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倪爱华).doc_第1页
画说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倪爱华).doc_第2页
画说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倪爱华).doc_第3页
画说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倪爱华).doc_第4页
画说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倪爱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 说 生 活 美术教学生活化之微探【内容摘要】美术作为“造型艺术”,孕育于生活之土壤。在现实生活和美术实践过程中,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真正有新意地去发现美、表现美,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呢?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美术创作质量,教者就必须抓好绘画之“源”,而这个“源”,正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一是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从生活中发现美;二是分享生活,培养情感,从生活中表现美;三是美化生活,激活思维,从生活中创造美。如此,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逐步增强,学生的精神世界将美丽如画。【关键词】:美术教学 生活化 微探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孕育艺术的土壤,也是学生艺术学习的源头。美术教学通过美术与生活的联结,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进而通过自己的美术实践过程创意地富有审美意蕴地表现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真正有新意地去发现美、体验美,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呢?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质量,就必须抓好绘画之“源”,而这个“源”,正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一、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术与生活,主要体现为通过浸润着生活气息的美术教学,使学生获得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和体验生活与自然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和形式法则,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提升感知与体验能力。具体而言,在于感知与体验维度,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生活及其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从中认识美术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获得审美体验3。每当看到学生们挥毫泼墨,舞弄丹青,笔者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与他们一同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之中。如八年级学生的作品图1、图2:图1 图2这两幅画,画得确实很认真、漂亮,但我们会由此发现多半孩子的画面中总会有一些概念化的图像,如天空中画个红太阳、画几只小鸟,地平线笔直的、草地翠绿的,等等。这些图像和色彩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反复出现在孩子们的作品中,也许他们真的没有走进多彩的生活,没有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当然也就看不到色彩变幻的天空、高低错落的房屋、不同种类的树木实施新课程,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新课程、构建新知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1。初中生的生活场域相较小学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的生活接触面更宽阔,内容更丰富,因此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身心发育日趋成熟,独立性更强,而且同伴群体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往往带着自己的独特文化视角审视这个世界,形成对社会生活的基本看法和观念。【案例】在祖国62周年生日之际,为了展现新时期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举办主题为“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以阳光体育运动、班级行业方阵为载体的健身运动会。在准备阶段,一些班主任邀请美术教师参与,共同带领全班同学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祖国的各行各业的辉煌业绩,确定自己班级宣示的行业窗口,放手让学生发挥才干,以多种方式展示祖国成就和青春风采。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引导学生的感知与体验维度要达到:能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进行感知与体验,熟悉生活与艺术作品中共通的艺术要素和形式规律,体验生活与艺术以及不同艺术之间的相同之处,并从中发现美4。于是,带领学生赏析若干表现生活的经典艺术作品和各行业的影像资料,指导学生以生活化的情境,动手制作厨师帽、煤炭工人帽和画剪树叶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在运动会方阵表演中精彩亮相,尽情体验美术生活化的感受,从生活中发现美。如图3、图4、图5、图6:图3 图4图5 图6初中生的时间、精力为各门学科分散占用,提高课时有限的美术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并维持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是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创造性的“助推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需要、兴趣及亚文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样化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学。俗话说:“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笔者觉得,美术课除了在室内学习绘画外,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比如去发现校园的美,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绘画对象,自主选择绘画的工具材料,自主选择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校园的四季美景。如图7、图8:图7 图8【案例】室外写生,笔者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准备好校园写生的工具材料。当日强调组织纪律、时间观念、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学习态度等要求,让写生不仅是美术教学,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教育。伴随着上课铃声,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来到校园写生地点,很快分布在各个位置选择绘画对象,夹好画纸,拿起画笔,顾不得灰尘和小虫,坐在草坪上聚精会神地画了起来。此时,教师无需多讲绘画理论,只需从选景、构图和透视关系上进行现场简单的演示与辅导,而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自然、观察事物,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那态度之端正,神情之严肃,运笔之大气,引得过往教师纷纷驻足观看,连夸学生个个像小画家,有模有样,妙笔生花。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9 图10 图11图12 图13 图14 图15二、分享生活,培养情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人类的生活千姿百态。在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蕴涵着丰富的艺术信息。美术课堂教学就需要积极吸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主题和素材,在提升感知与体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分享生活和创作作品中领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征,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表现和美化生活,使学生感受和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术生活化的追求,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4。对美的喜好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学生精心为自己选择并装饰的文具盒、书包等行为中不难看出他们对美的追求。在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获得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的过程中,美术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新体验的探索能力。如此,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物象感到好奇,并愿意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大胆地即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围绕校园生活和各类节日,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制作课题,如设计:中学生校服、小小书签、教师节贺卡、校园文化节标志、校园运动会会徽、跳蚤市场海报等,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自然就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从美术生活化的实践中去表现美,同时明白美术课不只是学画。如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在分享生活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与生活联系的已有认识和体验。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创作作品体会生活是艺术素材的不竭源泉。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所得运用于自己的创作,知晓不论是表现内容还是表现手法,生活都是美术学习的最好课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如由学生摆放和陈列自己的艺术作品;在新学期、国庆节、圣诞节和新年来临之际,开设折红灯笼、折圣诞老人、剪雪花、剪窗花等课堂手工活动,并通过这些作品来布置节日的教室、场馆,让学生体验美术不仅可以装点生活环境,更可以丰富人的心灵生活。如图22、图23、图24:图22 图23 图24【案例】为迎接校园文化节,每年上半年,笔者都会在初一年级开设校园文化节标志设计一课。一次课上,我在给学生们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时,一个平时上课较调皮的学生很自信地说他要设计一个更好的,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的“狂妄”,而是给了他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下节课展示他的创作。到了那节课上,我请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他设计的奥运会标志,出乎意料的是他用了一笔画出了跨栏运动员的动作,效果很好。我再请他说说标志设计的意图,他说田径运动员刘翔就是他的偶像,刘翔跨栏时的动作太美了,标志中的图形就是他跨栏时的瞬间。我颔首默许,随即表扬这位学生,善于发现美,勇于挑战,敢于表现。接着,学生们便十分投入地绘画设计,踊跃地展出自己设计的文化节标志作品。我还选择了部分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展板,在校园文化节期间亮相。如图25、图26、图27:图25 图26 图27为了能融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也常用自己喜欢的艺术手段,用自己的画表达和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同生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敞开心扉,倾吐真情,培养情感,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生成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创作出七彩生活的作品。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在他们的作品前、在相机镜头前那副可爱而得意的造型,在课堂制作时那专注的神情,在表演时那投入的架势,全然在尽情地分享生活、分享同伴的作品,这实在让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如图28、图29、图30图28 图29 图30三、美化生活,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创造美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文化水平的提升,生活经验的丰富,教师要激扬学生之长,尊重学生的创意和灵感,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还要引发学生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共通的艺术要素和形式规律运用到创作当中,体验生活与艺术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之处,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理解和激情。创作主题除了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之外,还可以选择内容丰富、具有适宜深度的,如“环保与生命”、“低碳与节能”、“战争与和平”等,这样反映当下与未来生活、本地域与外地域生活的创意性艺术作品将会呈现在眼前。【案例】2010年下半年,学校增设了一门美术校本课程节能降耗,变废为宝,并安排笔者任教。当时的我有点“犯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教具和材料都要自己和学生一起来准备和制作,十分“纠结”。于是笔者广泛查阅资料,再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思考,确定了节能降耗,变废为宝校本课程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节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必须把握二者的关系,有机渗透,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把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实践活动课上成一节环保节能的思想品德课。“变废为宝”课的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唾手可得,教师可以利用美术知识进行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手中丢弃的生活废品,每每有着再利用去创造美的价值。难的倒是45分钟内如何让学生既能增强环保意识,更能利用废弃物品去创造美,美化生活。对此,根据课程教学提纲,课前我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教具,还引导学生开展“寻宝式”调查:一是“走出去”,了解民情、查询资料、写倡议书,寻找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变废为宝,又如何开展变废为宝的教学活动;二是“请进来”,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个废弃的大纸箱作为“百宝箱”,用来盛放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一旦需要则可“探囊取物”。现代社会很多垃圾来源于商品包装,如空饮料瓶、废纸盒、易拉罐、纸杯、纸卷筒、冰棒棍等,将这些废弃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装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如图31、图32、图33:图31 图32 图33变废为宝的45分钟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第一节课,我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废旧物品,通过对其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激发创作欲望,作出艺术构思,并互动交流,“小试身手”。第二节课,则向废旧材料的广度拓展,不论是纸材的,还是塑料的、木料的,只要便于操作,就让学生放手体验,自由创作,“百花齐放”。例如:学生用纸质旧挂历制作环保纸拎袋、用废弃纸盒制作形状各异的笔筒、用糖纸制作挂件和手链、用塑料瓶制作精美别致的田园花瓶等,这分明是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既享受了“美”又美化了生活。如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图40: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注重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万万不能忽视激活课堂的必要性、课后拓展的重要性。美术课后拓展的方向、途径是无比广阔的,其高度、深度、广度的把握,值得教师仔细斟酌。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把教学性问题引向实践,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提升,尽可能选择和设计多种多样的、恰如其分的课后拓展模式与行动,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得到进一步延续,更好地美化生活,从生活中去创造美2。【案例】在设计课后拓展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讲究合适的“度”,否则,吃力不讨好,得不偿失,甚至“落空”。这个“度”就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离开了教学目标的课后拓展是死水一潭,是没有生机的,是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无病呻吟。例如,在用废旧纸盒制作笔筒上课结束之前,为了让学生不拘泥于课堂上有限的所做所想,我启发学生:“制作好的笔筒还可怎样美化、改进?”“还可以用哪些废弃的材料制作笔筒?”通过启发,学生又产生了许多想法,想到了用丢弃的易拉罐、喝完了的饮料瓶等材料制作笔筒。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新颖别致的笔筒,再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化和创新的欲望,激起了学生再次制作笔筒的热情,把学生带向了更广阔的课外天地,把这种实践活动课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如图41、图42、图43、图44:图41 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