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赠黎安二生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赠黎安二生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赠黎安二生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赠黎安二生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赠黎安二生序一、课前三分钟:诵读: 三字经篇之一 (宋)(王应麟)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二、预习指导:1、早读自修课20分钟结合赠黎安二生序注释通读文章。 三、专题内涵解说-赠黎安二生序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词,几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属于韩愈所说的那种“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文章。四、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 2、理解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五、作者介绍: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六、背景资料: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七、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给括号前黑体字释义;给划线的句子翻译。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 )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 )余。读其文,诚( )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 )事理,而其材力之( )放纵,若不可 极( )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 )士,而苏君固( )可谓善知( )人者也。(介绍黎安二生)顷之( ),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 )赠。余曰:“余之( )知生,既得之( )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 )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 )言,盖将解惑于里人。”(写黎生临别求序之缘由)余闻之( ),自顾而笑。夫世之( )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 )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 )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 )迂,特( )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 )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 )止于笑乎?(作者自叙“迂阔”)然则若余之( )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 )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 )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深入一层展开议论)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3分)译文:1、【思考】本文写黎安二生,却先写苏轼,再写苏轼来信赞二生,然后写其人其文,有何用意?答: 2、【思考】哪两个词是本文的“文眼”,在文中该如何理解?答: 3、【思考】如何理解黎安二生的“小迂”与自己的“大迂”,作者对自己的“迂阔”持什么态度?答: 七、合作探究10分钟展示点评-我的舞台,我的精彩九、课堂检测。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遗:赠予 b、辱以顾余辱:侮辱c、若不可极者也 极:用尽 d、既得之于心矣得:契合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还也 b、孰有甚于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特以文不近俗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则于是焉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b、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c、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d、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4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2段叙述黎生在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b、第3、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5、翻译句子。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译文: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译文: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译文:十、赏析写法。(2分钟)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参考译文: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十一、课间驿站 高考120个实词之二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13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18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