过,学生就有话可说,因为他们有着切身的经历,有着真切地情感体验,他们会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那部分说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在充分诉说与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23自然段,特别是当读到“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这句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终于”这个词加以强调。对课文的理解不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先前的生活经验已为课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注解。生活即课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正是这一教学设计可圈可点之处。 (三)情境性写话,促使个性情感的自由表达。“一片枫叶,一首小诗,一张贺卡,代表的是一份真情,这种情感比水还清澈,比枫叶还热情。”当情到深处,当面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的深沉,这时,最合适的应该是文字,把情感吐露笔端,更能把这份情表达得真切动人,意味深长。这种情感还会进一步拓展为亲情、友情,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让学生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贺卡在传递情意方面的温馨魅力。“一首小诗”,是一首怎样的小诗,把文中的空白点予以丰富,也使课文的主题更为明朗,给学生的爱师之情找到了合适的结合点山行教学案例二语:席凤霞一、教材分析苏教版的古诗两首中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景和作者写诗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五、教学准备有关的课件、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六、课时准备: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大自然是个万花筒,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的变换着它美丽的容颜。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美一番。瞧同学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2、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一读。四人小组来试试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导入: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来表现一下,行吗?(师范读)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1)生:看到山、 石径、 白云、 人家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A:寒山:理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斜就是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呢?C:.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谁能将它美美的描述出来。请你读一读,我们也跟着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吗?那把它读出来吧!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2)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美景?)生:霜叶霜叶就是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之后就有了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是呀,春花使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却远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 ?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欢的吗?(请一两个学生读)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得使作者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不仅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放课件)你被吸引了吗 ?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都比不上杜牧笔下红的似火,艳的连二月春花也无法比拟的霜叶。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请再次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生读诗句。个别读,合作读(这么美的风景,如果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4教学设计-4.3.4 创建“密码验证”窗体-
- 第四节 现代通信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鲁科版五四学制2012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等腰三角形》专项检测卷(附答案)
- 2.2.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平面向量与复数(试卷+解析)
- 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小班师德师风题目及答案
- 《2025企业员工聘用劳务合同》
- 电子课件-《英语(第二册)(第三版)》-A01-4402 英语 第二册 第三版 课件-Unit 2 lesson 2
- GB∕T 17794-2021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 Q∕SY 01747-2020 热力采油过热蒸汽锅炉运行规程
- CRT植入推荐步骤和工具课件
- 建筑施工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 Q∕GDW 10827-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 空气轴承技术培训教程
- (完整版)法理学试题库附答案
- 客户服务管理10421考试大纲
- 典范剧本Coming Clean
- 硫酸生产工艺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