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预定时间标准PTS法的需求背景1、马表测时缓不容急 要等到“生产效率稳定”才可准确测时,待到标准工时测时建立,该产品批已经生产完成 2、产销环境的逼迫 设计完成,就要有“标准工时”,多批小量/短交期/产品多变的经营环境 3、成本耗费 耗费工程师人力工时与成本 4、评比的困扰 评比不易标准化10.1 预定时间标准法概述一、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产生与发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系统也称预定时间标准系统,简称P T 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 对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研究。最早应追溯到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于1912年提出了动作经济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动素的划分(将人体动作分为17个基本动作要素),并利用电影机观测操作者的动作与所需时间。这些动素便成为后来发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中动作划分的基础。把时间量加到动作研究上是由美国人西格在1924年提出的,在他发表的第一个预定时间标准动作时间分析的论文中论述到:“在实际条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正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常量。”他的动作时间分析(简称MTA)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注意,推动人们开始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表10-1时间代表人物方法1912年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经济原则,17个基本动作要素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JHQuick)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HBMaynad)、斯坦门丁(GJStegemerteh)和斯克互布(JLSchwab)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1966年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GCHeyde)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JHQuick)等人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该方法将操作分解为移动、抓取、放下、定向、装配、使用、拆卸及精神作用等8种动作要素,并制定出8种动作要素的时间标准。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HBMaynad)、斯坦门丁(GJS tegemerteh)和斯克互布(JLSchwab)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该方法是把操作分解为:伸向、移动、抓取、定位、放下、拆卸、行走等动作要素,并且预先排成表,确定出完成每种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WF法和WTM法是建立在对动作性质与条件力求详细及极高精度的基础上,但这样的要求无疑给测定者对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又发展了容易掌握、又可较迅速分析的简化了的PTS法,如MTM-、MTM-及WF简易法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趋向于周期短、批量小时,以上方法仍存在诸多不便,往往出现了生产批量已完成,而标准作业时间尚未来得及修订好的情况。因此,必须寻求更为简单便于使用的PTS。1966年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GC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方法基础上,结合人因工程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创立了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是一种省略了的,使动作和时间融为一体的,而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 T S技术的更为简单、易掌握的P T S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种预定时间标准法,其中最常使用的如上述所列,本章将简介MTM、WF简易法,重点介绍MOD法。 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特点(1)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时间研究人员的主观影响,使确定的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可靠。 (2)运用预定时间标准方法,需对操作过程(方法)进行详细记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3)可以不使用秒表,事先确定作业标准,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4)由于作业方法变更而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时,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5)PTS法是流水线平整的最佳方法。三、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用途1.建立标准时间(1)该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制定作业的标准时间。(2)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可作为秒表测时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准确性的验证工具。(3)由于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受作业性质的影响(任何产品,任何作业),只要动作单元相同,时间值就相等。2.为生产的事先评估提供了依据(1)事先改进作业方法。(2)为合理选用工具、夹具和设备提供评价依据。(3)PTS法还可作为产品设计的辅助资料。四、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分类及应用步骤1.方法分类预定时间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3类。通用型、功能型与专用型。通用型适用于一切手工作业场合,且在全世界通用;功能型只适用于一定专业活动范围,如办公室事务工作等;专用型是专为一个企业的具体部门开发的,一般无法在其它地方应用。预定动作时间系统按动作要素划分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基本水平系统与较高水平系统。基本水平系统的要素只包括单一的动作,不能再进一步分解成更细的动作。将两个或多个基本水平的要素组合成多动作要素时,称为第二水平。两个或多个第二水平的要素组合,可得第三水平,依此类推。较高水平系统在组合过程中将单一因素较难以考虑的不定因素减少了,使用起来比较简便了。2.应用步骤(1)把作业分解成为各个有关的动作要素;(2)根据作业的动作要素和其相应的各种衡量条件,查表得到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3)把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的总和作为作业的正常时间标准;(4)正常时间加宽放时间即得标准时间。10.2 方法时间衡量(MTM) 一、方法时间衡量(MTM(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系统表10-2名称提出人物或单位MTM-1梅纳德通用基本水平系统MTM-2国际MTM理事会,有39个时间值。分析速度为MTM-1的两倍,但精度相对较低。第二水平系统MTM-3国际MTM理事会,有10个时间值,分析比MTM-1快7倍,但精度相应降低。第三水平系统其他如MTM-GDP MTM-C,MTM-V ,MTM-M方法时间衡量系统已经发表了许多个版本,如MTM-1,MTM-2 ,MTM-3,MTM-GDP,MTM-C,MTM-V,MTM-M等。其中,MTM-1是通用基本水平系统,研究成果由梅纳德等人鉴定。MTM-2是由国际MTM理事会以MTM-1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第二水平系统,其分析速度为MTM-1的两倍,但精度相对较低,系统具有39个时间值。MTM-3是由国际MTM理事会在MTM-2的研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第三水平系统,共有10个时间值,分析比MTM-1快7倍,但精度相应降低。 MTM方法将各种动作以16mm的电影摄影机摄影,其摄影速度为每秒16框(画面)。然后根据胶片框数,取其平均值为该动作的基本时间。MTM数据的时间单位为TMU(Time Measurement Unit),与普通时间单位换算公式为: 1TMU=O.00001h=0.0006min=0.036s方法时间衡量把人的动作分解为多种基本动作。如足动、腿动、转身、俯屈、跪、坐、站、行及手握等。在工业中,用手臂动作的操作最多,手臂动作又可分为伸向、移动、转动、加压、抓取、释放、定位及拆卸等动素,将每个基本动作加上宽限,再将这些推算出来的各个时间相加,即可得出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须的时间,作为建立标准时间的依据。二、MTM法制定标准时间的步骤(1)注明所用器具。由于工具、夹具及设备,对工作方法有直接影响,所有时间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记录并详细注明。 (2)方法记录。同时记录左手、右手动作单元的符号,每个动作均应记录动作等级、形态、距离等因素,作为最后查表赋值的依据。所有动作单元按前后顺序记录。(3)求操作的正常时间。根据动作记录,查表赋值,并通过分析两手动作是合并动作还是同时动作,来计算动作所需时间,最后将各动作所需时间累计,求出正常时间。 (4)计算标准时间。 在正常时间基础上,根据作业性质及环境条件给予一定的宽放时间,即可得到标准时间。10.3 工作因素法(WF简易法)一、工作因素法(WF(Work Factor System))的产生奎克(JHQuick)等人为了减少秒表测时方法在评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于19341938年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使用秒表、计时照相机和快速摄影机,对1100名工人的操作情况录下了17000多个动作时间,进行动作时间与移动距离及身体部位的关系的研究,并整理出动作时间表。1938年工作因素法首次用于新泽西州的坎丹公司。1945年,工作因素法时间表正式发表。1947年后,广泛用于工业界。二、WF简易法的基本原理1.动作单元划分 工作因素系统把动作分解成8个最基本的动作单元。任何操作都可以看作是由8种动作单元构成的。基本单元包括: 移动(R(伸手)、M(挪动); 握取(Gr); 预对(抓正,PP); 装配(Asy); 使用(Use); 拆卸(Dsy); 放手(RL); 精神作用(思索、脑力过程,MP,如:检验等)。 2.在工作因素系统中,影响动作时间的因素分为四种。(1)动作所用的身体部位。共分为8个部位,具体部位及WF代号为: 手指(F);手(H);手臂(A); 前臂旋转运动(FS);躯干(T); 脚(FT);腿(L);头(HT)。每个部位均赋予一定的时间值。 (2)移动距离。移动距离指从动作起点到终点间的直线距离,方向改变及运动非常困难的动作除外。根据不同部位计算基准点如下: 手指或手-手指尖; 手臂指关节; 前臂转动-手掌关节; 躯干肩头; 腿-足踝; 脚-脚尖; 头鼻。(3)人力控制。人力控制形态与程度,代表了动作的困难程度,是人的熟练及努力以外的要素,它影响动作的时间值。可以4种工作因素来衡量,各工作因素的内容及代号如下: 1)定位停止(D)。 2)引导(S)。 3)谨慎(注意力,P)。 4)改变方向(U)。(4)重量和阻力。重量和阻力表示在移动中承受的重量或阻力。是指一个身体部位担负的重量或阻力。阻力是在工作中所受的反作用力,计算方法与重量相同。不同身体部位承受的重量或阻力都有一极限值,在极限值以下,则不把重量因素作为动作难度的构成因素。 3.动作难度的确定方法 可根据5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1)重量(W)。 (2)停止(D)。 (3)方向调节(S)。 (4)注意(P)。 (5)方向变更(U) 。10.4 模特排时法一、模特法的基本原理模特排时法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澳大利亚人体工程学者赫德博士发明的一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赫德经过研究发现,人体不同身体部位进行动作时,其动作的时间值成比例(近似于整数倍),而且不同的人都表现出极其相似的结果。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以人的手指一次动作(移动距离为2.5cm)的时间为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即1mod(1mod=0.129s)。并以次基本时间单位的整数倍确定其他各个人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即模特排时法。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原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实验,归纳如下:(1)所有人力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动作归纳为21中基本动作。(2)不同的人在做同一基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相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右)。如表10-1如果操作条件不同,同一动作的时间值也不同,例如,手在无障碍物时的移动和在有障碍物时的移动,以及有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时的移动,其时间值是不同的。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3)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即其他部位的动作1次所需的正常时间均为手指动作所需时间的整数倍。 表10-3 人体各部位动作一次最少平均时间动作部分动作情况动作一次最少平均时间/s手抓取动作直线的0.07曲线的0.22旋转动作克服阻力的0.72不克服阻力的0.22脚直线的0.36克服阻力的0.72腿直线的0.66脚向侧面0.72-1.45躯干弯曲0.72-1.62倾斜1.62二、模特排时法的时间单位在理论上,时间单位的量值愈小,愈能精确地测量各种动作的时间值。对于各种PTS法时间量值的一般选择原则是,应小于该种PTS法中速度最快的基本动作,这动作一次所需时间值的某一量值就作为该方法的时间单位。模特排时法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模特排时法的21种动作都以手指动作一次(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来确定各动作的时间值。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一个人(或不同的人)以最快速度进行操作,其动作所需时间与其以正常速度进行操作所需时间是不相等的。但是,这两种速度所需时间值之比K,是一个常数(或基本接近常数),例如:不同的人(或同一人)手的移动(无障碍)手的移动(障碍物高度为10-30cm)上身弯曲的往复动作,K=0.51;坐立的往复动作,K=0.57。假设 身体某一部位最快动作的时间值为,身体该部位的正常动作时间值为,则有故有 也就是说,两个动作的最快速度所需时间之比,等于这两个动作的正常速度所需时间之比。由于正常速度仅是时间研究人员头脑中的一个概念,在实际中难以确定。而动作的最快速度所需时间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实测,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求得其代表值,即可求得K值。这样,只要令t1为手指动作一次的正常值,就可根据上式求得身体其他部位一次动作与手指一次动作的比值,从而决定其他部位动作的莫特数。试验表明,其他部位动作一次的MOD数都大于1MOD。通过四舍五入简化的处理,得到其他动作一次所需的正常时间值均为手指动作一次MOD数的整倍数。三、模特法的动作分类及代号模特法共有21种基本动作,上肢动作共11种,下肢动作、其它动作及附加因素动作共lO种。具体见下图:详细动作划分见表所示:1.上肢动作(11种)(1)移动动作。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2)终结动作。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放置动作P也有3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 5(注)。2.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 (1)下肢和腰的动作。包括:足踏动作F3;走步动作W5;弯体动作B17(往复) ;坐下起身动作S 30(2)附加因素及动作。包括: L1重量因素,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目视动作E2(独)。校正R2(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按下动作 A4(独)。旋转动作C4。3.动作分析时使用的其他符号:(1)延时BD。BD表示一只手进行动作,另一只手什么也没做,即为停止状态,不给予时间值。(2)保持H。表示用手拿着或抓着物体一直不动的状态。H也不给时间值。(3)有效时间UT。UT是指人的动作之外的机械或其它固有的加工时间。有效时间要用计时仪表分别确定其时间值。四、模特法的特点(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分类简单、易记,不像其它方法有几十种、甚至100多种如下表。可以大幅度减小分析时的工作量,使作业成本大幅度下降。易懂、易学、易记。基本动作只有21种,“一看就懂”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一看就会”在模特法21种动作中,不同的时间值只有“0、1、2、3、4、5、17、30”8个,“一记就牢” PTS名称MODAPTSMTMWF基本动作及附加因素21种37种139种不同的时间值数字个数8个31个(2)以手指动作一次(移动2.5cm)所需时间作为动作时间单位,其它部位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应用起来简单方便。模特法在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人体各部位动作的最大频率动作部位最大频率(次/MIN)动作部位最大频率(次/MIN)手指204-406臂99-344手360-430脚300-378小臂190-392腿330-406(3)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动作标号的数值也就是动作的时间值。(4)方法容易掌握,应用范围广,实用精度较高。不需测时和进行评比,根据动作决定正常时间可以调整MOD值: 1MOD=0.129s 正常值。能量消耗最小动作 1MOD=0.1s 高效值。熟练工人的高水平动作时间值 1MOD=0.143s 包括疲劳恢复时间的10.7%在内的动作时间 1MOD=0.12s 快速值,比正常值快7左右 用模特法时间值计算动作时间的精度并不低于其它PTS法。五、特法动作改进运用模特法,可以对现有操作动作进行记录、分析,进而改善作业动作,以合理使用时间,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在进行动作改善时,应着眼以下各点:1移动动作M(1)替代,合并移动动作。(2)减少移动动作次数。(3)减少移动动作距离。2抓取动作G。(1)替代、合并抓的动作。(2)简化抓取动作方面。3放置动作P简化放置动作:1)使用制动装置。2)使用导轨。3)固定物品堆放场所。4)同移动动作M组合成为结合动作。5)工具用弹簧自动拉回工具放置处。6)一只手做放置动作时,另一只手给予辅助。7)零件采用合理配合公差,两个零件的配合部分尽量做成圆形的。8)工具的长度尽可能在7公分以下,以求放置的稳定性。4.其它动作(1)尽量不使用眼睛动作E2。(2)尽量不做校正动作R2。(3)尽量不做判断动作D3。(4)尽量减少脚踏动作F3。(5)尽量减少按、压动作A4。(6)尽量减少行走动作W5、身体弯曲动作Bl7、身体站起坐下动作S30。六、模特法的动作分析1、基本动作移动动作(M1,M2,M3,M4,M5)1)手指的动作Ml。 表示用手指的第三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每个动作的时间值为1MOD,相当于手指移动了2.5CM的距离 。M1表示手指的一次动作,观察动作时还要观察手指进行了几次动作,进行了几次时间值则为其几倍。2)手的动作M2。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当然也包括了手指的动作,每进行一次为2MOD,相当于动作距离为5CM左右。举例:转动调谐旋钮;将电阻插在电路板上;转动门轴;翻笔记本等。有时小臂也会多少有动作,可以看做辅助动作,不另计时间值。3)小臂的动作M3。肘关节以前(包括手指、手、小臂)的动作。每动作一次时间值为3MOD,相当于移动15CM左右的距离。 肘的动作也看做时辅助动作,不另计时间值。4)大臂的动作M4。伴随肘的移动,小臂和大臂作为一个整体在自然状态下伸出的动作,时间值为4MOD,相当于移动距离30CM。在设计作业区时,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动作范围全部设计在M3的正常作业区内,此时可将某些动作或某些工具设计在M4的区域内。注意:当手臂充分伸展时,伴有身体前倾的辅助动作,从时间值上看,仍是M4。 举例:把手伸向放在桌子前方的零件;把左手伸向放在桌子左端的工具;把手伸向放在略高于操作者头部的工具。5)大臂尽量伸直的动作M5。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础上,再尽量伸直的动作。时间值为5MOD,相当于移动距离45CM,在进行该动作时,有一种紧张感,感到筋或肩、背的肌肉被拉紧的情况。从方法研究的角度讲,用这些姿势取物不恰当,属5级动作,不符合动作经济原则,在实际中应取消或尽量避免。举例:尽量伸直胳膊取高架上的东西;把手尽量伸向桌子的侧面;坐在椅子上抓放在地上的物体;从自己身体的正面交叉,向相反方向尽量伸手。2基本动作终结动作(G0,G1,G3,P0,P2,P5)a.抓取动作:G0,G1,G3 1)触及动作G0。用手、手指去接触目的物的动作,它没有去抓取目的物的意图,只是触及而已,所以时间值为0MOD。左手记号右手记号MOD数什么都不做BD伸手接触键M3GO3什么都不做BD接触一下键M1GO1例:打电话(碰推键)用手指接触垫圈;碰放在桌上的橡皮;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用两手推卡片的左右侧面;2)简单地抓G1。 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用手或手指抓取物件的动作,在被抓物件的附近没有障碍物,是比较简单地抓,时间值为1MOD。 左手记号右手记号MOD数什么都不做BD伸手抓旋具M3G14例如:抓起单独放置的旋具;抓起放在桌上的笔;两手同时伸出捧住电视机;抓取排成一行的小型变压器等。3)复杂的抓取动作G3。复杂的抓取动作,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是G1所不能实现的。一般情况下,用两指抓的时候会发生犹豫现象,手指和或手的简单闭合是不能抓住的。时间值为3MOD例如:抓放在桌子上的平垫圈(先用指甲抠起来再抓);抓取平放在桌面上的卡片;抓取放在零件箱中的小螺钉;要求按零件箱的的规定位置抓(从头抓);轻轻抓易变形的零件。b.放置动作:P0,P2,P51)无意识的放置PO。把抓着的物品运送到目的地后,直接放下的动作。不给时间值。例如:将拿着的旋具放到桌子旁;将传送带送来的零件放在自己面前;将用完的辅助支架放到传送带上;将要检查的零件抓起,堆放在面前。该类动作虽然没有时间值但是写动作分析式时应写上以表示有该类动作发生。打字动作程序图左手记号右手记号MOD数什么都不做BD伸手接触键M3G03什么都不做BD按键并放开M1P01什么都不做BD接触下一个键M3G03什么都不做BD按键并放开M1P012)大致位置上的配合P2。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动作,放置物体时,需要用眼睛看,以决定物件的大致放置位置,时间值为2MOD。例如:将垫圈套装在螺栓上;向轴上涂油;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将作业完了的零件放在传送带的指定位置上;用笔尖触及写字的位置。3)放置动作P5。需要有注意力的复杂的放置动作,将物体正确地放在规定地位置,或进行配合的动作。时间值为5MOD。例如:将螺丝刀的头放入螺钉的沟槽中;把产品铭牌装在规定的位置;装插头。将螺母套在螺钉上略拧。把导线焊到印刷线路板上。3.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1)反射动作。将工具和专用工具等牢牢地握在手里,进行反复操作的动作。反射动作不是每一次都特别需要注意力或保持特别意识的动作,它是上述各种移动动作的连续反复动作,没有终结动作与其成对出现,所以又称为特殊移动动作。反射动作因其是反复操作,所以其时间值比通常移动动作小有:反射动作与一般动作分析不同,省略终结动作符号标记,因此,分析符号用反射动作符号和反复的次数来表示。即“ 反射动作的符号标记动作次数”。 手指的反射动作时间为正常一次动作的1/2,即1/2 MOD,(M1/2)。 手的反射动作 时间为 1MOD,即M1。 小臂的反射动作时间为2MOD,即M2。 大臂的反射动作时间为3MOD,即M3。反射动作举例:用棒敲盒子;用布给盒子涂油;用锤子敲东西;用橡皮擦字;盖邮戳。 记录时,反射动作省略终结动作符号标记,因此,分析符号用反射动作符号和反复的次数来表示。即“ 反射动作的符号标记动作次数”。2)手指及手的回转动作。以手指旋转为例,记录过程为:伸手按着物件,记为M1G0。手指旋转物件,记为M1P0,由于转动角度小于180,则这个动作应记为手指动作,描述为M1P0。倒回手指的同时按着物件,记为M1G0。把物件从把着的状态进行旋转,M1P0。拧螺母的动作分析左手记号右手记号MOD数拿着螺栓H抓螺母M3G1M3G14拿着螺栓H把螺母对准螺栓M3P58拿着螺栓H回转螺母M1G0M1P02拿着螺栓H继续拧入5次M1G0M1P010使用螺丝刀的动作分析左手记号右手记号MOD数等待BD抓取螺丝刀M3G14等待BD移至机壳上M3P03等待BD把到头放到螺钉头槽内M2P57等待BD旋转3次螺钉M1G0M1P06等待BD把螺丝刀放回原处M3P033)同时动作。 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时进行相同或不相同的两个以上的动作叫同时动作。例如:桌上放着橡皮和铅笔,两手同时伸出,用左手抓橡皮(G1),用右手抓笔(G1),然后放到自己身前;桌上放着螺钉箱,另在高于头的地方吊着螺丝刀,两手同时伸出,左手抓螺钉(G3),右手抓螺丝刀(G1),移至身前对准;桌上放着零件箱,A箱装有螺钉,B箱装有垫圈,两手同时伸出,左手抓螺钉(G3),右手抓垫圈(G3). 两只手同时动作条件。表9-43为两手终结动作分析,两手动作时,分为可同时动作和不能同时动作的两种情况。两只手的终结动作分析情况同时动作一只手的终结动作另一只手的终结动作1可能G0 P0 G1G0 P0 G12可能G0 P0 G1P2 G3 P53不可能P2 G3 P5P2 G3 P5时限动作与被时限动作。两手同时动作时,动作时间有时不同,依据动作所需时间把动作分为时限动作与被时限动作。其中,时间值大的动作叫做时限动作,时间值小的叫被时限动作。被时限动作的标记符号用()表示,它不影响分析结果。用时限动作的时间值来表示两手完成动作的时间值。 时限动作举例表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符号(时限动作)MOD1抓零件A(M3G1)抓旋具M4G1M4G15两手都需要注意力时的分析方法。两手同时开始移动,进行需要注意力的终结动作时,终结动作不能同时进行,只能先做一个,再做另一个动作。注意:双手动作先后不同,时间值也不相同。 例如:在桌上放置零件A和B,两手分别抓两个零件。 左手先动作情况表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符号MOD1抓零件A M3G3抓零件B M4G3M3G3M2G311右手先动作情况表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符号MOD1抓零件A M3G3抓零件B M4G3M4G3M2G3124.下肢和腰的动作 (1)脚踏动作F3。踩油门将脚跟踏在板上,做足颈动作;时间值为3MOD。从脚踝关节到脚尖的一次动作为F3,再抬起返回的动作又为F3。连续压脚踏板的动作时间,要使用计时器计算有效时间。若脚离开地面,再踏脚踏板开关的动作,应判断为W5。例如:脚踩脚踏开关;脚踩缝纫机踏板等。(2)步行动作W5(身体水平移动)。运动膝关节,使身体移动或回转身体的动作。步行时每一步用W5表示,时间值为5MOD。如果步行的目的是去拿物,则因为在走步的过程中已把手伸出,作好拿物的准备,所以此时手的移动为M2。站立的操作者,沿着桌子抓物体时,可能随伸手的动作而一只脚向前移动一步(退回),这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加的辅助动作,应用M2表示。搬运重物时,考虑到因为重物的影响,使得每步的步幅大小不同,其时间值要用L1修正。(3)身体弯曲动作B17。从站立的状态,弯曲身体或蹲下,单膝触地,然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往复动作。一个周期17MOD。B17动作之后,手(或臂)的移动动作用M2表示。例如:从站立状态弯腰捡起地上物品再返回原状态的动作等。(4)站起来再坐下的动作S30。坐在工作椅上站起来,再坐下的往复动作,一个周期为30MOD。这个动作包括了站起来向后推座椅及坐下时拉座椅的动作。所以站起来S30/2,坐下也是S30/2。5.附加因素及动作(1)搬运动作的重量修正L1。有效重量小于2KG时不考虑;有效重量为2-6KG时,重量因素为L1,时间值为1MOD。以后每增加4KG,时间值增加1MOD。 有效重量的计算原则: 单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 双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滑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1/3; 滚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1/10; 两人用手搬运同一物体时,不分单手和双手,其有效重量皆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重量因素在搬运过程中只在放置动作时附加一次,而不是在抓取、移动、放置过程中都考虑,且不受搬运距离长短之影响。 例如,将桌上重8千克的物体搬放到传送带上的动作程序图如下序号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时间1双手抓住物体(站立状态)M5G1162抱起物体,用身体支撑M5P0L12173放在传送带上(脚不移动)M5P20L12194手放回原处M515合计27(2)目视动作(E2)(独立动作)。为看清事物而眼睛移动和调整焦距两种动作中,每做其中一个动作,都用E2表示,时间值2MOD。 手在移动时眼睛的动作及正常视野内不给眼睛动作时间值,只有眼睛独立动作、正常视野内的调整焦距和从正常舍业内向其他点移动视线时(动作约在30度和20cm的范围内)给E2时间值;当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眼的动作伴随有头的辅助作用时相当于110度范围,应给与E23的时间值。 例如:看仪表指针的位置;看示波器波形;看安全规程、操作说明。 (3)矫正动作R2(独立动作)。纠正抓零件和工具的动作,将其回转、或改变方向而进行的动作。时间值2MOD.例如:抓螺丝刀,很容易地转为握住;抓垫圈,握在手中;把有极性的零件(二极管、电解电容)拿住,并矫正好方向;把握在手中的几个螺钉,一个一个地送到手指。E 2(独)R 2 (4)判断动作D3。动作与动作之间出现的瞬时判断。例如判断颜色种类;对声音的瞬时判断;判断灯泡是否熄灭。适用于一切动作间歇场合。流水线生产中,检查产品是否合格,只有当判断出次品时,才加D3动作时间值。跟其他动作同时进行的判断动作不给时间值。例如:判断计量器具类的指针、刻度;判断颜色种类;对声音的瞬时判断;判断灯泡丝是否断掉。 (5)加压动作A4(独立动作)。操作中需要推、拉以克服阻力的动作。A4是独立动作,当加压在2KG以上,且其他动作停止时,才给予A4时间值。 例如铆钉对准配合孔用力推入;用力拉断电线软线;螺丝刀最后一下拧紧螺丝钉。 (6)旋转动作C4 。以手腕或肘关节为圆心,按圆形轨道回转,旋转一周的动作,用C4表示,时间值为4MOD。如:搅拌液体;旋转机器手柄;摇机床手柄等。6.动作分析时使用的其它符号(1)延时BD。 BD表示一只手进行动作,另一只手什么也没做,即为停止状态,不给予时间值。(2)保持H。表示用手拿着或抓着物体一直不动的状态。H也不给时间值。(3)有效时间UT。UT是指人的动作之外的机械或其它固有的加工时间。有效时间要用计时仪表分别确定其时间值。7.模特分析记录表的填写方法模特分析记录表的形式如表9-51所示。具体记录方法如下:(1)记录与操作有关的基本信息资料。(2)按作业顺序进行动作记录分析。(3)将左右手动作的综合分析结果填入符号标记栏,将符号标记栏内的MOD值加起来,记人M0D栏。(4)记录有效时间(时间单位为s或min)和模特时间,其中模特时间要换算成普通时间单位,按1MOD=0.129s或0.1s填入表中。(5)计算分析结果的时间值,将有效时间、MOD值(s、min)的合计值,填入合计栏内。六、模特法应用案例 案例1、SD电脑有限公司运用模特法进行生产线能力平整的过程。1.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SD电脑有限公司为一外资企业,主要生产电脑整机及网络周边设备。母板厂是公司最重要的分厂,以生产主机板为主。产品生产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SMT作业(用贴片机将贴片元件打到PCBA上,并进行回流焊);第二阶段是进行H/I作业(手插件工段,操作员将元件插到PCBA上,并进行波峰焊);第三阶段是T/U作业(操作员用烙铁将经过波峰焊的PCBA进行手工修理);第四阶段是F/T(功能测试和包装段)。根据IE部门所制定的标准产量进行分析(以CAMARO.MB为标准产品)得出各工段生产能力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SMT及F/T工段生产能力低于H/I及T/U工段,生产线能力不平衡。SMT和F/T工段虽为瓶颈工段,但由于生产能力受设备制约,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小。H/I和 T/U工段以人工作业为主,目前的标准产量高出前后两道工序,产品积压、劳动力成本高,所以应调整H/I和 T/U工段的生产能力,以达到生产线的平衡,从而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T/U工段的作业是操作员用烙铁对经过H/I工段波峰焊的PCBA进行手工修理,作业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其生产能力随H/I工段能力变化而变化。因此,分析重点应选择H/I工段。2.运用MOD法对手插件工段(H/I)进行记录、分析在对手插件工段进行分析时,分别以各个工位为研究对象,运用MOD法对操作人员的左、右手动作进行记录,绘制双手操作动作因素分析表,并进行MOD分析,计算MOD值。下面是对各工位进行的模特分析。(1)第1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动作因素分析如下表所示。 (2)第2工位(检查、上架)动作因素分析。动作因素分析见教材296页表9-53所示。(3)第3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动作因素分析见教材297页表9-54所示。(4)第4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动作因素分析如教材299页表9-55所示。(5)第5工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钣金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图书流通与借阅服务员招聘考试预测题
- 2025年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球视野下的金融行业招聘考试预测题集
- 2025年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招聘考试模拟试题集
- 日语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造业品质检验员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
- 小学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房屋出租协议出租方示范文本
- 2025年个人住宅购买合同协议书
- 沟通与协调能力考核题库600题(答案)
-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工程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版本
- GB/T 45356-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统
- 石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策略
- ktv店长合同范本
- 科技辅导员培训课件
-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
- 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课件全套 赵国俊 第1-12章 电子政务概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 乡镇卫生院医用耗材监管制度
-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语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