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考生物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清单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1 生态系统 由 生物群落与它的 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 食物网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 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 实例分析 以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例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草 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3 图中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 四 五 六营养级 4 从图中可以看出 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1 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 2 食物链分析 1 表现形式 2 营养级 3 单向性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通常不会逆转 4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 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 食物网分析 1 营养级位置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 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如狼占据第三 第四营养级 2 种间关系 在食物网中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 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竞争关系 3 食物网复杂程度 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 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例1 2015海南单科 23 2分 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小虾 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 小鱼吃的小虾b 吃小鱼的大鱼c 泥巴中的藻类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的判断 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 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生产者 c正确 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 a b d错误 答案c 方法食物网 链 的构建方法1 依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方法技巧 1 分析依据 先上升 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2 食物链 乙 丙 甲 图1 2 依据所含能量 生物量 构建 1 分析依据 根据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10 20 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 若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 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2 结果 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 丙 甲 乙 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 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 1 信息 古树上有红蜘蛛 蚜虫 草蛉 七星瓢虫 麻雀 花喜鹊6种动物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草蛉 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 蚜虫 红蜘蛛 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 麻雀 花喜鹊以红蜘蛛 蚜虫 草蛉为食 2 依据捕食关系直接绘图如下 4 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构建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 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1 分析依据 生物的富集作用 重金属 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 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 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 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 10倍 2 分析结果 例2 2014课标全国 31 9分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 除分解者外 仅有甲 乙 丙 丁 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 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3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 1 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 戊的能量最多 为生产者 其次是乙 丙 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 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 为初级消费者 甲为次级消费者 丁为三级消费者 2 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 3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答案 9分 1 3分 2 捕食 1分 消费者 1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每空1分 共4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概念理解 2 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以第二营养级为例 1 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 摄入量 同化量 粪便量 2 某一营养级能量的4个去向 3 特点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2 碳循环 1 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a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b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c 在无机环境中 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实质是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 温室效应 1 形成原因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 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 影响 导致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信息的种类 连线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 来源 2 拼图法 分析能量流动的去路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w1 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a1 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1 c1 d1 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b1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 知能拓展某营养级同化量不同计算方法的分析 1 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说明 由于 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未被同化 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 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 同化量 呼吸散失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说明 上式的计算方法为定量定时的分析 如果以年为单位研究 则 未利用的能量 将保留到下一年 若为定量不定时的分析 则同化量中不含有 未利用的能量 3 同化量 呼吸散失的能量 净同化量说明 净同化量即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外 真正用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3个易错点 1 物质循环中的 物质 主要是化学元素 如碳元素 氮元素等 而不是糖类 脂肪等具体物质 2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但在生物群落内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 物质可循环流动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 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3 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例3 2017山东济宁一中月考 35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 其中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m1 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 其中a 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 1 图甲中 m1 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 通常情况下 位于营养级 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 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的特点 2 图乙中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 所摄入的全部能量 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 则该系统营养级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 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 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实现的 4 若图甲中营养级 各只有一种生物甲 乙 丙 构成食物关系如图 若甲能量的1 4直接提供给丙 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kj 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 5 与稻田生态系统比较 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高 低或相同 原因是湖泊生态系统 解析 1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判断甲中m1 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和热能 能量流动的载体是有机物 营养级 的生物处于高营养级 由于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一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数量少 2 图乙中b表示 所同化固定的能量 c表示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图中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值为b 因而营养级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 y 100 3 图乙中e处的能量散失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4 若甲能量的1 4直接提供给丙 则甲3 4的能量通过乙提供给丙 根据能量20 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可得结果 5 与稻田生态系统比较 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 营养结构复杂 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高 答案 1 太阳能热能 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逐级递减 2 所同化固定的能量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y 100 3 分解者的分解 或呼吸 作用 4 100 5 高营养结构复杂 方法1 三看法 快速判断碳循环的各环节 1 三看法 快速判断 方法技巧 2 模式图常见变式分析 图1中 a为生产者 b为大气中co2库 c为消费者 d为分解者 图2中 a为生产者 b为大气中co2库 c为初级消费者 d为次级消费者 e为分解者 图3中 e为生产者 a为大气中co2库 b d f为消费者 c为分解者 方法2食物链 网 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1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常规计算 示例 现有一条食物链 草 兔 猫头鹰 1 若草的能量是106kj 则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6kj 20 2 4 104kj 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06kj 10 2 104kj 2 猫头鹰每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草1kg 20 2 25kg 2 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示例 若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以下问题 1 猫头鹰每增重1kg 至少需要消耗草kg 2 若猫头鹰的食物1 4来源于兔 3 4来源于食虫鸟 猫头鹰增重1kg 则至少需要消耗草kg 3 若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于兔的比例由1 4调整为1 2 并按10 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则猫头鹰增重1kg 可减少消耗草kg 4 若草能量的1 4直接提供给兔 3 4直接提供给昆虫 则猫头鹰增重1kg 则至少需要消耗草kg 答案 1 25 2 100 3 225 4 62 5 思维点拨 1 点拨 若没有明确传递效率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 需根据 最少 最多 至少 至多 等信息判断传递效率及选择计算的食物链 判断规律如下 解答 根据 至少需要消耗 可判断应选择最短食物链 草 兔 猫头鹰 并以20 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所以猫头鹰增重1kg 至少需要消耗草 1kg 20 2 25kg 2 点拨 若已明确了食物链之间的关系 应先明确传递效率 再根据相应比例计算各食物链的消耗量 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计算值相加即可 解答 根据 至少需要消耗 确定传递效率按20 进行计算 沿食 物链 草 兔 猫头鹰 至少消耗草 1kg 1 4 20 2 6 25kg 沿食物链 草 昆虫 食虫鸟 猫头鹰 至少消耗草 1kg 3 4 20 3 93 75kg 所以猫头鹰增重1kg 至少需要消耗草 6 25kg 93 75kg 100kg 3 点拨 若食物来源的比例发生变化 应按变化前后的两种比例分别进行计算 然后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解答 若猫头鹰的食物1 4来源于兔 需消耗草 1kg 1 4 10 2 1kg 3 4 10 3 775kg 若猫头鹰的食物1 2来源于兔 需消耗草 1kg 1 2 10 2 1kg 1 2 10 3 550kg 猫头鹰增重1kg 可减少消耗草 775kg 550kg 225kg 4 点拨 根据题目要求是已知鹰的增重求消耗草的量 即逆方向计算 但根据食物链间的能量比例应是正方向计算 这种情况下的计算方 向应以能量比例为依据 设需消耗草的量为m 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得 1 4 m 20 2 3 4 m 20 3 1 解得m 62 5kg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1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 原因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 其调节能力的基础为 负反馈调节 3 类型 1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 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强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高 反之则越低 2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和能量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思维点拨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辨析 1 实例河流 2 基础 负反馈调节 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 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 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 反馈调节的种类 知能拓展 1 对于极地苔原 冻原 由于物种组分单一 结构简单 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 例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6-T1764-2023-双季直播水稻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
- DB36-T1532-2021-百香果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
- 护理进修岗位竞聘大纲
- A-Level计算机科学2024-202年模拟试卷:图论算法与Python编程技巧
- 大学英语专业八级2025年阅读理解试卷:学术论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模拟试卷(法规知识巩固与提升)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冲刺卷(实战考点)
-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检测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选择有效策略应对Msoffice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新《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基础练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下册
- 2025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端午节活动:五彩绳
- 万科物业绿化养护管理手册
- 卡车充换电站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第十二周《遇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主题班会
- 世界环境日环保教育班会 课件
-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 2024认定实际施工人法律风险防范与合同完善服务合同3篇
-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英语高考真题试卷(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