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doc_第1页
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doc_第2页
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doc_第3页
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doc_第4页
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空间,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田洁摘要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怎样才能使发展成为现实?我们是否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为学生创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机会呢?作为一名教师,应解放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加大数学课堂的民主性、创设数学练习的多样性,为他们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金钥匙”。关键词 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数学课堂的民主性 数学作业形式的开放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可怎样才能使发展成为现实?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学生学习是拘泥于书本,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是否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为学生创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机会呢?作为一名教师,应解放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加大数学课堂的民主性、创设数学练习的多样性,为他们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金钥匙”。一、增强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广阔空间“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现实体验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永恒基础。拘泥于“书本世界”,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感触。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增补具有时代性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学生运用写数学日记的形式,用“数学眼光”看社会,将具有时代性的素材带入数学学习,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学生们走进超市,认真观察,写出了“逛超市”的数学日记。他们从自己的不同视角,有选择性的将超市物品陈列、一些商品价格、所购商品的名称、单价、数量、付出金额、找出金额、找回金额都做了记载及描述,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以及购物的一些方法,并且体会到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请看,这是一年级一位同学的数学日记。我去中百超市购物今天,我和妈妈、外婆一起去中百超市。一进大门,我发现所有的商品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我买的提手小方凳是在塑料制品那里拿的,英语本是在文体用品那里拿的。我买了一瓶儿童蜂蜜7.35元;一盒薯片7.30元;一瓶酷儿爽2.40元;十本英语本4.60元;一个提手小方凳7.90元,一共花了7.35+7.30+2.40+4.60+7.90=29.55(元)。我付给售货员阿姨3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我4角5分钱。又如二年级学习统计知识,要会看统计表,并能合理进行分析与预测。学生们马上联系自己的旅游体验,想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其价值。请看,这是二年级一位同学的数学日记。山东旅游费用统计暑假我和妈妈、外婆、外公去山东旅游,到了曲阜、泰安、济南。我记下了在四天旅行中我们四人的衣食住行费用,请看下表:时间吃饭门票购物住宿车票8月3日5003659352014988月4日1008105052008月5日4661154872008月6日4009010001326合计1466138029117602824这次旅游我们一共花费了:1466+1380+291+1760+2824=7721(元)。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在吃和住两项上支出较大。我打算以后再出去旅游时要注意节约,饿了,就像8月4日那样吃点小吃,不能总在酒店点菜吃饭;也不要住太好的酒店,干净就行。再如:“在十一黄金周旺销以后,武汉各大商场、购物中心又不约而同推出满200元送200元、满120元送130元的活动。从这些促销活动中,顾客从中真正得到多大的实惠?商家会亏本吗?这其中蕴含着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已经能够用数学知识、数学素养去关心、解决身边事了。抽象的百分数问题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学生购物交流会”。像这样,在生活中留意积累具有时代性的素材,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用到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乏味,它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体会到数学世界的广阔。2、捕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使它成为生成状态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材中呈现的,还应有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将这些资源纳入教学资源中,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成为生成状态。如学生学习吨的认识过程中,生成了一些老师完全没有预设到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汇报收集到的大型动物体重时,有的学生收集到河马体重是3500千克,也有的收集到河马体重是3吨,学生自然而然提出要比较这两只河马谁重谁轻?从而过渡到质量单位的换算。又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验算时,学生在结合情境图独立探究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时,有同学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以及横式后写法产生了错误,老师将错误的信息拿出请同学们讨论、评议,在交流、争辩后,学生们对除法的验算方法及竖式写法达成共识。学生们在自我思考、调整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运用,受到了好的学习效果。二、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搭建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科学与真理源自生活。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生活,走向大众,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研读教材,了解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性及教育性;了解学生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1、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上建构新知。如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6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例7是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在学习质量单位“吨”的前一天,我布置了以下任务:(1)、回忆1克、1千克有多重,将一枚2分硬币、两袋500克的盐(也可以是其他1千克的物品)在手中掂一掂,有什么感觉?(2)、了解自己的体重。(3)、了解妈妈的体重,尝试抱一抱妈妈,有什么感觉?(4)、查阅鲸、大象、河马、长颈鹿的体重资料。当学习“吨”这一课时,学生们已经做好充分地学习准备,有了对1克、1千克地准确体验,大家信心十足地开始了探究学习。首先大家争先恐后介绍两袋盐有多重、自己体重是多少、妈妈的体重是多少;紧接着比较了25千克、40千克同学从外形到抱一抱地不同感受;当问道妈妈体重时,很多同学了解到是50千克左右,不少同学认为相当重,不太容易抱得动,这时周浩丞同学大声说自己能抱得动,我马上介绍自己体重就是50千克多一点,请他来抱一抱。在一声惊呼中,周浩丞同学迅速将我抱起,全班大笑起来。紧接着现场采访周浩丞同学感受,他说“真重呀!”。在快乐的氛围中,我问道:“你们收集到的更大更重的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呢?”学生们纷纷介绍自己收集到的鲸、河马等动物的体重资料。自然的过渡到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学生们通过交流体会到2000袋500克的盐、40位25千克的小朋友的体重、25位40千克的小朋友的体重、20位50千克的妈妈的体重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有了课前收集素材地准备,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质量单位吨的认识,能准确说出我们学过的最大的质量单位、最小的质量单位分别是什么, 1吨、1千克、1克大约有多重,以及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空间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换位思考的策略,不能把学生当作一无所知,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生活。2、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发现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要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发现,充分地交流。如教学克和千克后,根据教材情境图在超市购物,教师布置了课后实践性任务,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学生们通过观察,有了自己的发现和体会。有的学生写道:“我重22千克,妈妈重60千克,妈妈比我重几千克?”另一位学生则写道:“星期天我和哥哥到公园去玩,公园门口有一个电子秤,于是哥哥和我分别把一元硬币投入电子秤里,电子秤把我和哥哥的体重用一张小纸条打印出来,哥哥说:我是47千克,你是33千克。你们说一说哥哥比我重多少千克?”还有的学生写道:“弹簧秤上一格表示500克,那么5格是多少克?”学生们在买东西时也有发现,有的学生说:“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买了1千克毛豆和500克西红柿,问毛豆比西红柿重多少克?”有的学生说:“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食品,饼干2元130克,盐1元500克,问两袋食品一共重多少克?”有的学生说:“妈妈买回一个4千克的西瓜,平均切成两半,半个西瓜重多少千克?”有的学生说:“妈妈买了1千克肉丝,一个水饺皮包5克肉丝,需要多少张水饺皮?”学生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不同,在理解同一材料时会有差异,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可以提出争论、质疑、反思,完善自己的认识。通过收集身边的事物素材,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在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交流地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不断加强。三、加大数学课堂的民主性,提供学生大胆提问的空间数学课堂如果是一问一答,或者是单一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都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有给予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才能使数学的学习更具深度、广度。当然,学生要能严谨、有序,甚至是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就有赖于对学生有效地引导。1、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提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数学生养成了一种听老师提问、听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我只是一名观众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不利于他们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如何改变这种学习状况,教师要做有心人,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能用简单地说教、粗暴地批评,而需要在全班形成我爱数学、我愿意探究知识、我愿意发表自己的观念想法、我愿意与他人合作、我愿意听从别人建议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做到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允许标新立异的回答,甚至是完全不着边际的发言。要善于总结、提炼,树立学生提问题的信心。其次,是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含而不露的引导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2、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题全体学生学习提问题有一个过程,首先会听老师提问题、会听优秀学生提问题,然后逐步通过尝试练习,形成提问题的能力。(1)老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题。我在学生学习提问题之前,首先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提问题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开课时,我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在探究结束以后,归纳概括时,我又提出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探究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开课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会提问题,就是会学习、会抓一节课的重难点。(2)优秀学生的领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提问题。学生能力有差异,优秀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认真的预习,很快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提问题,并非高不可攀。自己身边的同学就能很好的提问题,那么我也能学会提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问题。(3)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合作精神是21世纪十分需要的一种团队精神。在学校中,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十分必要。一个知识点,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预习准备的程度不一,每人思考的角度不同,会促使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那么让学生互相补充提问,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合作机会。认真倾听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取长补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能提问“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等问题。这时,预习更为深入的一些学生补充提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假分数吗?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吗?学习倒数的知识,对以后学习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补充,可以说比较好的开阔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眼界,加深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入程度。四、创设数学练习的多样性,提供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1、小课题和长作业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是与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在本班做了一定的尝试,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通过研究实验,我觉得进行小课题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第二、小课题十分重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方法、体验,而不仅仅是结果。第三、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老师作适当应引导。我们布置小课题作业,一般是24周。如“设计小区花坛”,同学们利用4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赴各自选定的小区观察环境,选定范围。并从图书馆、网上了解花坛实用价值、形状。再结合所学知识平面图形、比例尺。利用电脑、或在纸上绘制小区花坛设计图。设计成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畅谈设计意图、设计方法、有关数据。在听取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后,再次作调整、修改,最后定稿。这次长作业,同学们大多是几经周折。由于设计难度较大,有少数同学没有设计成功,但是在整个研究、设计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多学科综合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2、计算机环境中的学习作业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日趋活跃。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请学生上网查阅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的有关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构思制作一张观赏性的模拟钱币。学生不仅从网上下载了一至五套人民币所有版本的图片,还了解到每套人民币设计的背景、理念、寓意,增长了不少知识。学生们设计了以龙、白帝城、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