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地区 1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位置,说明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2、通过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活动等,解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 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3教学难点 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了解内蒙古 草原到底有多美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内蒙古大草原全身心地感受一下草原人家的风情。出发前我们先得把方向搞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我知道大家为了这次旅行,都事先做好了准备,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内蒙古自治区在哪,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角度来考虑)嗯,很好那么请问它位于金华什么方向?(北方)看来我们这次出行是北上了。内蒙古位于温带,四季分明,春夏草儿茂盛,秋冬会枯萎。正如古诗所描写的“离离原上草,”。活动2【讲授】了解内蒙古 我想再请一位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地图,来跟大家介绍下,内蒙古自治区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有什么特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类型?(请一名学生根据导学案来讲台分析,其他同学点评)活动3【活动】了解内蒙古 那老师在准备旅游攻略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对内蒙沿途风景的描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课本图6-67内蒙古自治区降水图和地图册41页,完成第一部分合作探究的内容,帮老师解开这个困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越往西降水越少,会是什么植被呢?(耐旱植物)降水再少,连耐旱植物都无法生长,那会有什么植被呢?(寸草不生、荒漠了。)所以随着降水的逐渐减少,内蒙古植被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我们去从草原旅游,不能选择内蒙古的(西部)活动4【讲授】走进内蒙古 过渡语:现在方向准确,目的地明确可以出发了。一路舟车劳顿,大草原才映入我们的眼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内蒙古草原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呢?(畜牧业)嗯,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生活着蒙古族等40多个民族。这些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活动5【活动】走进内蒙古 为了能让大家更加身临其境,我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实地”(课本、地图册、导学案补充资料),深入了解和认识内蒙古大草原以下几个方面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乐。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为了大家能够迅速体验与感受,老师决定让大家分头行动。第一、二、三、四四个大组分别去感受一下蒙古居民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的风土人情,同时,大家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一会我请同学来一起分享。还有一个娱乐留给大家一起来感受和体验吧。为了一会集合的方便,每个大组先推一名组长报给老师,再由组长带队一起行动,在游览过程中,组长可以下位记录组员的感受,并做好准备给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组所体验到的草原风情。时间为4分钟。(请一名小导游做主持,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介绍自己组所探究的内容,并分析这种风土人情与草原环境的关系。其他小组的同学对该组的探究结果,有疑问或不同见解的都可举手提问,该组同学负责解答)活动6【活动】走进内蒙古 一起欣赏视频那达慕大会,倾听马头琴伴奏的蒙古长调辽阔的草原,并请同学来演绎蒙古舞蹈,感受内蒙古草原上的娱乐,体会这种与草原相关的文化。活动7【讲授】展望内蒙古 好了,刚才我们一起从牧民的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领略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点出板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们的生产、生活与草原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同学们,以前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内蒙古的牧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那么在今天呢?牧民们的生产生活依然是一尘不变的吗?他们在草原上的建起了畜牧业基地和毛纺工业基地,过起了定居生活。活动8【练习】巩固评价 旅行的时光总是匆匆,让我们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次的旅程,边听音乐边把学案上的提炼升华和巩固评价完成。活动9【作业】附:导学案 草原风情【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2通过学习,知道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活动等,解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3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4体会自然和人文环境对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意识。【学习重点】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牧民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学习难点】分析草原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过程】一了解内蒙古: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自主学习】1读图6-66、6-67,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在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纬度(高、中、低); (填温度带)。相对位置:我国的 地区,远离 。2阅读课文图6-67及世界的气候类型图,说说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地形:以 为主,地势起伏 。气候:以 为主,全年降水 并集中在 (填季节),夏 冬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读课文图6-67和地图册p41,将探究结果写在横线上。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大降水量是多少?自东向西降水量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一时间去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走进内蒙古:探寻草原风情【自主学习】1内蒙古大草原上人们的生产特色:发展 业;生活方式: 。2结合课本图6-68、6-69、6-70、6-71、6-72、6-73和地图册,阅读课本,感受内蒙古草原风情。【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横线上。牧人的衣、食、住、行、娱乐等都离不开草原,请举例加以说明。要求:(1)每组要充分利用地图册、书本、导学案准备自己组所寻找方面的资料,挖掘他们生活的特色。 (2)全员参与,推选一名代表负责记录并向全班同学作介绍,要求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语言。衣:民族服装 ,这种传统服饰有什么特点?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食:传统饮食 ,为什么草原上的许多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 住:草原上的白帆 ,与我们住的房屋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行:传统交通工具 ,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乐:草原盛会 ,在这个大会上,有三项被蒙古人民称“好汉三艺”或“男儿三技”,你知道哪三项吗?从“好汉三艺”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具有哪些民族特性?这种特性的形成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何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蒙古草原上颇具特色的娱乐活动? 三展望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发展【自主学习】1草原牧民们生产方式的变化:建立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 基地,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 基地。2草原牧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游牧生活也逐渐转变成 生活。【成果交流】贯穿以上各环节。【提炼升华】理清关系,将以下内容填在相应的方框内:高原地形、降水分布、畜牧业、生活、文化、发展【巩固评价】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 牧区的景观( )a澳大利亚大草原 b内蒙古草原 c天山山地牧场 d青藏高原2家住上海的沙沙暑假要到内蒙古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a爷爷说:“你可以去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b奶奶说:“你可以穿着蒙古袍站在蒙古包外面拍张照片。”c爸爸说:“你可以去品尝奶茶和牛羊等肉食。”d妈妈说:“你可以随着当地的居民唱起蒙古族的长调,和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