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议论文阅读四)(四川专用).doc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议论文阅读四)(四川专用).doc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议论文阅读四)(四川专用).doc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议论文阅读四)(四川专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12年中考首轮复习分类检测试题(议论文阅读四)n卷(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共8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甲】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乙】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丙】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20.文章第段写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的题记受到深深感动是为证明 。(用原文回答)(2分)21.依据原文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1)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轻:(2)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无用: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1)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2)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3)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参考答案:20.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分。21.(1)“轻”不是轻浮,是无功利性的。 1分。(2)“无用”其实是更大的作用,即渗透、陶冶、提升境界、体现价值。 2分。22.【甲】(1)【乙】(3)【丙】(2) 每空1分。o卷(三)阅读包容,完成第2022题。(共8分)包 容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中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甲】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乙】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包容收获一种幸福,一种财富。【丙】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却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20.第段中引用法国雨果的名言和中国的俗语意在表明_。(2分)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佛经有言:“一念境转(一念之间的变化,就会导致事情的结果完全不同)。”英谚有云: “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甲】处应填:_ 【乙】处应填:_ 【丙】处应填:_ 22. 根据第段观点与事例的关系,在第段横线上续写一段话。(3分) 答: 参考答案:20答案: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21答案:【甲】 【乙】 【丙】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22答案示例1: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答案示例2:显然,与勾践相比,韩信的做法更能体现出做人的修养和境界,这种包容的态度也更能得到后世的尊重。评分标准:共3分。照应观点1分,体现材料与观点的关系1分,材料的比较1分。p卷 (三)阅读伯乐就是你自己,完成第2223题。(8分)伯乐就是你自己 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去做自己的伯乐吧!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并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才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可以说,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战国时赵国的毛遂地位卑微,却自信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自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正是因为人们钦佩他的自信和自荐。可以说,他也是自己的伯乐。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就应该像贾平凹和毛遂那样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做自己的伯乐。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就会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人们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和争取。那么,让我们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发现自己、赏识自己,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扬光大,成就自己千里马的梦想。22第段韩愈的话和第段姜子牙的事例有什么联系?它们各自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3简要分析至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参考答案:22.韩愈的话是反面观点,姜子牙是反面事例,相互照应。(2分)作用是用反面观点引出正面观点,用反面事例与正面事例进行对比。(2分)23.要点:第段引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段用贾平凹的话和事例、第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段总结前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每段1分,共4分)q卷(三)阅读生命的三分之一,完成2123题(8分)生命的三分之一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作半天,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者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作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邓拓 有改动)21选文要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 22都是来自班固写的汉书中的材料,汉书食货志与汉书刑法志两则论据材料可以调换顺序么?说说你的理由。(3分)答: 23结合文章内容,试为本文补写一则论据,并作简要说明。(3分)答: 参考答案:21珍惜时间,特别是珍惜晚上的时间,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