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重庆市云阳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重庆市云阳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重庆市云阳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重庆市云阳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阳中学20132014(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皇帝制度 D察举制度4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始终没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A B C D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6.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对此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言论符合史实的有()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在北京驻军了A B C D7.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A开放通商口岸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8.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文字,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9世纪4060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90年代中期 D20世纪初期至1919年9.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 戊戌变法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10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11.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2.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3.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A B C D14.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都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的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都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A B C D15.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消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16.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17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C.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10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A B C D20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A.开国大典 B.颁布第一部宪法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21.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逭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2.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23“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一国两制”构想24. 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六大25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我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 B C D26“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2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28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9“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第卷(非选择题,共 42 分)30(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2: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人历史材料4: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材料2: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材料3: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造成诗人具有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统一问题的认识。(4分)32.(16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4分)(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6分)云阳中学20132014(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 参考答案:选择题15BCABB 610BCCBB 1115BCDDB 1620 DCBAC2125CCCCB 2629 CBCB30.(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4分)31(1)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或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6分) (2)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2分) (4)认识: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4分)32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2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4分)(2)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制约专制。(4分)(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2分)因素:中国幅员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