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教师版汨罗江上的殉道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怀王宠佞臣,屈原自沉江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传就在这一年五月初五(农历),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后来,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一、通假字1博闻强志同“记”,译为“记忆力”2离骚者,犹离忧也 同“罹”,译为“遭遇”3人穷则反本 同“返”,译为“返回”4靡不毕见 同“现”,译为“显现”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同“旨”,译为“旨趣”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同“浊”,译为“污浊”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同“涅”,译为“染黑”8屈平既绌 同“黜”,译为“罢免官职”9厚币委质事楚 同“贽”,译为“见面礼”10亡走赵,赵不内 同“纳”,译为“接纳”11齐与楚从亲 同“纵”,译为“合纵”12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译为“披散”二、古今异义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古义:“贤”的反面,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2颜色憔悴古义:脸色今义:色彩3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性质或形象加以描述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 今义:凭感情、义气行事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6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闻2志3疏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2)名词作状语蝉蜕于浊秽 蝉蜕:像蝉蜕壳那样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虎狼:像虎狼那样其后楚日以削 日:一天天地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用厚礼内惑于郑袖 内:在内外欺于张仪 外:在外身客死于秦 客:以客人的身份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谗谄之蔽明也 谗谄:中伤别人的小人(2)动词使动用法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亡:使灭亡 破:使破败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邪曲之害公也 邪曲:邪恶的小人方正之不容也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说坏话明道德之广崇 明:阐明(3)形容词意动用法惠王患之 患:以为患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者也”表判断)此不知人之祸也。(“也”表判断)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语意含判断意味)2省略句楚诚能绝(于)齐。(省略介词)3倒装句(1)宾语前置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正常语序: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2)状语后置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常语序:于治乱明,于辞令娴)(3)定语后置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正常语序: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乎)4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表被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表被动)为天下笑。(“为”表被动)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为所”表被动)1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用意是什么?明确: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复释张仪诸侯击楚赴秦身死为秦所灭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他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屈原始终心系楚国。2第3段中,记叙了离骚的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离骚?明确:(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诗中表达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出他的高洁品格和决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的操守。屈原的伟大形象在离骚中体现的光彩照人,感天动地。(2)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司马迁为屈原作传的目的何在?明确:司马迁为屈原作传是为了抒愤,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贤人,被谗而终不得用,最后只能身殉理想。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又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的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所以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4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明确:作者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为理想九死而未悔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责任”“理想”“执著”“命运”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醉”与“醒”屈原和渔父江边的对话中,通过“混浊”与“清”的对比,“醉”与“醒”的对比,表现了屈原对社会、对国事清醒的认识,可以看出他高洁的人品和不妥协的态度。屈原最后明确表达了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志,这更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操守和高尚的人格。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气节”“理想”“人格”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精彩片段(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容”应为“被容纳,被接受”;C项“穷”应为“处境艰难”;D项“夺”应为“改变、更改”。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举贤以自佐”中“贤”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例句中“贤”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当“有才德的人”讲。A项中“邪曲”本是形容词,但在句中作了主语,所以是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中“短”本是形容词,但带了宾语,所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当“揭短”“诋毁”讲;C项中“明”本为形容词,但带了宾语,所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当“阐明”讲;D项中“日”是名词作状语。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形容”的意思是“形体容貌”,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B项“从容”的意思是“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则是“镇定沉着的样子”;C项“诡辩”的意思是“谎言”,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无理狡辩”;D项“深入”的意思是“透过外部,达到事物的内部或中心”,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志”,名词,记忆力/名词,意愿;B项“属”,写作/跟随;C项“见”均同“现”;D项“听”,名词,识别力/动词,听信。答案:C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解析:称道先贤目的是来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答案:B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答案:(1)(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深知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酬的辞令。(2)诚挚笃厚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他)能没有怨愤吗? (3)他思念君王、振兴国家,想要扭转危局,使楚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二、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亡:丢失。B项,让:责备。D项,谢:感谢。答案:C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解析: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来。A项,安: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B项,之: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项,乃:副词,表判断,是;人称代词,你的。答案:C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被动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省略句;D项为一般陈述句。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原文中“拿出金币车马”是用来资助张仪的,并非“派人送给秦国”。答案:B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答案:(1)张仪来(谒见苏秦)的时候,自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想求得一些好处,却反被苏秦羞辱了一顿,他非常生气。(2)当初,我和你一起喝酒,我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竟然鞭打我。参考译文: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和苏秦一同在鬼谷先生那儿学习治国之术,苏秦自认为不如张仪。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又无品行,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用荆条拷打了几百下。张仪不肯承认,(门客)只好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 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就在此时,苏秦已经说服赵王缔结了六国合纵的条约,相互亲近了。然而,苏秦又担心秦国攻打诸侯,破坏他的合纵之约,他为没有恰当的人选可派去秦国执事而忧虑。后来,苏秦便派人暗暗打动张仪,说:“你从前与苏秦很要好,现在苏秦已经执掌了权柄,你为何不去他那里,求他帮助实现你的意愿呢?”于是,张仪便到了赵国,上书求见苏秦。苏秦却告诫守门的人,不让张仪进见,又多日不准他离去。这样等了好几天,苏秦才见张仪,却让张仪坐在堂下,并将仆妾吃的饭食赐给他吃。还借机多次责怪张仪,说:“以你的才华能力,竟然使自己困辱到这地步。我难道不能帮助你使你富贵起来,然而你实在不配我收留。”就回绝了张仪,叫他走了。张仪来(谒见苏秦)的时候,自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想求得一些好处,却反被苏秦羞辱了一顿,他非常生气,他考虑到没有哪位诸侯可以让他侍奉的,唯独秦国能使赵国困顿,于是便到秦国去了。苏秦事后告诉自己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有才干的人,我真的不如他。 而今幸好我先被赵国重用,然而能够执掌秦国权柄的人,只有张仪才可以呀。 但是张仪很贫穷,没有钱进见秦王。我担心他乐于小利而办不成这件事,所以我把他召来羞辱他,以便激发他的意志。你为我私下把这些钱送给他。”苏秦还说服赵王,拿出金币车马,派人暗暗跟随着张仪,与张仪一同住客栈,慢慢与他亲近起来,将车马金钱送给他,任凭他所用,并不告诉他这些钱的来路。 张仪因此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留用张仪做了客卿,并与他谋划攻打诸侯的事情。苏秦的舍人向张仪告辞离去。 张仪说:“我依赖你才得以显耀,正要报答你的恩德,你为什么要走呢?”那舍人说:“我并不了解你,了解你的是苏秦。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之约,他认为除你之外,没人能得到秦国的权柄,所以他激怒你,派我暗地里奉送给你资金,完成苏秦的计谋。而今,你已为秦所用,我要回去向他报告。”张仪说:“哎哟!我中了苏秦的计而没有醒悟,我不及苏秦明智! 我又是刚刚被用,怎能够谋害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秦,苏秦在的时候,我张仪还敢说什么呢?况且有苏秦在,我张仪难道还有什么能耐呢!”张仪做了秦国的宰相之后,便写了文书告诉楚国的宰相说:“当初,我和你一起喝酒,我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竟然鞭打我。现在你好好守住你的国门吧,我就要来偷你的城池了!”三、语言表达(10分)12仿照下面示例的句式,另选一位历史人物作点评。(句式基本一致即可)(4分)示例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犹未悔。挫折在他的人生征程上左右相伴,但他在挫折中实现了生命的涅槃。答:_参考答案:苏轼:樽酒酹江月,雕弓射天狼。苦难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如影随形,但他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超越。13(2012广东高考)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答:_答案: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会说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解析:A项,穷:困厄,处境艰难。答案:A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解析:A项,“几”同“颀”;B项,“被”同“披”;C项,“指”同“旨”。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解析:中“不肖”是古今异义词,其古义为不贤不才,今义为品行不好。中“通货”是古今异义词,其古义为交换货物,今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中“用事”是古今异义词,其古义为执政、掌权,今义为行事。中“颜色”“形容”均为古今异义词,前者古义为脸色,今义为各种色彩;后者古义为形体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答案:A4下列各句“见”的用法表被动的一项是()解析:D项“见逐于君”,被君逐。A项,副词,放在动词前有指代宾语的作用。“见背”,背我。B项,看见的(东西)。C项,使拜见。答案:D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D项两个“焉”皆为语气助词。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B项第一个“则”连词,表因果;第二个“则”副词,就是。C项第一个“以”介词,在;第二个“以”介词,到,表地点的界限。答案:D6找出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句为宾语前置句。答案:A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答案:(1)“如果孔子为楚国所用,那么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共同派了一些人把孔子围在郊外。(2)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时,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扶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3)(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4)他用的虽是些平常的词语,但表现的含意却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却极远大。二、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善:和交好。答案:A9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解析:是说文帝听了冯唐的话之后发怒,是文帝对冯唐的询问,是文帝让魏尚重新担任云中郡郡守。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云中守魏尚受到法办,爵位被削,是因为犯了错报杀敌人数的罪。答案:C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答案:(1)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关键词:众辱、间)(2)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关键词:决、奏)(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关键词:是日、节、复)参考译文: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顺著称,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我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过从甚密,所以知道他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大举侵犯朝那。汉文帝正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轮,还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啊!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主与物业公司安全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古玩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无人机操控员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领域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学影像学MRI图像识别挑战试卷及答案解析
- 物业公司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2026-2031中国排气风扇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年应急安全科普答题试题库含答案
- 2026年雇佣合同模板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 申请网上开庭申请书模版
- NB-T 10347-2019 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 自救器管理制度
- 预防流感模版
- MOOC 3D工程图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
- JJG 443-2023燃油加油机(试行)
-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架空线路)
-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高一组决赛(含答案和听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