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13年真题、模拟)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3汕头检测)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级制 b.皇权专制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2.(2013惠州调研)“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3.(2013广州模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2013深圳期末)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综合上图秦印封泥及所学知识,正确的有()秦朝设立丞相制度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a.b.c.d.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7 古人有云:“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对此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封建”制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郡邑”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汉朝没有采用“郡邑”制d没有正确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8.(2013广东六校联考)“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2013北京海淀期末考试)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0史载,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作了一首绝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说明()a该人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b科举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c古代“官本位”的思想倾向d该人知识渊博,但家境贫寒11.(2013南山期末)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12.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13.(2013东莞调研)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长官c.明代大学士 d.清朝军机大臣14.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d.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15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改名体现了()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传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6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可以看出是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2.【解析】选b。材料提到中国人对“坟”的情结,凝聚的血缘宗法观念,是宗法制度对中国人思想上深远影响的表现。3.【解析】选b。材料中“封建政治”应指分封制。a、c、d均不符合其特点;b符合材料本意。故选b。4.【解析】选b。材料主要论述了秦朝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故选b。5.【解析】选d。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可通过排除法解答。应是太尉掌管军务,故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d。6【解析】选b。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最大差别就是,贵族是世袭的,即世卿世禄,官僚是皇帝任命的,不能世袭。7【解析】选d。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汉朝继续沿用郡县制,即使在汉朝初年也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b、c三项都排除。秦朝短暂不是因为没有分封,而是它的暴政,答案选d。8.【解析】选d。由材料中“学而优则仕”,可以看出重视学习和考试,经过考试走上仕途,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科举制。9.【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建立中朝的史实,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0.【解析】选b。从诗中看,该人中举时已经73岁了,这一点足以说明了科举制度造成的悲剧。11.【解析】选c。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集团即精英阶层,因此材料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12.【解析】选c。元朝行省辖区“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而可以防止地方凭借“山川险阻”割据一方,故选c。13.【解析】选c。结合明朝史实,“阁”是指内阁,“阁臣”是指明代的大学士。14.【解析】选d。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15.【解析】选a。对皇帝名号的避讳体现了皇权的独尊,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宗法观念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对皇权的神化,因改名更没法借助皇帝名号宣传,故排除b、c、d三项。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得出,嘉庆帝认为军机处可能给皇帝集权造成危害。16.【解析】第(1)问,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周天子与诸侯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君臣名分逐渐确定;“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第(2)问,注意观察地图的特点,根据地方行政区划来判断;其弊端可结合汉初“七国之乱”的史实来回答。第(3)问,实际考查行省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需要综合三则材料,从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来总结特点。答案:(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答出“巩固统治”即可)(2)郡国并行制。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4)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17.【解析】第(1)题结合三则材料,回忆我国古代主要选官的规定,归纳出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第(2)题结合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方式的不同,说明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从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