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部分.doc_第1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部分.doc_第2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部分.doc_第3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部分.doc_第4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程生理学习题库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A1型题】1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下列哪项没有关系BA 纤维直径B 刺激强度C 温度D 纤维类别E 动物种属2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EA 血液供应B 细胞外液C 顺向轴浆流动D 反向轴浆流动E 双向轴浆流动3 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A 兴奋和抑制B 正反馈和负反馈C 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E 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4 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A 链琐状联系B 环状联系C 辐散式联系D 聚合式联系E 侧支式联系5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 胞体B 树突C 轴突D 轴突始段E 树突始段6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A Ca2+内流B Ca2+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K+外流7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 腱反射B 排尿反射C 减压反射D 肺牵张反射E 对侧伸肌反射 8 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A Cl-B K+C Na+D Ca2+E Mg2+9 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A 缝隙连接B 曲张体C 混合性突触D 交互性突触E 串联性突触10 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A 刺激的性质B 刺激的强度C 感受器的敏感度D 神经的传导速度E 反射 中枢突触的多少11 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A 回返性抑制B 前馈抑制C 侧支抑制D 交互抑制E 突触前抑制12 突触前抑制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膜A 产生超极B 递质耗竭C 释放抑制性递质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E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13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哪一类型的突触A 胞体-胞体型B 胞体-树突型C 轴突-胞体型D 轴突-轴突型E 轴突-树突型1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A K+和Ca2+ B Na+ 和K+,尤其是K+ C Na+和K+,尤其是Na+D Na+和 Ca2+E Cl-1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 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B 是超极化局部电位C 具有全或无特征D 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E 是突触后膜对 Na+通透性增加所致16 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A 梭外肌收缩B 梭外肌松弛* C 梭外肌受牵拉D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E 梭内肌受压迫17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E 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18 腱器官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E 化学感受器19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E 肌梭敏感性降低20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A 使梭外肌收缩B 维持肌紧张C 使腱器官兴奋D 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E 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2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多巴胺B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去甲肾上腺素E 血管活性肠肽22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A 交感神经中枢B 副交感神经中枢C 内脏活动调节中枢D 躯体运动中枢E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23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 瞳孔缩小B 逼尿肌收缩C 肠蠕动增强D 心率加快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4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 瞳孔扩大B 糖原分解C 胃肠运动增强D 骨骼肌血管舒张E 竖毛肌收缩 25 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引起触觉B 引起牵涉痛C 调节内脏活动D 维持睡眠状态E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6 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协调肌紧张B 维持觉醒C 调节内脏功能D 引起特定的感觉E 引起牵涉痛27 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A 有髓鞘的A类纤维B 有髓鞘的B类纤维C 无髓鞘的C类纤维D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E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28 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A 切割B 牵拉C 缺血D 痉挛E 炎症29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 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E 调节肌紧张30 在完整动物机体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步骤是A 存在无关刺激B 存在非条件刺激C 没有干扰刺激D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E 非条件刺激出现在无关刺激之前31 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A 重量B 运动功能C 感觉功能D 语言活动功能E 皮层沟回数32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 能形成条件反射B 有第一信号系统C 有学习记忆能力D 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E 对环境适应能力大33 脑电波的形成机制是大量皮层神经无同时发生A 工作电位B 诱发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 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34 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A 唤醒阈提高B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C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波D 眼球出现快速运动E 促进精力的恢复【A2型题 】35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有大量曲张体,是递质释放部位。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时,递质释放,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这种传递方式称为A 自分泌B 旁分泌C 近距分泌D 突触性化学传递E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36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 E 出现抑制解除37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A 脑震荡B 脑水肿C 脊休克D 脊髓水肿E 疼痛性休克38 某老年患者,全身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其病变主要位于A 黑质B 红核C 小脑D 纹状体E 苍白球39 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称为牵涉痛,其机制是患病内脏与发生牵涉痛的皮肤部位 A 位于躯体的同一水平上B 位于躯体的同一纵切面上C 位于躯体的同一冠状切面上D 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支配E 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前根神经支配40 某患者因与人争吵后服用敌敌畏,引起有机磷中毒,被给予大量阿托品治疗,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的下列哪种症状无效A 大汗B 肠痉挛C 心率减慢D 肌束颤动E 瞳孔缩小【B1型题 】题4143A 脑桥蓝斑B 中脑黑质C 低位脑干D 纹状体E 低位脑干中缝核4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 B42 脑内极大多数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位于 C43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 E题4447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多巴胺E 5-羟色胺44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C45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C46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C47 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题4850A 姿势反射B 多突触反射C 状态反射 D 牵张反射E 对侧伸肌反射48 腱反射是 D49 屈肌反射是 B50 肌紧张是 D题5153A 中央后回B 中央前回C 颞叶皮层D 枕叶皮层E 边缘叶51 体表感觉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主要位于 A52 视觉的皮层投射区在 D53 听觉的皮层投射区在 C题5457A. 波B. 波C 波D 波E. 波阻断54. 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目时出现(A)55 频率最慢的脑电波是(C)56 频率最快的脑电波是(B)试题答案1.B 2.E 3.D 4.B 5.D 6.A 7.B 8.D 9.A 10.E 11.A 12.D 13.D 14.C 15.B 16.C 17.B 18.A 19.D 20.E 21.B 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