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评价之声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成功有效的教学需要评价,正犹如黑暗中前行的人们需要明灯指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成长都需要评价。学生成绩的取得和进步离不开老师及时、准确的教学评价,而教师也正是在对学生给予客观、公众、有效的评价过程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进行评价:一、 散文教学评价要重情感体验,不应只关注散文的线索和写作背景。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分类细腻,品种繁多,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不讲究音韵,语言精美,情韵优雅,布局巧妙,内蕴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苏教版高中教材当中所选的散文多以记人、记事和写景为主。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老王、亡人逸事、想北平、我与地坛和荷塘月色等经典篇目。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一课,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把重点放在写作背景上和散文线索上,可谓本末倒置。本课的重点还应放在史铁生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上和对母爱的感悟上。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尽量让他们回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在他们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总希望像史铁生那样有一块可以思考的空间,自己可以静静思考的后花园。让学生知道在烦躁不安的时候,最支持他们的是默默无闻的母亲,然而有时因为他们的任性,因为他们的自私,他们忽视了那份最真诚最朴实的母爱。同学们如果能很好地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对于史铁生那发自肺腑的语言,定会有最真彻的感悟,寻到史铁生文字中那种思考与哲理之美。又如杨绛先生写的老王一文,如果教师只关注写作背景,把文革知识讲得很全面系统,那无疑成为了历史课堂。而本文的重点应侧重在知识分子杨绛对老王这样底层劳动者的愧怍之情上。充分理解愧怍的含义,以及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感到愧怍。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老师应多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评价上,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二、 小说教学评价要重读写牵引,不应只关注小说三要素和中心思想。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按照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小说发展情节、人物性格分析、形象概括、中心思想、艺术特点逐项讲解,把整篇小说搞得支离破碎。虽然有些教师口才很好,一上讲台就滔滔不绝,且绘声绘色,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却在一旁静听思维停滞,这充其量是代读。这种讲授法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并无多少收获,而且在客观上也养成了依赖心理。小说是于生活距离最近的,小说的故事性特点,使之成为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说应以关注课外读写为落脚点,以写辅读,以读促写,以达到强化思维,训练表达,积累思想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来具体实施。评论小说的内容或写法点评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或其行为对小说中某个细节发生联想和感触选择有可比性的小说或作品进行比较换位表述,改变叙述角度以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口吻重新演绎故事情景再现法,想象小说中某个暗线隐藏的情节细节拓展法:扩写小说中某个简略情节梗概法缩写小说的情节延伸续写法,对一些结尾含蓄隽永的小说,续写故事10模仿法,对小说的某个细节或突出特点来进行仿写如苏教版必修二中所选的两篇小说边城和林黛玉进贾府就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如林黛玉初进贾府,针对宝玉摔玉的这个情节就可以进行第2个方法的写作训练,以便更好地体会贾宝玉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和率真任性的性格,以及他对林妹妹的情有独钟。三、 诗歌教学评价要重感悟和想象,不应只关注答题模式和标准答案。钟嵘在诗品中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的作用可谓人类的精神食粮。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古诗更是我国文学乃至文化上的一块瑰宝。苏教版教材在教材编排上,还特意安排了唐诗宋词选读以供高二学生学习。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几十首诗歌之后,背了几百首诗歌,做了近百道诗歌鉴赏的习题,却依然不能读懂诗歌?依旧在高中诗歌鉴赏中屡屡失分呢?很多老师一看到试卷上面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就扣分甚至是零分,树立了“唯有标准答案是正确的”一种错误的评价和教学观念。我们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感悟,重视个人体会。而诗歌又是一种靠想象而飞翔的文学。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积累和感悟不同,造成他们的想象和表达也不可能一致。我们要允许学生的个性理解,只有他们表达的对,我们就必须给他们一定的分数。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正确客观的评价。做教师的千万不能之看重分数和标准答案。因为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康德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联想与想象,是使艺术形象再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晏殊、柳永和辛弃疾词中所创造出来的三种境界,来说明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几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对学问事业执著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在事业学问追求中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和欢乐。这种想象和联想,如清末的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因此,诗歌教学,应以诗词直接描述的意境为诱导,让学生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们通过想象,将语言文字的的描述还原成具体形象,甚至进行丰富、补充和创造,体味观赏深层的审美意蕴,使学生敢于表述,敢于思考,给他们一个犯错改造的机会,他们才会成长。四、 文言文教学评价要重语感培养,不要一味地重视文言知识点。现在的语文课堂,一旦遇到了文言文,就成了枯燥无味的古汉语课。老师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上,所以对学生的评价重心也就放在这方面,而却忽略了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其实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诵读的功效。苏东坡也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因此,学习文言文,在粗明句读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从中体味语言的气势和语言的情味,逐步形成敏锐的文言语感。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整体的认知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真正做到“整体感悟”。诵读不仅要读准句读,还要读出语气,这样才能走进作品深处。如鸿门宴中,沛公对项伯与樊哙对项王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但读时的语气是截然不同的,沛公的话可读得虚伪些,而樊哙的语气要鲁莽一些,因为这是由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所决定的。其实,老师对学生们诵读的评价正是学生们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一个学习过程。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个字,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诵读除了要语音准桷,句读准确,字正腔圆外,还要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现今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决定了评价标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