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阳二中2016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给予j 红硕shu 雾霭i 间或jinb. 赭色zh 恣意z 月晕yn 狭隘yc. 摇曳y 饿殍 pio 戕害qing 宝藏zngd. 遒劲qi 笔杆gn 绿林l 曝背p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c. 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d. 几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着搅在一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完全可能的。b.11月11日,世纪联华推出打五折活动,偌大的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c.他在填报高考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南辕北辙。d、水是生命之源,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近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c.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削弱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d.学生习惯不好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溺爱、平时疏于管教造成的。5.下列选项中,与上文最衔接的一项是 (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梦亦同趣 d.诵明月之诗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耻相师a.非利足也 b.始指异之c.或师焉 d.日与其徒上高山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1)而今安在哉 (2)而又何羡乎c.(1)不拘于时 (2)客有吹洞箫者d.(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故为之文以志二语言文字运用(第9题4分,第10题2分,共6分)9.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和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去年: 今年: 10.某中学准备推荐a同学为市级“三好学生”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a同学的事迹。将这则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字。a同学,女,高一(1)班班长,团员。在她的带领下,该班每周获得校“百分竞赛优胜班级”。她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班上大小事情,她一管到底,处处垂范。如果遇到值日生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或完成的不符合标准,她会主动承担值日生未完成的任务。在班上乃至全校,她深受同学们的青睐,被称为“好当家”。a同学 。因此,我校认为,市“三好学生”这一称号,她应是当之无愧的。3、 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老 屋 周克武(1) 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站在老屋门口 12、 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3、赏析品味文中画线的两句(6分) 14、 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4、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b漫漫而游 漫漫:远远地。c箕踞而遨 箕踞: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特立:独特卓立。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故为之文以志b觉而起 穷山之高而止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不与培塿为类d则凡数州之土壤 不知日之入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共16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d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畴昔:以前,往昔20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b皆以国士待轼 无以至千里c.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士有自京师来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22.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4分)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3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三闾庙 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23.此诗为凭吊何人而作?(2分) 24.结合诗句简析全诗是如何表现屈子之怨的。(4分) 六古诗文默写(任选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1)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3)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4)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第一和第二的问题。”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东阳二中2016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b 2、c 3、d 4、c 5、d 6.d 7.d 8.b9.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成绩属于过去,别骄傲,还需再接再厉。10.品学兼优,工作主动肯干,率先垂范,是班主任的好助手。11、(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12、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13、“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15b(漫漫:随意地,没有目的地)16c(a成为/为了 b表承接/才 c介词,和、跟 d.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17a18自以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或“自以为这个州有不同常态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了,但还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3分)19、答案c(酬:实现。)20、答案.a(a、这,这些。b、用, 用来的c、表转折,表递进。d、定语后置的标志, 判断句中,表提顿21、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22、答案(1)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2) 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23.屈原(2分)24诗作以沅湘两条江流开篇,即景起兴,让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一、二两句以沅湘深沉的流水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不尽”点出“怨”的绵长深重。三、四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风起”的深秋日暮,“枫树林”给人凄凉萧条之感,“萧萧”强化了幽怨之情,让读者深深感受屈原怀忠君爱民之心而被诽谤、怀疑、流放直至抱石沉江过程中的满腔怨愤。【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