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doc_第1页
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doc_第2页
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doc_第3页
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doc_第4页
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经教育的深层意涵陈秀绒活水探源从传统启蒙教育到儿童读经王序 今天整理自己的计算机档案,看到存盘中有去年为陈女士的书写的一篇序,当时觉得平淡无奇,老生常谈,所以应命以后,就搁在那里,没有在意。今天重看了一下,又觉得似乎讲出了一点意思对读经教育有另个讲法,所以复制出来,转贴在这里,或许有闲的朋友可以看看,要不然,做个备忘罢。又,文后所附的一小篇从小学读经教育实验计划抽出来的读经教育基本原理,我觉得也相当如理,颇中时弊,且简捷扼要,纲举目张,足供向人推介读经理念者之参考。噫,夸自己了,不好意思!其实,翻来覆去,左说右说,我只有一颗心:都为读经好,都想让朋友高兴。学学老王卖一下瓜,请勿见怪是幸。活水探源从传统启蒙教育到儿童读经序王财贵 古人说:良知只有隐显,没有存亡。因为良知只有存,没有亡。只是对于其存的实在性,有些人在有些时觉悟了,则良知当下自觉其显现了;有些人在有些时不能觉悟,好像良知消亡了,其实这只是良知一时被隐蔽,没能显现罢了,良知还是存在在他心灵深处的。总之,良知是不会真正亡失的,因为这是人性秉彝所在。只要是人,则人性在,只要人性在,则良知在!凡是与人性相关的事物,皆可如此看。例如,在教育工作上,古人行之数千年作为人生教育基础的传统启蒙教育,如果是不合理的,亦即不合人性的,则这种民族长年累月活在非人性的生活中,老早就已经自我毁灭了,还能在世上存活数千年而写下光辉的历史吗?但,如果传统启蒙教育是合理的,亦即合乎人性的,则不管是谁,用如何大的力量,想要摧毁它,总是摧毁不尽的,纵使那反人性力量如日中天,终有一旦,会成强弩之末。人性是永在的,此一永在的人性,必会随时找寻恰当的时机选择合乎人性的教育模式,从新兴起。当前的儿童读经教育,可以说就是传统启蒙教育的劫后重生!但这一番重生,不是复古,乃是复人性。本来,完全的复古是不可能的,何况在此民智大开的大时代里还作复古的大梦,岂不可笑?所以,吾人当前所推广的读经教育,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古,乃是自觉地本着人性而设计的。所谓本着人性,一是就着人性内容之全量,一是就着人性发展之程序。所谓人性内容之全量,在现时代里,我们的教育内容,至少应综摄中西古今所有文化智慧之成就;所谓人性发展之程序,我们的教育施设,应针对人性的潜能,就着其年龄成长的每一个历程,给予最适当最大量的开发。 所以,读经教育不是传统启蒙教育的直接延续,而是人性本来就应该这样做,所以这样做。如果读经教育,有暗合于传统启蒙教育的地方,那也因为传统启蒙教育的这部份是合乎人性而不可改变的。但吾人推广的读经教育也有诸多不按照传统启蒙的地方,那是因为传统启蒙教育并不尽合人性,所以不必完全遵从。我国的传统启蒙教育,自从被五四诸名人极力污蔑以后,中国人无不以为笑柄,或许有人以为现在再提倡与它相似的读经教育,岂不重蹈覆辙而自取其辱?吾人以为不然。原来五四诸人,有一种变态心理,即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他们对其所钟情的西方,都专举好处看,而且一美则一切皆美;他们对其所厌恶的中国,则专举坏事看,而且一恶则凡事皆恶。他们对自己亲身所受的传统启蒙教育的好处,一概不说,为了打倒中国,专举传统教育不合人性的地方尽情地嘲笑。难道他们说得没道理?其实他们说的也是实情,只是偏颇了,因此不尽可信。 所以,我们一方面面对三百年来西方人的成就,一方面反省九十年来中国人的愚昧,重新思考教育的途径,提出儿童读经的理念。儿童读经教育,并不排斥其它的教育理论,因为不论中国传统启蒙教育或西方所谓新式教育,都有好处,所以都应该吸收。但不论传统教育或西方教育都不免有所缺憾,吾人提出儿童读经教育理念之时,已经自觉地避免了双方所有的缺憾。所以,吾人认为读经教育是最合乎人性的教育,否则,吾人不会如此大声疾呼地推广。 照理上说,凡是合乎人性的,必定能在人间产生广远的作用;从现实上看,十五年来的推广,也真带动了包括两岸以及海外华人至少五千万人以上接受了读经教育。我预测,读经教育将影响世界教育的潮流,哪一个民族先开始读经教育,哪一个民族就及早人才辈出领袖世界。这不是那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人性之本然!陈秀绒小姐这本着作,因着当前的读经教育的盛况,回溯两千年来的传统启蒙教育,对传统启蒙教育的沿革及其教材与教法,有相当详尽的整理与论述,预料将成为这一领域中良好的参考书。当然,对当前读经教育的理论和实务,也做了很平实的介绍。至于以上所举读经教育的深度价值,以及读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处,则隐而未发。 或许因为我是读经教育的推广者,承蒙作者邀我为本书之出版作一序言,我无德无文,不知所以为报,乃略说读经教育之深层意涵以充之。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看来虽似简单,易懂易行,而其所根源者,则甚深远,非三言两语所能尽,但愿读经教育之全幅内容日渐为人所了解。是为序。孔子纪元二五六0年公元二00九年三月五日附:读经教育基本原理王财贵1、首先,认定各民族文化的兼容性,提出全盘化西论:亦即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遗产,凡是有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应对之尊重,尽心学习,求其存续。并且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可以互相成全。每一民族最少应尽自我文化的传承之责,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命的深度,进一步才足以谈吸收与开创新一代的文化。所以中国人此时应效法古人吸收印度文化的气魄,全盘化西。化西,不同于西化。西化是忘了自己,把自己变成西方;化西是健全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西方消化进来,充实自我的生命内蕴。西化,只是不负责任的奴性的依附,化西是自我作主的勇敢的承担。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互利的追求上。以造福民族后世,并贡献于全人类。2、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此外,中国人若想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最好也要从西方经典作品之研读入手。3、认定文言与白话的兼容性,而且认定文言文对中国文化 传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文言本来就是从白话提炼出来的,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话文的基础。过去乃至近代之文章家思想家,如胡适、徐志摩、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诸名家,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话之功底,所以白话文不应与文言文形成对立。何况举凡经、史、子、集,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文献,几乎都是文言文。如果不能读文言文,就几乎等于不能读中国书。而不能读中国书,几乎等于不能了解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中国人,老中青三代,经过偏重白话文教育的结果,普遍欠缺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已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断层。所以恢复国民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是民族自我寻根的第一步。而要增长文言之能力,经典正是最佳的教材,因为经典本身就是最醇正的文言文范本。除此之外,经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因此,读经教育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培育人文教养、契接民族智能的三种功能。4、认定文言文之易教易学性: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如何学得语文的详细过程,犹未完全明白。但人类一直都从出生开始,自然而然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心理学家特称之为语言天赋。而此种天赋能力,以婴儿最为强大,随年龄之增长而递减,至十三岁则几乎丧失,此时若要增进语文能力,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依照客观的经验,吾人皆知:有关语的部份,大体而言,三岁之内即可学会任何母语;如有适当环境,六岁之内可以学会多种语言。而有关文的部份,包括文字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亦应在三至十三岁之间奠定一生的根基。零岁至十三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的适当时机,高度的语文能力,是很自然且很容易的可以培养出来的。有关语文的学习,最重要法则的是多接触多熟习。由大量长久的接触中,自然培养出语文的亲和力与敏感度。中国人学习中国的文言文,本是很容易的。千古如斯,无劳举证。5、认定儿童是读经最适当的年龄:如上所言,因为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蕴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意义重大且深远。因此,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体制外的零星的读经教育,多以儿童为主。据大略之估计,当前海内外,包括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澳美加华人社会,已有数千万儿童接受读经教育,成效之良好,往往出乎家长及老师之意料。6、认定儿童读经教育教法的简易可行性: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读,不必求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读;儿童也只是跟着读、反复读。如此,老师便很容易教,儿童也很容易学。不论教的人、学的人,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所长进,教学相长其乐无穷。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各有其成熟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的心智特色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待其长大,因酝酿日久,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愉快的。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7、认定读经的潜能开发功效:从教学方法上看,反复诵读,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习,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专注力与记忆力,可以说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但儿童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其可解处可以立速溶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处,也在默默中寻求理解(语文学习的冒险理论),是活络头脑的最佳训练(只要不强求其理解,艰难的教材便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使心智更上一层的无形助力)。高程度的语文学习,不仅立即提升语文能力,其影响所及,将带动全体心智之发育。短期之内(约一至二个月),即可发现儿童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也都跟着增长起来,令人有忽然聪明起来的感觉。以致教师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让儿童达成超越一般功课的成果。所以,纵使学校课业不曾减少,而儿童的学习压力,亦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所谓潜能开发,于读经教育中,最易证实。若要课业减负,实施读经教育,正是真正无害的减压良方。8、认定读经的品德教育功能 :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人格成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出来的。固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现身来做身教。不过,一般的家长老师,是不足以完全担当此种重任的。而读经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要培育有理想、有爱心、有品格、有担当的二十一世纪新社会主义的中国人,请以读经教育札下根基。9、认定读经教育观念的可拓展性: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它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而与之相辅相成。其最明显者,有以下五项:(1)、音乐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2)、美术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雕塑、建筑、风景等图片,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3)、外语读经、外文读经:外语外文的学习,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经典性著作),反复反复,及至于熟记背诵,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让一大部份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譬如英语英文之学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熟背英文经典短文,不花大钱、不需要请老师(磁带教学),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教育方式。依照近年实验成果,儿童每天一二十分钟,不过三两年,已于无压力之情况,熟读千句英语句型,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已然奠立一生之基础(纵使现在不是很懂,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长大之后,遇弱则弱,遇强则强)。至于世界上其它语文之学习,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不可胜用。而且以熟习经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于人类文明之对话,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4)、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由于读经时之大量文字接触,识字量之增加,是读经教育最浅显立见的功效(尤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识字量足够,即可鼓励提早阅读,培养儿童好学、自学的能力。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因参用了读经观念,故教学简易且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是不管懂不懂,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多读了,自然会懂;而不是只读一本,就要懂得透彻,然后才可再读一本。前者顺应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读得多就懂得多;后者残害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读得少,懂得的也少,乃至厌恶读书、胃口尽倒。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愈读愈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