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4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 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教 具】多媒体课件立意:从世界形势、重大侵华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从我们民族的心态角度反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之艰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我们的民族心态经历了“自信从容”到“实用应对“再到“紧张焦虑”,行动上相应经历了从“看”到“用”再到“变”的过程。从被动接受,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心态不断改变的历程。期望学生形成向他人 “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开放心态。说明:本教案在主备人费校长二稿基础上整合,还借鉴了2011年第1期历史教学上黄天庆老师从心态视角反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的教学札记,2012年第6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刘莉老师“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教学为例等。导入出示“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接见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图:沉浸在康乾盛世中,我们民族是怎样的心态?画面反映出来明显的不平等,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固有的华夷文化观(副板书)“贵华夏,贱夷狄”,中国人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自恋心态,自认是“天朝上国”。再出示中国人的“天下”体系图(根据冯友兰先生的论述),从文化上看:“华夏当然最开化,其次是夷狄,禽兽则完全未开化”,中国当时自然把西方国家看做夷狄、蛮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大事惊醒了“天朝上国”,也挑战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华夷心态?引出课题: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船坚炮利”是什么革命的直接成果?工业革命。英国当时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场战争也使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一些爱国官员(点: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一、“看”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什么?主动了解西方并编译了四洲志等,更重要的是他在近代中国最早有了一种观念(心态)上的突破华夏学习夷狄(向西方学习)。投影:海国图志书影(什么字体?),引导学生关注教材p68的图文,阅读教材p69的资料回放,并投影:“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该书阐述了什么核心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长技”即军事技术,目的“制夷”即抵御西方侵略。(点:可见林魏二人当时对英国主张抵抗,因此被称为抵抗派,什么阶级?)这一思想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教材:引导,启迪)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传统心态(“贵华夏,贱夷狄”)的一次挑战。那么,魏源本人是否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心态的藩篱?提醒学生注意魏源对西方人的称谓,思考“这样的称谓也显示了魏源的什么观念?华夷文化观。魏源仍没有以平等眼光看待西方,认为我们落后的只是“技”,西方的船再坚炮再利,它终归是“夷”半开化的蛮夷之邦。这也集中反映了当时国人的心态。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十分痛惜地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问题组:依据材料(1)是什么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不明了鸦片战争失败的理由;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心态)没有真正感觉到来自西方的威胁,所以致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英国发动战争的意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2)20年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少数人”是指什么人?为什么“直到咸丰末年才觉悟到非学西洋不可?”他们是如何来学习西洋的? (可在学案中列出一个大事年表,更容易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投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曾国藩接到北京条约的文本时,“阅之不觉呜咽”;奕在万寿山亲眼目睹火烧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痛哭无以自容”。想起这样的场景,同学们有着怎样的感受?屈辱、悲愤与忧患。)洋务派(哪些代表?)。(由学案“大事年表”得出)内忧外患。被迫学习西方,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指导思想,开展洋务运动。(至此,“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有了“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二、用从“制夷”到“自强”,国人心态似乎变得紧迫起来。但怎样“学西洋”?什么是中体西用?投影(或看学案第3页的材料):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替皇帝解除忧患)”。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中学”指什么?封建伦理纲常,封建制度。“西学”指什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学”“西学”的地位?“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手段)。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王朝统治。目的是什么?剿发逆,勤远略;自强;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筹办夷务始末。可见,洋务派与魏源“师夷长技“的目的有所不同魏源强调对外“制夷”;洋务派强调对内“剿发逆”,进而自强)但根本目的呢?学生可能有争议。洋务派的思想引发了清廷内部的大论战,如: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中国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师事洋人”。倭仁反映哪一派别思想?顽固派。一直被认为是晚清顽固派的最高代表慈禧太后对此持什么态度支持洋务派。最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也说明“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这一点与林、魏是相同的,和顽固派也是相同的,都是地主阶级)投影相关图片,问题组:(1)“中体西用”思想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步;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曾国藩、张之洞的言论,反映了“中体西用”下国人学习西方时怎样的心态?“制夷”到“自强”,但保持“中国文武制度”不变,在学习西方上是一种“实用应对”的心态,行动上已由“看”到“用”。(3)如果丧失了“中学为体”,中国人在文化上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开放式)各抒己见:从民族文化传承角度我们可能失去了民族文化特色,我们到底是谁的民族认同问题;从改革大刀阔斧角度看也许近代史要改写(如日本明治维新)等等。过渡:轰轰烈烈30年的洋务运动是否促进绝大多数国人“实现富强”心态紧迫起来?投影:葛兆光教授中国思想史(第二卷)的一段话:当国依然不富,兵依然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里说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问题组:三、变投影:材料一: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材料二: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的含义?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甲午战后,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些思想形成除了上文提到的民族危机的加深,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一定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康梁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可在学案中提前预习)。在这些背景下,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投影表格:康梁维新派的代表、著作和观点。概括维新派的主要观点: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权在民)。还有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投影(或参考学案):材料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据材料1,指出康有为“三世说”这一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而康有为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应该说两者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康有为在著作中搬出了孔子,这是为什么?结合以下材料和学案上康梁的经历,学生讨论发言。投影:“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减小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有一定的关系等。(见学案)毫无疑问,康梁维新思想是进步的,但当时新学伪经考刊行不久被清政府禁止,甚至连印版被焚毁。可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何其艰难!不过,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在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下,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戊戌变法。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后人却给与了高度肯定。投影: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材料反映维新思想的什么重要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是近代中过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投影: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推动戊戌变法开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是近代中过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让我们再次研读葛兆光教授中国思想史(第二卷)的一段话:当国依然不富,兵依然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里说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回顾本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我们的民族心态经历了“自信从容”到“实用应对再到“紧张焦虑”,行动上相应经历了从“看”到“用”再到“变”的过程。从被动接受,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心态不断改变的历程。近代的仁人志士们还将继续学习西方,探索强国之路,思想解放潮流亦将将更为猛烈。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来先进文化时是怎样的心态? “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影:“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无论近代还是现代,任道重远,愿我们每一位既是一个有着“开放进取”心态的人,还是一位有思想的人!有人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以“病因、病症、医生、药方、疗效”的方式来思考:病因19c40s鸦片战争19c6090s第二次鸦片战争19c90s甲午中日战争病症外夷入侵,技术落后内忧外患,技术落后外患加剧,制度腐朽医生林、魏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曾、李、左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康、梁、严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药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疗效启迪;未实践洋务运动实践,迈出近代化第一步;失败维新变法实践,政治近代化最初尝试失败;思想启蒙作用。教后反思:优点: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如“华夷文化观”的引入,使教学增添一点新气息;利用材料教学,体现学科特色;讲解详略得当等。不足:(1)“华夷文化观”要切实贯穿教学主要环节,不能仅在导入时亮出。如林魏的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命运,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效果,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夷文化观”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正如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悲伤,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是近代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