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doc_第1页
《乙酸》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doc_第2页
《乙酸》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doc_第3页
《乙酸》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doc_第4页
《乙酸》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教学设计学校:广西师范学院姓名:陈露题目: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方案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陈露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国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的教学内容,内容包括:乙酸的概念,乙酸的分子式以及官能团,乙酸的酸性以及酯化反应。从分类的认知角度看,初中化学已经初步学习了“乙酸”是一种酸类物质,在选修模块中,将进一步了解乙酸是作为烃的衍生物,同时也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如此看来,对于乙酸的认知是一步步上升的。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从学习官能团到选修中对于断键的学习,整个过程是对“结构决定性质”学习理念的进一步巩固。所以此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角度:学生掌握烃和乙醇的基本结构知识,通过类比,推移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快入手学习乙酸的结构、性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解乙酸的酸的通性,对“醋”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学生将比较容易在原有认知上建构新知。2技能方法角度:初步掌握了类比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直接判断酯化反应中,酸和醇断键方式将会比较困难。同时,实验过程中的药品使用原因还需要学习、巩固。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2.会写出乙酸的结构式,说出其官能团。 3.掌握乙酸的酸性以及酯化反应的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增强收集和处理信息、互动交流的能力。2.体验乙酸酸性以及酯化反应的科学探究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乙酸性质的相关反应本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乙酸的用途的信息收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兴趣。 2.通过探究乙酸酯化反应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二)重难点的确立重点:乙酸化学性质的学习 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原理以及本质本节内容实验性强,并且需要学生在脑中构建出酯化反应的微观断键模型。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掌握了乙醇的性质以及相关反应本质,但“酸失氢”的思维定势干扰,会造成较难理解“酯化反应的断键形式是酸失羟基,醇失氢”,因此本节课设定的重、难点就是酯化反应的学习理解。(三)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并依据学生的学情,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指导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而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学案导学,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完成学习。(4)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由学生展示食醋的来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相关的信息、图片作品,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生活中的食醋是我们化学中的什么物质呢,生活中又运用了它的那些性质?【设计意图】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经验出发。生活中,学生对“食醋”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因此此处安排以学生展示实践作品来导入新课。其一,增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体会食醋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生活中了解食醋的基本化学性质;其二,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2) 整合信息,提出:在大家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谁知道“醋”从何而来?(3) 让同学说说自己查到的资料,并且展示“醋”的历史由来课件,从而引出乙酸。“”字典故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而醋便由此产生,醋字便是由一个“酉”字和“二十一日”组合而成。【设计意图】由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再自己讲述故事,可以使得学生参与度增强,提升课堂主人翁意识。同时,经过一系列分享,学生提高了资源共享的学习意识,将枯燥的课堂氛围调动起来。通过交流形式,介绍醋在生活中的作用,贴近生活,体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认识,同时也产生一定兴趣。(4)图片展示,提出问题:食醋有如此多的用处,制作糖醋鱼的一种重要调料就是食醋。那么,糖醋鱼中的酸味是食醋中哪种物质? 【设计意图】如此一来,引出了乙酸的概念。学生联系实际推出相关内容,并且,生活中的实例使得课堂更加贴切生活。2、 实验探究乙酸酸性(1) 在已经分好的小组中都放置乙酸、冰醋酸、乙醇等试样。实验1:通过观察法归纳乙酸有哪些性质:实验2:乙酸溶于水,乙酸溶于乙醇: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乙酸和冰醋酸,同时放入备好的冰块中:通过三组实验,讨论、归纳并完成下表现象结论实验1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实验2与水和乙醇互溶易溶于水和乙醇实验3装着冰醋酸的试管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冰醋酸为纯的乙酸,平时的实验药品以及食醋为乙酸的水溶液。【设计意图】通过亲自观察、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感知物理性质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实验3中,凝结成冰的实验现象明显、突出,给予学生视觉性的冲突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掌握纯净乙酸与乙酸区别。【板书书写】1、 乙酸(俗称醋酸) 2、 物理性质:强烈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 易溶于水和乙醇 沸点:117.9。C 熔点:16.6。C 纯净的乙酸成为冰醋酸(2) 实验探究并提出问题:(i)、乙酸是否属于酸类物质,如果是是否具有酸的通性?(此时,学生就会回答是,猜想它可能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可以与碱、活泼金属、盐等反应。) (ii)、若乙酸具有酸性,它的酸性强弱如何?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探究:给出实验药品乙酸、石蕊、碳酸钠、镁条、氢氧化钠、酚酞、亚硫酸钠溶液(3) 讨论推出结论实验组合实验现象结论乙酸溶液滴加石蕊试剂石蕊试剂变红呈酸性乙酸溶液加入镁条产生气泡,镁条溶解呈酸性乙酸溶液加入到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呈酸性乙酸溶液加入碳酸钠中有气泡产生呈酸性,酸性大于碳酸乙酸溶液加入到亚硫酸钠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乙酸酸性若于亚硫酸,属于弱酸【设计意图】展开师生互动,根据现象,分析乙酸的酸性及其强弱。既突出了本节重点之一(了解乙酸的酸性),又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本实验中,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总结得出乙酸酸性及其强弱的性质。【生活拓展】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把鸡蛋壳浸泡在醋酸中,可以看到鸡蛋壳表面产生了很多气泡。由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而醋酸能够与之反应,放出气泡,这个是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同时也证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重复讲解。利用的是乙酸的酸性,证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巩固知识点,即提起学生兴趣有加深知识的记忆。【过度】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了解了乙酸的酸性我们一起来看看乙酸的分子结构是怎么样的?(4) 给出图片,提出问题:(i)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写出乙酸的结构式:(ii) 乙酸的官能团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性质探究以及乙醇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会类比的方法,顺利找出乙酸的官能团,又可以与乙醇的官能团加以区分,促进知识学习的牢固。【启发引导】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而乙酸的官能团是一个羟基接在了一个碳氧双键上,这样使得乙酸的性质与乙醇的性质不同。而这样的一个组合则是一个新的官能团:羧基。【归纳总结】化学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 (COOH)【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更加形象地展示乙酸的结构,使同学们在脑中构建出乙酸立体结构,容易自己得出乙酸结构式,老师再从中引导,从而更易理解乙酸的化学的结构,由结构决定性质。【过渡】掌握了乙酸结构的书写格式,大家试着写一下之前所做试验中,乙酸和那些物质的反应方程式吧。【知识运用】乙酸与碱、活泼金属、盐等反应方程式。A、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H3COOHCH3COO+ H+B、与活泼金属反应:CH3COOH + Mg (CH3COO)2MgC、与碱反应: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D、与盐反应:CH3COOH + Na2CO3 CH3COONa + H2O + CO2【教师讲解】通过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再次回顾了乙酸的酸性性质。同时,通过乙酸与碳酸钠的方程式的书写,可以再次看出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设计意图】先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在学习期结构,从而引导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方式,再次通过结构回顾性质以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解决了本节课重点内容之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乙酸的酯化反应【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乙酸的酸性。在这,老师有一则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除夕夜,小坤一家在吃着年夜饭,小坤爸爸对着叔叔说,来来,再和一杯吧。叔叔就说,不行了,快喝醉了,不行了。小坤爸爸说,没事,喝些醋就好了,可以解酒。(1)提出问题:乙酸真的能够解酒么?【设计意图】故事讲解的形式能够引入乙酸的酯化反应,又能够快速进入课题。(2) 实验探究3.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演示实验,并且小组讨论回答以下的问题:(i)、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有哪些,反应装置的特点?(ii)、试剂的加入顺序是怎样的?(iii)、所用试剂中浓硫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这一实验现象,并通过问题的解答,这会促使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问题积极地思考,深刻地探究和积极讨论,从而得出相关结论,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以问题为驱动,沿着问题的线索,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也突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先加入3m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和2mL无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同时将导管通到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3) 讨论得出乙酸酯化性质(4) 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实验装置实验试剂实验现象注意导管不插入饱和碳酸钠中向试管内加入试剂顺序:沸石 乙醇 浓硫酸 乙酸 收集产物试管中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1、 溶解乙醇 2、除去乙酸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导管不插入饱和碳酸钠中的原因: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浓硫酸的作用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沸石防暴沸【设计意图】展开师生互动,根据现象,分析乙酸乙酯实验。既突出了重点(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又展开了难点的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互动,探究使得学生最终达到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实验中,学生掌握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内容。【提出问题】收集到的产物中会有什么物质呢,会不会有乙酸和乙醇呢?【实验探究】将产物分为两份,先加入指示剂,观察,再分别向一份中加入两毫升的纯水,另一份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震荡,观察实验现象。现象结论加入指示剂溶液变红有乙酸、乙醇加入纯水溶液分层有新物质脂类生成加入饱和碳酸钠有小气泡,溶液分层,形成的脂层较厚乙酸等可以与其反应【设计意图】由于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乙酸可以使得指示剂变色,所以,通过指示剂的判断就可以初步得出产物中有乙酸和乙醇。再加入纯水和碳酸钠的对比,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真切体会到为什么导管口不能插入其中,也再次证明了用饱和碳酸钠收集产物的作用。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证明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实验动手的能力,丰富了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论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我们了解到,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后,会发生反应,生成新的一种不溶于水的,具有香味的油脂类物质。而生成的物质我们就称之为乙酸乙酯。像这种醇和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就是酯类的一种。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特别强调:注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用的是可逆符号。【板书书写2】三、乙酸的化学性质1、化学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 (COOH)2、具有酸性3、酯化反应:醇和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乙酸乙酯: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提出问题】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中生成的水和乙酸乙酯从哪来?假设一: 假设二:【动画展示】动态演示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微观过程【教师讲解】通过这样的演示,我们清楚知道乙酸和乙醇的反应过程中断键是“酸失羟基,醇失氢”。并且,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之前的故事中说道,醋能够解酒的原因了。同时,这也是我们常说为什么酒越陈越想,醋越久越浓郁的原因。【设计意图】在探究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内在机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酯化反应过程酸和醇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变抽象为形象,既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利于化解学习难点。【随堂练习】1、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 )A、 CH3COOH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B、 CH3COOH能与水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C、 1mol/L的CH3COOH溶液的pH比1mol/L盐酸H+ 浓度小D、 1mol/L的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炒菜时,又加酒又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