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间最美的坟墓预习资料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的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也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通过历史事件、家庭关系以及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典型形象,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他一生从事创作活动长达六十多年,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浩瀚而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对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高尔基认为他“总结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经验”。列宁则称他为“激烈的抗议者,愤怒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认为他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中占第一流的地位”,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生活中的托尔斯泰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托尔斯泰出生在莫斯科以南二百俄里的一个贵族庄园。作为显赫的贵族世家之子,他命中注定只能做尊贵的伯爵。十九岁,兄妹五人分家之后,他成为了拥有一千四百七十俄亩土地和三百三十个男性农奴的大地主。约三十年后,他凭其文学天才又将自己的财富翻了两番。三十四岁,终于厌倦了自由放纵的单身生活,他便领着所爱慕的比自己小十六岁的索菲娅小姐步入婚姻殿堂。他很爱孩子,索菲娅为他生育了十三个儿女。他的身躯似乎是上帝在心情最好的时候特别制作的,罕见的坚实、灵敏、健康。“游泳像一条鱼,骑马像一个哥萨克,收割像一个农民”,七十岁穿着冰鞋灵活地飞驰在滑冰场;七十六岁好奇而兴奋地学骑自行车;八十二岁,即将与死神共舞,还威风凛凛地扬鞭驰骋。对于这个异常健康的身躯来说,不论是一天伏案写作十小时,还是像农民那样一天耕田十小时都不会疲惫不堪。当然,上帝不会忘记赋予他绝顶的智慧才华。他十六岁考入大学,因为觉得听教授们讲课不及自己读书有意思,十九岁就永远地退出了大学课堂。四年后,这位跟着哥哥来高加索战地寻求刺激和浪漫的青年军官产生了创作冲动,开始在炮火的缝隙间写小说。追寻幸福中的托尔斯泰身份、地位、财富、爱情、家庭、健康、天分、成就、声誉,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说,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种不都可以成为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么?托尔斯泰拥有这一切,还能不幸福,还需要再去追求幸福么?是的,托尔斯泰一生中的多数时光都浸泡在追寻幸福而不得的痛苦中。他说,“对幸福的渴望”是“构成我的生命之本质但这幸福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世界的”。他在日记里写道:“幸福有两大类,即乐于行善者的幸福和爱好虚荣者的幸福。前一类幸福来自善行,后一类幸福来自命运。”在这两类幸福中,唯有前者才是高尚真实的:“只有爱和自我牺牲才是真正不受环境影响的唯一幸福!”显然,他已经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来自命运”的虚假的幸福,而他这一生孜孜以求的是让“整个世界”都充满阳光的“行善者的幸福”。从青年时代开始,他的幸福理想就是填平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鸿沟,让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十九岁进行农事改革,最后失败。失败后他又想通过兴办教育来造福农民,陆续开办了二十多所农民子弟学校,免费招收所有愿意就学的农民孩子。八十年代初,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认识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广大农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在作品中对这些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对自己的贵族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辞去了一切社会职务,常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有时一天耕地十小时。在饮食方面,他戒烟戒酒,不吃肉,还常在田头跟农民一起吃蘸盐的烧土豆和黑面包。然而,他仍然没有得到“行善者的幸福”。因为他和他的家人仍然占有着财产。托尔斯泰打算将庄园和土地分给农民,将作品的版权奉献给全社会,劝说妻儿子孙都放弃财产,过朴素的、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痛苦中的托尔斯泰妻子和一部分儿女始终没能理解更没有接受他的思想。原本恩爱的夫妻因此而频繁地争吵,原本和睦的家庭因此而矛盾日深。在极端的痛苦中,1910年10月28日清晨,八十二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这位与普通农民同坐三等车厢的老人在途中病倒。病危中,面对救助他的医护人员,托尔斯泰叹息:“而农民呢?农民是怎样死的?”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亲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1910年11月7日清晨,这颗深爱着“整个世界”的心停止了跳动。茨威格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结识罗曼罗兰,这一时期的小说大多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败坏和生活空虚,作品有初次经历、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短片小说集以及长篇历史小说。晚年著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奥地利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抗议,并留下绝笔书:“在我清醒地自愿同这个世界诀别之前,我该去完成最后一个义务:向这个美丽的国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激。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愿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在他死后,巴西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将他安葬在已故巴西国王彼得罗二世的墓旁。在世界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客死异国的文学家享有这样高的礼遇。背景资料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同年8月,茨威格随同奥地利作家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俄罗斯对于茨威格来说,遥远而神秘。十月革命后,许多作家先后去过俄国,之后又相继发表了对俄国或“热情满怀”或“失望沮丧”的文章。这更加剧了茨威格对俄国的好奇心。去俄国的途中,茨威格就开始陷入一种困惑之中。一方面,他处处“都可以感到一种意气风发、充满信心和自豪的情绪”,另一方面,和车厢里年轻人的接触却又使他感到“这些人单纯而又令人悲叹,聪明而又尚缺教养”。而在俄国的十四天,他“有时赞赏,有时厌倦,有时欢欣,有时生气,始终是一股介于冷与热之间的交流电”。他置身于高涨的革命热情和交织着的混乱、无序和狂躁之中。他看到当家作主的工人、农民要掌握文化知识的急迫,“还不怎么识字的马车夫手里也拿着书,那仅仅是因为那是书,而书则意味着教育,这是新的无产阶级的光荣和义务”;“12岁的小姑娘的课桌上放着黑格尔的著作”,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把虚假的东西装给别人看。这是在欺骗他们,并非要人们了解真正的苏维埃。他又看到他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杂乱无章。然而,茨威格不急于直接发表意见,他还要看一看,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波峰焊技术员试题及答案
- ISO 9001(DIS)-2026重大变化之1:“质量文化和道德行为”专题深度专业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5A0)
- 农业银行2025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安徽地区
- 农业银行2025乐山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六盘水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骨骼修复技术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
- 建设银行2025吐鲁番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辅导员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农业银行2025黄石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件(共2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项目七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81课件
- 2025年体育组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采购进口生蚝合同协议书
- 2024年永州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
- 推进文旅医养融合发展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成本分析表-产品成本构成
- 2024年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山东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考试(快递设施设备知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蓝莓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资格证书考试及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