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进学解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进学解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进学解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学解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篇章,影响深远。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 1.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2.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属于历史散文范畴,如左传等。 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 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表现而且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 3.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p.89-91) 二.常识简介 1.了解韩愈(学生简介,教师总结)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文章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2.解题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学生齐读。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先生训示。提出第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部分:(2)虚拟学生诘难。 第三部分:(3-5)先生自责。 四.课时小结 本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上是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对照注释,进一步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我们来看一看韩愈是怎样通过对话的形式写别人,来嘲讽自己的失意,来借以发泄仕途不得意的牢骚的。 二.文本研读 研读第一节 1.学生齐读第一节。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一节,并做好质疑准备。 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 4.重点字词 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5.分析第一节 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 找出本节中能概括作者命运的词语。 明确: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研读第二节 1.学生齐读第二节。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第二节,并做好质疑准备。 3.学生质疑,小组之间交流。 4.重点字词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独旁搜而远绍 含英咀华,作为文章 (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5.研析第二节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 明确: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第二层从“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 “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治学之勤恳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为人的成功 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对比诵读1、2节,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的不同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 明确:第一节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而第二节则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谪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