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情趣学习策略.doc_第1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情趣学习策略.doc_第2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情趣学习策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情趣学习策略王希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刺激学生的情感动机,选择最佳方法,通过最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情趣学习之中,实现知识逐渐积累、语文能力逐步提高的终极目标一、 小学语文课堂情趣学习策略培养的意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情”是写“文”的基础,而读“文”是入“情”的前提。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是因为作家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而语文课本里的不少诗文,也是蕴含着作者深情厚意的。一个语文教师,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境,就必须披“文”以入“情”,做到读,“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情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依赖于小学生对学习的情趣,越是有趣的事物和活动,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大脑活动的活力。这种活力就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注意力。日本学者认为,情趣是注意力被某种事物吸引过程中产生快感的心理状态,或指追求某种事物参与活动的倾向。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情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性情绪的体验。因此,情趣学习是最富有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学习,情趣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情趣课堂也是最高效的课堂。情趣的培育需要和谐、愉悦的气氛。根据暗示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不应有紧张气氛。当小学生在愉悦、松弛、心理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时,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情趣,从而促使“教学过程”向“自学过程”转化。 二、 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验情趣学习策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学科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工具千变万化的运用来接触学生思想感情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教材内容动起来、活起来,展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领略到诗文篇章的“味”,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漫于一体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多种样式、多种功能的材料,发挥形象生动的动画、悦耳的背景音乐和真正图文并茂的优势,配合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使他们进入一种愉悦的情趣学习之中,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在语文水平上得以提高。例如雷雨这篇课文,它以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点开电子白板让学生看录像,通过视听手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直接感受雷雨发生时那种电闪雷鸣,气势磅礴的动态的壮美,以及雨过天晴,大自然无比清新的静态的优美。接着通过让学生听范读,看课文,列表对比,认识雷雨前、中、后三个阶段不同的景色特点。然后让学生从赞美的角度出发进行雷雨的扩词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语言文字本身来源于生活,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而且应从学生思想、情感、愿望的角度理解生活。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抓住小学生爱活动、爱讨论、爱表现、爱自己发现和取得成功的特点赋予他们学习实践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当学习的小主人,享受新鲜感、成功感带来的情趣。例如在指导阅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时,可以让学生争当导演,分派好课文里的角色和出场顺序,指导每个“角色”说话的神态、语气,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这里,分角色表演(对话)实际上是分角色朗读的最高形式,学生由“角色表演”到“进入角色”,很自然地进入到情趣学习之中了。三、让学生在思维想象中感受情趣学习策略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思考,是学习的源头,是启迪知识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思维,是学习的基本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的学习越是善思、善想,越是易于把自己的学习与探究甚至创造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想象的积极性。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眼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乃至将来从事工作或研究,都会有直接的影响。享有超级“文学魔术师”之誉的美国作家尼尔盖曼写道:“在现实面前-我们需要想象!”就像我们需要学会理性思考一样,我们同样也需要学会想象。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力就开发不出创造潜能。想象力和我们的推理能力与记忆能力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心智能力,而小学阶段正是大部分能力得到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用语言美来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我们如果从语言入手,借助于多媒体,通过形象的再现和联想、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就能使学生在心灵的契合、情感的净化,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在良好的情趣学习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让学生登台演示五位壮士高喊着口号相继跳下山谷时的神态、动作。然后让学生想象、描述五位壮士跳下山谷以后的各种不同情况或遭遇。在教学穷人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渔夫和桑哪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像这类写人的课文,有指导地对学生进行延伸、扩展的想象性描写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发现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精神美。这是小学语文课堂值得尝试的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情趣学习策略之一。四、让学生在语文味教学中增强情趣学习策略情趣学习的培养和实现,离不开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情趣。例如教科书本身内容的生动性和引人入胜性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条件之一。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准确的把握好、使用好教材,找准生长点,把课上得情趣盎然,给学生以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萌生一种持续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宝库的求知欲。当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听、说、读、写与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就会从精神上感到满足,在内心里产生莫大的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1.指导朗读。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朗读是最常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朗读对于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育情趣有着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培育情趣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运用多媒体,例如播放课文录音。发音准确规范,感情表达丰富的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练习朗读增加个性化色彩。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望。常见的朗读形式有: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吟诵等等。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遵循少儿的记忆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阅读内容和教学要求,策划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让朗读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譬如对于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而对于感情浓郁的散文诗歌,应采用吟诵的方式。吟诵的过程就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品味情感的过程,每吟诵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吟诵诗文,品味情感,是一种受益终身的享受。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范读课文的作用不可忽视。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因为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比听录音更直观,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具有感染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譬如最后一分钟这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已久的强烈爱国感情和对香港回归后美好前景的深情祝福。课前,我自己经过多次朗读练习,上课时先展示课件。镜头一:当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香港割让给英国;镜头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万众欢腾。接着播放课文录音。在强烈的情境、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之后,我带着自信心、自豪感朗读全诗,并且注意每节中的重音、语气、语速和停顿等。特别是“最后一分钟”在全诗中出现了四次,我每一次读都准确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激情迎接-激动自豪-扬眉吐气-深情祝福。学生在听读时很快进入了情境,个个全神贯注,凝神静听,并且随着老师范读的语气流露出时而激情洋溢,时而悲壮激越,时而欢欣喜悦的面部表情,以致这节课下课后,有不少学生在教室里模仿老师的语调试读这首诗。2指导写作。(一)可以在模仿中写。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许多名家在踏上创作、创新之路前,都曾经研究、仿效他人的优秀作品,从中取得经验和方法。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在他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时,教师注意指导他们模仿,使他们在作文时有所依傍,有样子,不至于无从下手,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我在鲸这篇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单元提示下鸵鸟的画图,同时展示有关鸵鸟的知识、图片的课件 ,让学生先局部仿写,再整体仿写。当鲸这一课上完时,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鸵鸟也完成了。(二)命题有针对性。作文命题切忌空泛,一定要贴近儿童生活,以利于引导他们从写实开始,写他们所熟知、所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灵感受有触动的,同时又为他们所喜爱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这就与学生的心理状态相适应,就能拨动儿童的心弦,触发记忆、思维,萌生倾吐的需要。譬如爸爸妈妈真辛苦、老师,我想对你说、照片上的欢乐等等。(三)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务必给学生一个相对广泛、自由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人,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比如,童年生活是丰富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