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4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4分)台湾省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胡锦涛主席之邀来访,受到了大陆同胞由zhng( )的热烈欢迎,树立了中华民族同脉同宗,团结奋进的里程bi( )。宋楚瑜先生说,他此次来,寻血缘之根,祭黄帝陵,谒( )中山陵,湘潭祭祖,访岳麓书院,圆了他50多年的一个梦。这让踽踽( )独行的“台独”分子陈水扁异常烦恼。 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填空(11分)窈窕淑女, 。(诗经)三人行, 。(论语十则)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 , ”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 ”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朓楼,“ , ”,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阳楼记,“ ,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3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按要求答题。 (共7分)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周婷玉) “我们会铭记先烈的遗志,我们将传承民族的精神。勿忘国耻,珍惜和平”200余名青少年代表1日齐聚于长城脚下庄严宣誓。“全国青少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系列活动在激昂的宣誓声中启动。 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网上知识竞答,从4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活动网址为;“民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节网上献花活动;另外还有长城个性化专用邮票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题邮品发行和邮展活动等。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旨。(25字以内)(2分)我的概括: 请你把这一则消息告诉你的同学,好让他也在网上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100字以内)(2分)我对同学说: 网上向我们提供了下列供选择的花,请你从中任选一种花献给烈士,并附上简短的留言。(留言要能体现你所选的花的意旨,50字以内)(3分)网上供选的花有:玫瑰、荷花、菊花、康乃馨、葵花、君子兰、马蹄莲、杜鹃、梅花、牡丹我选 送烈士。我给烈士的留言: 4广告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好的广告既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也是一次现代文化的享受。请你阅读下面的广告词,按要求完成练习题。 (1)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份(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推销丰田车广告词(3)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湖南湘潭“天仙”牌电扇广告(4)口服、心服 台湾一幅矿泉水广告(5)不打不相识 日本一家打字机公司的广告第(1)则广告可以作为哪些产品的广告词。(2分)我的意见:_请研读以上广告词,自己拟一则广告,并说明其中的妙处。(3分)我的广告:_我的赏析:_根据以上广告词加以拓展,确定一探究活动的主题,拟好探究计划。(3分)我的计划:_5课外名著阅读检测:下面是清代文学爱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2分)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冈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简述故事内容。(不超过30字)(3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12分)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困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7期,有删改)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答_7.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3分)答: 8.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2分)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答:(1)_(2)_9.根据第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4分)答: (二)(18分)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lnli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10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1)lnli( ) (2)窥( )视11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12本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除此之外你还能写出一句描绘春天的诗句吗(请标明作者)?(3分)13从第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3分)14第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假如把本文推荐给你的同学,荐理由是什么?(80字以内)(3分)四.文言文阅读(20分)(一)(9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时先主屯新野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躬耕于南阳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18翻译下列句子:(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9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3分) 东坡画扇(宋)何薳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注释】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陈诉:状告。 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某:我。 姑:暂且。发市:开张。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踰:走出。逋(b):拖欠。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悔不胜而去 2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22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23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3分)五作文(90分) 需要我。要求: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然后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不少于900字。20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衷碑yjj2君子好逑 必有我师焉 长河落日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全国青少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活动启动。此题无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和参与活动的网址介绍清楚了即可。示例:同学,你好。“全国青少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系列活动已经开始了,请你登录“”,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祭奠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花,留言只要与所选的花有一定的联系,语言表述通顺即可。例:永远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梅!君子兰送君子。愿烈士精神像梅花一样傲对寒冬,愿烈士精神永存心中!4奶制品类 广告词简洁,且有一定的含意,并能说出其中的精妙之处即可。例一:为读者杂志拟的广告: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妙处:以优秀文化做标榜,显示了它的品位。例二:为学校拟广告:您送给我一个孩子,我送给您一个才子。妙处:运用对偶的形式,突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之高,信心之大。(评分标准:拟广告1分,赏析2分)例:a搜集各类广告 b对广告加以整理归类 c与同学共同赏析广告 d试着拟写广告。5. 项羽 越王勾践 智取生辰纲 简述略二.阅读题一9 空气的温度对花香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7花香的浓淡除了受气温的影响外,还会受其它环境因数(如风力、湿度)的影响。 8(1)大多数 (2)不断 9一方面气温升高,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后所形成循环气流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 二10(1)凛冽 (2)ku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