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涂料(1).doc_第1页
建筑防水涂料(1).doc_第2页
建筑防水涂料(1).doc_第3页
建筑防水涂料(1).doc_第4页
建筑防水涂料(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防水涂料(1)叶林标(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100039)摘 要 论述了国内外建筑防水涂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几种建筑防水涂料的功能、特性、适用范围做了介绍。关键词 建筑防水涂料,聚氛醋防水涂料,硅像胶防水涂料分类号 TQ63 将涂料单独或与胎体增强材料复合,分层涂刷或喷涂在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基层表面上,即可在常温条件下形成一个连续、无缝、整体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涂膜防水层,从而能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厕浴间和外墙等部位防水抗渗要求,统称为建筑防水涂料(以下简称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一般是由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与沥青、高分子聚合物与水泥或以无机复合材料为主体,掺人适量的化学助剂、改性材料、填充材料等加工制成的溶剂型、水乳型或粉末型的防水材料。1 防水涂料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防水涂料在施工固化前为无定形的粘稠状液体或浆膏状材料,它对任何形状复杂和变截面的基层(如水落口、阴阳角、管道根等)均容易施工,并便于形成粘结牢固、封闭严密的整体涂膜防水层,防水工程质量比较可靠,因此,防水涂料在国内外新建和维修的防水工程中应用都比较普遍。 目前,美、德、法、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防水涂料在整个建筑防水材料中都占有相当的份额。他们在积极发展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同时,又开发了无机渗透结晶型的粉状防水涂料等品种,而且正在向着“环保型”防水涂料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美国亨瑞公司在过去开发和应用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的基础上,又开发成功了一种以改性的优质氧化沥青为主要原料,掺人适量的化学助剂、填充剂、石油溶剂和乳化剂等,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了一种高固体含量(73%以上),能在潮湿基层或雨中进行施工,并容易涂抹的厚质防水涂料。由于这种涂料既有憎水功能,又有一定的亲水性,即具有“两性”功能,故可在下雨的过程中,对屋面进行防水堵漏的施工作业,能发挥救急的作用,很受用户欢迎。 “创高60”是美国创高公司生产的一种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单组分聚氨醋防水涂料。该涂料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能够控制涂膜厚度的锯齿形特制刮板直接涂刮在基层表面上,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化形成足够厚度的涂膜防水层。 美国和法国的铝粉乳液屋面反射涂料和白色聚丙烯酸酯屋面反射涂料的用量也很多,它本身既具有防水功能,又能对原有防水层起到保护作用,并能反射紫外线和太阳光,不但可以降低房屋顶层的室内温度,节省空调费用,而且可以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年限,目前己成为房屋建筑业主乐意选用的功能型防水涂料之一。 我国防水涂料的开发和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多以石油沥青或各种废旧材料(如废胶粉等)和化工厂的下脚料(如苯乙烯焦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乳化沥青防水涂料或废胶粉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等,由于这些涂料的质量不够稳定,施工方法不规范、涂膜厚薄不均匀、防水层使用年限较短等因素,故未能在新建的防水工程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化学建材工业的发展,防水涂料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先后开发和应用了双组分和单组分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硅橡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复合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以及无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形成了化学反应固化型和溶剂挥发干燥型等性能不同、形态不一的多类型、多品种的格局。到目前为止,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防水涂料生产厂共有200家左右,每年的生产总量已超过15万t(这个数量不包括已被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文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塑料煤焦油类和煤焦油聚氨酯等容易污染环境的防水涂料),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厕浴间防水,部分用于屋面、地下室和外墙等工程防水,均获得了较理想的防水效果。为此,在国家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列为“适当发展防水涂料”的目标要求。2 防水涂料分类防水涂料一般可按涂料的类型以及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进行分类。2. 1按防水涂料的类型分类 按防水涂料类型的分类如下:2. 2按防水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分类 按防水涂料主要成膜物质的分类如下:3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二者共混改性的材料为主要原料,掺人适量的化学助剂、改性剂、填充剂或交联固化剂等加工制成,把它涂刷在基层表面上,能在常温条件下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厚度、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或弹塑性功能防水涂膜的材料,称为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3.1 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 该产品是双组分化学反应固化的高弹性、高延伸且具有较高拉伸强度、耐水性极佳的防水涂料。其中的甲组分是以混合聚醚树脂和改性多异氰酸酯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氢转移加成聚合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NCO)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乙组分是由交联固化剂,经过调配石油沥青、填充剂以及增溶助剂等材料,经真空脱水、混合搅拌和研磨、分散、过滤、计量、包装等工序加工制成。甲、乙两组分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均匀,涂刷在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基层表面上,在常温下交联固化,即可形成一个无异味、低污染、连续、弹性、无缝、整体的涂膜防水层。这种防水涂料的耐久性能更好、物理力学性能更稳定,是原有的容易发生挥发、迁移、毒性较高、污染性较大、耐候性较差的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更新3.1.1基本配方及工艺流程 甲、乙组分基本配方见表1。3.1.2技术特征(1)与双组分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相比刺激性异味小、毒性低、对环境污染小、产品性能稳定,防水涂膜的耐久性好。(2)对形状复杂和变截面的基层均容易施工,特别对阴阳角、管道根、水落口、地漏以及防水层的末端收头部位都便于粘接牢固、封闭严密。(3)容易形成连续、弹性、无缝、整体的涂膜防水层,便于保证防水工程质量。(4)沥青基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延伸能力和弹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适应性较强。(5)涂膜属冷施工,技术易学、施工简便,可避免传统热施工容易发生烫伤等工伤事故。3.1.3适用范围 该涂料最适用于“外防外刷”的地下工程防水以及厕浴间、喷水池、水渠等工程防水,也可用于有刚性保护层(如上人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的屋面工程防水。3. 1. 4主要技术性能 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3.1.5施工要点(1)将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干燥的基层表面认真清扫干净。(2)将双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按甲组分:乙组分:稀释剂=1:(1.52.0) :2.0的比例(质量比,以下同)配合,搅拌均匀配制成基层处理剂,然后用滚刷把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干净、干燥的基层表面上,涂刷量一般以0. 20. 3 kg/m2为宜。(3)基层处理剂干燥固化4h以上,即可均匀涂刷配合比为甲组分:乙组分=1 :1.5,且充分搅拌均匀的防水涂料。当第一遍涂层固化至手触不发粘时,方可涂刷第二遍涂料,其涂刷的方向应与第一遍的方向相垂直,一般需按这种方法涂刷34遍,每遍的涂刷量以0.60.8kg/m2为宜。(4)在涂料固化形成总厚度不小于2 mm、满足防水抗渗要求的涂膜防水层后,即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3. 2无溶剂单组分沥青基聚氨酯防水涂料该产品是以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醚树脂和多聚异氰酸酯合成的氨基甲酸酯预聚体为主要原料,通过掺人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