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进快进教材(集合的概念及运算).doc_第1页
高进快进教材(集合的概念及运算).doc_第2页
高进快进教材(集合的概念及运算).doc_第3页
高进快进教材(集合的概念及运算).doc_第4页
高进快进教材(集合的概念及运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1 若 且 AUB 则这样的 X 的不同取值有 1 3 Ax 2 1 Bx 1 3 x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2 已知集合 则 集合若 2 3100 Ax xx 121 Bx PxP BA 求实数 P 的取值范围 3 已知 U 0 R Ax x 1 Bx x ACuB 则 A B C D 或 0 x x 1x x 0 x x 1x 4 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 既可以表示为 a 1 也可表示为 a2 a b 0 则 b a a2008 b2008 5 高三某班共有 45 人 摸底测验数学 20 人得优 语文 15 人得优 两门都不 得优 20 人 则两门都得优的人数为 6 满足 Ma1 a2 a3 a4 且 Ma1 a2 a3 a1 a2的集合 M 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7 已知集合 A 1 2 3 4 5 B 4 5 6 7 8 U AUB 则集合 A CuB 中所有元素之和等于 8 设集合 A x x2 4 B x 1 4 3x 1 求集合 A B 2 若不等式 2x2 ax b 0 的解集是 B 求 a b 的值 9 某班共 30 人 其中 15 人喜爱篮球运动 10 人喜爱乒乓球运动 8 人对这两 项运动都不喜爱 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2 10 已知集 31 43 Mx xnnzNx xnnzN 集请求M 函数 一 1 已知 log14 2 a 用 a 表示 log7 2 2 已知 log14 27 a 用 a 表示 log 18 16 3 111 46 2 xyz xyzR zxy 设 且3求证 4 已知 235 235 LnLnLn abcabc 试比较 的大小 c a b 5 设则 A B 53223 12312 log 19log 19log 19loglog AB 6 1 已知 33 3 22 log 21 22 xx xx x 则 2 2 5 2log 333 32 log 2loglog 853 9 3 lg25 lg2 lg50 lg2 2 4 log 2 64 264 2 7 若 loga x 是奇函数 则 a f x 22 2xa 8 若 x5 x3 bx 8 且 f 2 10 则 f 2 f x 9 讨论 f x 2 1 kx x 在 1 1 上的单调性 k0 10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数 并说明理由 1 2 3 1 1 1 x f xx x 2 1 log 1 x f x x 11 212 x f xx 4 5 6 2 lg 1 2 2 x f x x 2 2 0 0 xx x f x xx x 22 33f xxx 3 11 已知函数 f x g x 同时满足 1 1 0 0 1 1g xyg x g yf x f yfff 试求 0 1 gg和g 2 的值 函数 二 1 已知函数 yf xR 的定义域为R 且对任意a b均有 f a b f a f b 当 00 x 时 总有f x 求证 函数 y f x 是上的减函数 R 2 已知函数 f x 的定义域是 0 当 x 1 时 f x 0 f xy f x f y 1 求 f 1 的值 2 证明 f x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3 如果 11 1 2 32 f x 解不等式f x f 3 已知 f xR 12 是定义在R内的递增函数 对任意x x均有 1 12 2 x ff xf x x 且f 3 1 解不等式 1 2 5 f xf x 4 已知函数 f x 的定义域为 R 且对任意实数 m n 均有 总有 11 1 2 22 f mnf mf nfx 且而当 时 0 f x 1 求 1 2 f 的值 2 证明 f x 是单调增函数 5 定义在 R 上的函数a b 01 yf x 满足f 0 0 当x 时 f x 是对任意 均有R f abf af b 1 证明 0 1f 2 证明 对任意 x 恒有 0 R f x 4 3 证明 是上的增函数 f xR 函数 三 1 10全国卷 I 20 20 已知函数 1 1f xxLnxx I 若 2 1 xfxxaxa 求的取值范围 II 证明 1 0 xf x 2 10全国卷 II 22 12 设函数 1 x f xe I 证明 当 x 1 时 1 x f x x 等价转化 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证 II 证明 当 0 1 x xf xa ax 时求的取值范围 3 10全国标 21 12 设函数 2 1 x f xexax I 若 a 0 求 f x 的单调区间 II 证明 当 0 0 xf x 时求a的取值范围 4 10天津 21 14 设函数 x f xxexR I 证明 求函数 f x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II 已知函数 yg x 的图象与函楼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 证明 当 X 1 时 f xg x 如果 121212 2xxf xf xxx 且证明 5 10湖南 20 13 已知函数 2 f xxbxc b cRxRfxf x 对任意的恒有 I 证明 当 2 0 xf xxc 时 II 若对满足题设条件的任意 b c 不等式 22 f cf bm cb 恒成立 求M 的最小值 6 10湖南 21 13 数列 3 11 11 3 32 nnnn anNaa afxxa 中是函数 的极小值点 222 3 n nxn a x 5 I 当 a 0 时 求通项 an II 是否存在a 使数列是等比数列 若存在 求a 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 an 由 7 10重庆 18 13 已知函数 1 1 1 x f xLn x xa 其中实数a I 若 a 2 求曲线 yf x 在点0 f 0 处的切线方程 II 若 1f xx 在处取得极值 讨论f x 的单调性 数列 一 1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d0 n a 139 139 2410 aaa aaa aaa 成等比数列 则 2 设是递增等差数列 前三项之和为 12 前三项之积为48 则首项为 n a 3 在等差数列中 n a mnm n an ammna 且则 4 在等差数列的前m 项的和为20 前2m 项的和为72 则前3m 项的和为 n a A 94 B 92 C 156 D 188 5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 在等差数列中 若 n a 45515258 25 loglog logaaaaa 则 A 5 B 25 C 4 D 8 6 已知为各项均大于零的等比数列且公比 n a1 q 则 A B C D 18 aa 45 a a 18 aa 45 a a 18 aa 45 a a不确定 7 在等比数列中 公比 n a 40 20 20 1 100 1 s qs q 则 8 设等比数列的前几项的和为若 n a n s 369 2 sss 求公比q 9 设表示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 n s n a 7 42 510 7 n ssn n 3 若a 45 n 求的值 10 在等差数列中 n a 106070 60 10 ssS 求 等差 等比数列的几个重要性质 6 1 若为等差数列 则am an m n d n a 2 若为等比数列 则am an qm n n a 3 在等差数列中 若m n p q 则am an ap aq n a 4 在等比数列中 若m n p q 则am an ap aq n a 5 若为等差数列 则Sm S2m Sm S3m S2m也是等差数列 n a 6 若为等比数列 则Sm S2m Sm S3m S2m也是等比数列 n a 数列 二 1 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且 n a 12 2 11 2 aa aa 345 345 111 64 aaa aaa 1 求的通项公式 n a 11 1 2 44 21 3 nnn nh aTn 2 设的前几项和 2 1 n n n ba a 求数列 n b n T 2 设a1 d为实数 首项为a1 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为Sn 满足 n a S5S6 15 0 1 若S5 5 求S6及a 2 求d 的取值范围 3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几项和为Sn 已知2a2 a1 a3 数列是公差 n a n S 为d 的等差数列 1 求数列通项公式 用n d 表示 n a 2 设c 为实数 对满足m n 3k 且m n 的任意正整数 m n k 不等式 Sm Sn CSk都成立 求证 C 的最大值为 9 2 4 已知二次函数 y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 其导函数为 62 fxx 数列 的前几项和为Sn 点 n Sn n N 均为函数 n a yf x 的图象上 7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2 设N 都成立的 1 3 7 nnnn nn m bTbT a a 是数列的前几项和 求使得对所有n 最大正数数 m 5 已知数中 n a 11 1 1 n n aac a 1 2 求使不等 式 2 51 2 nn n cbb 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n 1 a 3成立的c的取值范围 6 在数列中 n a 11 2 431 nn aaannN 1 证明数列 nn ana 是等比数列 2 求数列的前几项和Sn 3 证明不等式 1 4 nn SSnN 对任意皆成立 立体几何 一 1 已知正四面体 A BCD 的棱长为 M N 分别为 BC AD 的中点 设 AM 和 CN 所成的角为 a 求 COSa 的值 2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E F 分别为面的对角线 A B1 B C1 上的点 且 B1 E C1F 求证 AF 平面 ABCD 3 已知 E F G M 分别是四面体 A BCD 的棱 AD CD BD BC 的 中点 求证 AM 平面 EFG 4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E F 分别为棱 A A1 C C1上的点 且 AE C1F 求证 四边形 BED1F 为平行四边形 5 如图所示 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 P ABCD 中 ABC 600 PA AC a PB PD 点 E 在 PD 上 且2a 8 PE ED 2 1 1 证明 PA 平面 ABCD 2 在棱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 使 BF 平面 AEC 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 Rt ABC 的斜边 BC d AEd AB AC 和平面 d 所成的角分别 为 300 450 BC 6 求直线 BC 到平面 d 的距离 7 如下图所示 已知平面 d B CD AMd NAD 450 AN MAN 600 求二面角 CD 的大小 8 已知在三棱锥 P ABC 中 PA PC APC ACB 900 APC 300 平面 PAC 平面 ABC 1 求证 平面 PAB 平面 PBC 2 设二面角 P AB C 的大小为 求 sin 立体几何 二 1 如图 1 在四棱柱 ABCD A1B1C1D1中 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AA1 2AB 4 点 E 在 CC1上 且 C1E 3EC 1 证明 A1C 平面 BED 2 写出平面 D A1E 的一个法向量 2 如图 2 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 形 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AB AE FA FE AEF 450 1 证明 EF 平面 BCE 2 设线段 CD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M 求证 PM 平面 BCE 9 3 如图 3 已知四面体 O ABC 中 E F 分别为 AB OC 上的点 且 AE AB F 为中点 若 AB 3 BC 1 BO 2 且 ABC 900 OBA OBC 1 3 600 求异面直线 OE 与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 4 如图 4 在三棱锥 P ABC 中 PA 底面 ABC PA AB ABC 600 BCA 900 点 D E 分别在棱 PB PC 上 且 DE BC 1 求证 BC 平面 PAC 2 当 D 为 PB 的中点时 求 AD 与平面 PAC 所成角 的余弦值 5 如图 5 四棱锥 S ABCD 中 底面 ABCD 为锥形 SD 底面 ABCD AD DC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 2 ABM 600 1 证明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2 求二面角 S AM B 的余弦值 三角 一 三角 一 1 已知 11 sinsin coscos 22 且 均为锐角 求t an 2 已知 0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求 2 rr 3 已知锐角 满足 cos sin 求 cos 的值 1 7 11 14 4 已知 cos cos 且 o 1 7 13 14 2 1 求 tan2的值 2 求 5 已知在 ABC中 sinA sinB cosB sinC 0 sinB cos2C 0 求角A B C 6 已知在 ABC 中 已知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 b c 2a cos 求角 A 3 c 10 7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2 cos5sin25 cos25 4sin40tan40 3 4 cos20 cos351 sin20 sin50 13 tan10 cos20 cos801 cos20 8 在 ABC 中 b c 分别为角 A B C 的对边 且 2 sinA 2b c sinB 2c b sinC 1 求A的大小 2 若sinB sinC 1 试判断 ABC的形状 9 在 ABC 中 已知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a b c分别为A B C 的对边 求证 113 abbcabc 三角 二 三角 二 1 已知 ABC 的内角 A B 及其对边 a b 满足 a b acotA bcotB 求内角 C 2 在 ABC 中 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设 S 为 ABC 的面积 满足 222 3 4 Sabc 1 求角 C 的大小 2 求 sinA sinB 的最大值 3 在 ABC 的面积是 30 内角 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cosA 12 13 1 求 2 若c b 1 求a 的值 AB AC 4 在 ABC 中 cos cos ACB ABC 1 证明 B C 2 若 cosA 求 sin 4B 的值 1 3 3 4 27 3 18 11 5 在 ABC 中 已知 B 45 D 为 BC 边上的一点 AD 10 AC 14 DC 6 求 AB 长 6 已知函数 其图象过点 11 sin2 sincos2 cossin 0 222 f xxx 1 6 2 1 求 的值 2 将函数 y 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纵坐标不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 1 2 变 得到函数 y g x 的图象 求函数 g x 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0 4 注 f x g x f 2x cos 4x 1 cos 23 zx 1 2 7 已知函数 f x a 2sin2 sinx b 2 x 1 当 a 1 时 求函数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 2 当 a 0 时 f x 在 0 上的值域是 2 3 求 a b 的值 8 1 0 d 且 cos sin 求 cos 的值 2 1 29 2 23 2 已知 0 且 tan tan 求 2 的值 1 2 1 7 三角高考题组练习三角高考题组练习 1 10全一 18 12 已知 ABC 的内角 A B 及其对边 a b 满足 a b acotA bcotB 求内角 C 注 正弦定理 和化积公式等解之 2 10全二 17 10 ABC 中 D 为边 BC 上的一点 BD 33 sinB cos ADC 5 13 求 AD 3 5 3 10浙江 18 14 在 ABC 中 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设 S 为 ABC 的面积 满足 S 222 3 4 abc I 求角 C 的大小 II sinA sinB 的最大值 4 10安徽 16 12 ABC 面积是 30 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12 a b c cosA 12 13 I 求 II 若c b 1 求a 的值 AB AC 5 10天津 17 12 ABC 中 cos cos ACB ABC I 证明 B C II 若cosA 求sin 4B 的值 1 33 6 10辽宁 17 12 ABC 中 a b c 分别为内角 A B C 的对边 且 2asinA 2b c sinB 2c b sinC I 求 A 的大小 II 若sinB sinC 1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7 10陕西 17 12 在 ABC 中 已知 B 45 D 为 BC 边上的一 点 AD 10 AC 14 DC 6 求 AB 的长 补 在 ABC 中 已知 A B C 成等差数列 a b c 分别为角 A B C 之对边 求证 分析综合法 113 abbcabc 解析几何 一 解析几何 一 直线与圆 直线与圆 1 直线 xcos 2 0 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3y B C D 5 6 226 A 5 0 66 5 0 6 5 66 2 过点A 4 0 的直线L 与曲线 x 2 2 y2 1有公共点 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 围是 A B C D 3 3 3 3 33 33 33 33 3 以抛物线y2 4x 的焦点为圆心 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13 A x2 y2 2x 0 B x2 y2 x 0 C x2 y2 x 0 D x2 y2 2x 0 4 已知圆C与直线x y 0 及x y 4 0均相切 圆心在直线x y 0 上 则圆心的方程为 A x 1 2 y 1 2 2 B x 1 2 y 1 2 2 C x 1 2 y 1 2 2 D x 1 2 y 1 2 2 5 过原点且做斜角为60 的直线被圆 x2 y2 4y 0所截得的弦长为 A B 2 C D 362 3 6 若直线y x b 与曲线y 3 有公共点 则b的取值范围是 2 4xx A 1 B 1 C 1 1 2 D 1 2 2 2 12 2 2 322 3 7 已知圆C 过点 1 0 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 直线L Y X 1被圆C 所截得的 弦长为2 则过圆心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 方程为 2 8 求过两点A 1 4 B 3 2 且圆心在直线y 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9 若圆 x2 y2 4 与圆x2 y2 2ay 6 0 a 0 的公共弦的长为 2 求a的值 3 10 求直线x 2y 1 0 关于直线x 1 对称的直线方程 11 若直线通过点M cosa sina 则 1 xy ab A a2 b2 1 B a2 b2 1 C 1 D 1 22 11 ab 22 11 ab 12 已知圆的方程为 x2 y2 6x 8y 0 设该圆过点 3 5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 为 AC 和 BD 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解析几何 二 解析几何 二 椭圆 椭圆 1 已知点 M 0 直线 y k x 与椭圆 相交于 A B 两点 33 2 2 1 4 x y ABM 的周长为 A 4 B 8 C 12 D 16 2 已知椭圆 1 a b 0 的离心率等于 其焦点分别为A B C为椭圆上 22 22 xy ab 1 3 异于长轴端点的任意一点 则在 ABC中 sinsin sin AB C 14 3 已知椭圆 1 a b 0 的长轴的一个端点是A 2 0 直线L过椭圆的中心 且与椭 22 22 xy ab O 圆相交于B C两点 则椭圆的方程为 AC 0 2 BCOCOBBCBA 4 已知d o 方程x2sind y2cosd 1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则d的取值范围是 5 已知椭圆 已知椭圆 1 a b 0 和点A a 0 B o b 从此椭圆上一点M 在 22 22 xy ab X轴上方 向X轴作垂线 此垂线恰好过椭圆的 左焦点F 又与是共线向量 AB OM 1 求椭圆的离心率 e 2 设 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F2是其右焦点 求 F1QF2的取值范围 6 若椭圆 a2 a 0 与连接A 1 2 B 3 4 两点的线 段没有公共点 求a的取值范 2 2 2 x y 围 7 已知椭圆 1 a b 0 的离心率 e 过点A 0 b 和B a 0 的直线与原 点 22 22 xy ab 6 3 的距离为 求椭圆方程 8 求经过点P1 P2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3 2 1 1 3 3 1 0 2 9 已知椭圆 1 a 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P为椭圆上的一点 22 22 xy ab 且 F1PF2 试求 12 F PF S 10 已知椭圆 1 a b 0 与直线x y 1 0交于P Q两点 且OP OQ 22 22 xy ab 1 求 2 若椭圆的离心率 e 求椭圆长轴长的取值范围 22 11 ab 的值 32 32 解析几何 三 解析几何 三 双曲线 双曲线 1 已知 ABP的顶点A B分别为双曲线顶点P在双曲线上 22 1 169 xy 的左右焦点 则 的值为 A B C D sinsin sin AB P 4 5 7 4 5 4 7 15 2 已知双曲线与椭圆的焦点相同 且它们的 离心率之和等于 则双曲线的方 程为 22 1 925 xy 14 5 3 与双曲线有共同渐近线 且经过点 3 的双曲线的虚轴的长为 22 1 916 xy 2 3 4 已知 F 是双曲线的左焦点 A 1 4 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 22 1 412 xy 则 PF FA 的最小值为 5 过双曲线 a b 0 的右顶点A作斜率为 1的直线 该直线与双曲线 22 22 1 xy ab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 B C 若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2 ABAC 6 若在双曲线 1 a b 0 的右支上到原点O和右焦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有四个 则 22 22 xy ab 双曲线的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e B 1 e C e 2 D 22 1 e 2 7 若在双曲线 1 a b 0 F1 F2是两焦点 P在双曲线上 若 0 22 22 xy ab 12 PF PF tam PF1F2 2 则 ab ab 8 过双曲线 1 a b 0 的左焦点F作圆 x2 y2 a2的一条切线 切点为T 交 22 22 xy ab 双曲线右支于点P 若M为线段FP的中点 则 OM MT 9 以 3x 4y 0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过点 3 4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或 5 4 5 3 4 3 5 4 5 3 10 在正三角形 ABC 中 若点 D E 分别为 AB AC 的中点 则以 B C 为焦点且经 过 D E 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5 2 321 31 解析几何 四 解析几何 四 16 1 若抛物线y2 x的一点 P 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 O 的距离 则点 P 的坐标为 2 已知点 P 是抛物线y2 2x上的一个动点 则点 P 到点 0 2 的距离与点 P 至该抛物线准线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3 过抛物线 y2 2px P 0 的焦点 F 作直线 L 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 交其准线于 C 点 若 则直线 L 的斜率为 3CBBF 4 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 开口向上 F 为焦点 M 为准线与 Y 轴的交点 A 为抛物线上一 点 且 AM AF 3 则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17 5 点 M 5 3 到抛物线 y ax2的准线的距离为 6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A y 12x2 B y 36x2 C y 12x2或 y 36x2 D 22 11 1236 yxyx 或 6 给出抛物线 y2 4x 其焦点为 F 坐标原点为 0 则在抛物线上使得 MOF 为等腰三 角线的点 M 有 个 7 设抛物线y2 2x的焦点为F 过点M 0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与3 抛物线的准线的交于点C BF 2 则 BCF 与 ACF的面积之比 BCF ACF S S A B C D 4 5 2 3 4 7 1 2 8 若OA OB是过抛物线y2 2px P 0 顶点 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则直线 AB 恒过 定点 2P 0 9 直线y kx b与椭圆 y2 1 交于 A B 两点 记 AOB 的面积为S 2 4 x 1 求在K 0 O b 1 的条件下 S 的最大值 2 当 AB 2 S 1 时 求直线 AB 的方程 10 已知动圆 P 经过点 F 2 0 并且与直线 x 2 相切 1 求动圆圆心 P 的轨迹 M 的方程 2 若 A B C D 是轨迹 M 上的四个点 且满足 OFmOAnOB OF 其中 O 为坐标原点 m n r s且 m n r s 1 rOCsOD 0FA FC R 试判断以 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 求出最小值 17 解析几何 五 解析几何 五 1 已知椭圆4x2 y2 1与直线y x m有公共点 则实数m 2 直线 y kx b与椭圆 y2 1 交于 A B 两点 证 AOB的面积为S 2 4 x 1 求在K 0 O b 1 的条件下 S 的最大值 2 当 AB 2 S 1 时 求直线 AB 的方程 3 已知动圆 P 经过点 F 2 0 并且与直线 x 2 相切 1 求动圆圆心 P 的轨迹 M 的方程 2 若 A B C D 是轨迹 M 上的四个点 且满足 OFmOAnOB OF 其中 O 为原点 m n r s且 m n r s 1 试求判rOCsOD 0FA FC R 断以 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 求出最小值 若没有 说明理由 4 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 离心率等于 且经过点 M 2 1 O 为坐标 3 2 原点 若直线 L 与 OM 平等且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P Q 1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求证 直线 MP MQ 的斜率之和是一个定值 5 已知椭圆 C a b 0 的左 右焦点分别是 F1 F2 离心率为 22 22 1 xy ab e 直线 L y ex a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A B M 是直线 L 与椭圆 C 的一个公共 点 P 是点 F1共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设 AMAB 1 证明 2 1 e 2 确定的值 使得 F1F2是等腰三角形 先解方程确定 M 另注意 F1至直线的距离等于 C 2 b c a 18 圆锥曲线高考题组演练圆锥曲线高考题组演练 1 10全卷一 8 5 已知 F1 F2为双曲线 C x2 y2 1 左右焦点 点 P 在 C 上 F1PF2 60 则 PF1 PF2 A 2 B 4 C 6 D 8 2 10全卷一 11 5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 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 A B 为两 切点 那么最小值为 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 基本不等式 PA PB 3 10全卷一 22 12 已知抛物线C y2 4x 的焦点的F 过点k 1 0 的直线L 与C 相 交于A B 两点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1 证明 点F 在直线BD 上 在直线BD 的方程中令y 0 证x 1 即可 2 设 求 BDK 的内切圆M的方程 PA PB 8 9 22 1 9 xy 4 9 注 内切圆圆心率到三边距离相等 圆心坐标可设为 m 0 1 m 1 4 10全卷二 22 12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与双曲线C a b 0 相 22 22 1 xy ab 交于B D 两点 且BD 的中点为M 1 3 1 求C的离心率 2 设C的右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DF BF 17 证明 过A B D 三点的圆与X 轴相切 5 10全卷标 20 12 设F1 F2分别为椭圆E a b 0 的左 右焦点 2 2 2 1 y x b 过F1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 且 AF2 AB BF2 成等差数列 1 求 AB 2 若直线L 的斜率为1 求b的值 6 10湖北 20 13 已知一条曲线C 在Y 轴右边 C 上每一点至点F 1 0 的距离 减去它至y 轴距离的差都是1 1 求曲线C 的方程 2 是否存在正数m 对于过点 m 0 且与曲线C 有两个交 点A B 的任一直线 都有 0 若存在 求出m 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 理 FA FB 由 可设L x ty m 由得 y2 4ty 4m 0 16 t2 m 0 2 4 xtym yx 由 0 m2 6m 1 4t2对任意实数t 恒成立 3 2 3 2 FA FB 22 19 平面向量 一 平面向量 一 1 已知AD BE CF分别为 ABP三边上的中线 求证 ADBECFO 2 如下图所示 OADB 是以OAa OB b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 且 试用 1 3 BMBC 1 3 CNCD a bOM 表示ON MN 3 若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 t 若起点相同 t 为何值时 a b R a b 三向量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 tb 1 3 ab 4 已知 O 为原点 A B C 为平面内三点 求证 A B C 三点共线的需要条件是 这里 m n且 m n 1 OCmOAnOB R 5 在 ABC 中 已知 Z 求角 AB 3AC AB AC 2 3BC A B C 注 或 6 2 3 6 6 6 2 3 6 已知向量 1 1 设函数 f 1 2cos 2 x m sin 2 x xR M N 1 求函数 f x 的值域 2 已知锐角 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A B C 若 f A f B 求 f c 的值 5 13 3 5 7 设向量 4cos sin add sin 4cos b 4sin Csoc 1 若垂直 求 tan 的值 2 求 的最大值 2abc 与b c 3 若 tan tan 16 求诈 b c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已知点 A 1 2 B 2 3 C 2 1 1 求以线段 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 2 设实数 t 满足 0 求 t 的值 AB tOC OC 平面向量 二 平面向量 二 20 1 10全 II 8 ABC 中 点 D 在边 AB 上 CD 平分 ACB 若 1 CBa CAb a 2 bCD 则 2 10重庆2 已知向量 满足 则 a b a 0b 1 a 2 b 2 ab 3 09全II 6 已知向量 则 2 1 a a 10b a 5 2b b 4 09全II 4 已知 1 则 夹角是 a 6b a 2ba a b 5 已知 均为非零向量 且 求 与 的夹角是 a b a b a b a a b 6 平面内给定三个 向量 3 2 1 2 4 1 若 2 a b c a kc b a 求实数K 7 以坐标原点O 为点 A5 2 为两个顶点作等腰Rt OAB 使 B 90 求点 B 的 坐标及向量 AB 8 如图所示 已知Rt OAB 中 AOB 90 0A 3 OB 2 M 在 OB 上 且 OM 1 N 在 OA 上 且 ON 1 P 为 AM 与 BN 的交点 求 MPN 注 设 且 的夹角为 OAa OBb AM BN 9 已知向量 3 sin cos 1 2 axbx 1 当 时 求2cos2x sin2x的值 a b 2 求 在 上的值域 f xa b b 0 2 3 可知 2 sin 2 24 f xx 21 不等式 一 不等式 一 1 若 Kx2 2kx k 2 0 恒成立 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2 解下列不等式 1 x 1 2x 3 2 5 2 2x 3 x 2 x 1 3 3 已知不等式 ax b 2 a 2 b 0 的解集为 x 1 x 5 则 a b 4 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ax2 bx c 0 的解集是 x x 2 或 x 求 1 2 ax2 bx c 0 的解集 5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ax 2 0 注 a 0 时 x x 2 a 1 时 x x 2 x x 2 0 a 1 时 x x 或 x 2 a 1 时 x x 2 或 x 2 a 2 a 2 a 6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2 cx c x c 注 c 1 时 1 c c 1 R x x 7 已知抛物线 y m 1 x2 m 2 x 1 m R 1 当 m 为何值时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m 0 且 m 1 2 若关于 x 的方程 m 1 x2 m 2 x 1 0 的两个不等实根的倒数平方和不大于 2 试确定 m 的值的范围 3 如果抛物线与 X 轴相交于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 C 点 且 ABC 的面积等 于 2 试确定 m 的值 8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ax2 2 2x ax 注 a 0 时 x 1 a 0 时 x 或 x 1 2 a 0 时 x 1 2 a 2 a a 2 时 x 1 a 2 时 1 x 2 a 22 不等式 二 线性规划不等式 二 线性规划 1 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 y kx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 0 34 34 x xy xy 4 3 部分 则 k 的值是 A B C D 7 3 3 7 4 3 3 4 2 假设 若实数 满足条件f y f x 0 则点 x y 所构 2 43f xxx xy 成的区域面积等于 A 1 B 2 C 3 D 4 3 若实数 x y 满足不等式方程 则 2x 3y 的最小值是 2 24 0 xy xy xy 4 已知 x y 满足条件 m 2 1 P x y 求 75230 7110 4100 xy xy xy 1 的取值范围 2 x2 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 的最大值 7 4 y x om op 4 cos MOP 的最小值op 5 当 x y 满足时能使 z x 3y 的最大值为 12 试求 k 的值 0 20 x yx xyk 6 已知实数 x y 满足 如果目标函数 z x y 的最小值为 1 则实数 1 21 y yx xym m 等于 A 7 B 5 C 4 D 3 7 设实数 x y 满足 则 u 取值范围是 20 250 20 xy xy y 22 xy xy 的 23 A 2 B 2 C D 4 5 2 10 3 5 2 10 3 1 4 8 已知 k 0 且不等式方程表示的平面区域面积为 S 则 k 2 0 0 2 x y ykx S2的最大值等于 A 0 B 1 C D 2 1 2 9 已知实数 x y 满足 则必有 240 50 xy xy A 3x 2y 0 B 3x 2y 0 C 3x 2y 0 D 3x 2y 0 10 已知实数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 40 0 3 xy xy x 41 4 y x z 的最小值为 24 不等式 三 不等式 三 1 已知 1 a b 3 且 2 a b 4 求 2a 3b 的取值范围 2 已知 a b c 求证 R a b c 222222 abbcca z 3 若 x y 且满足 x 2y 1 求 的最小值 R 11 xy 4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定值 L L 0 求其面积的最大值 5 当 x 0 时 函数的最小值为 2 1 1 x f xx xx 6 在 ABC 中 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BC 边上的高 AD BC 求 的取值范围 bc cb 7 已知 a 3 求证 123aaaa 8 已知 0 a 且 m 则 1 b 1111 1111 N abab A m n B m n c M N D 不能确定 9 设 0 0 则 2 2 2 3 10 若 x y 且 2x 8y xy 0 求 x y 的最小值 R 11 x y z 为正实数 满足 x 2y 3Z 0 则的最小值为 2 y xz 12 已知 Lga Lgb 0 则的最小值为 22 11 ba ab 25 13 已知 1 Lgxy 4 1 Lg 2 求 Lg的取值范围 x y 2 x y 导数及其应用 一 导数及其应用 一 1 曲线y xex 2x 1在点 0 1 处的切线方程为 2 若曲线有在垂直于 轴的切线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2 f xaxLnx 已知函数 则曲线y 2 2 2 88f xRf xfxxx 在上的满足 处的切线方程是 f x 1 在点 1 f 4 曲线y 2 x x 在点 1 1 处的切线方程为 5 设函数 曲线在点 1 g 1 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1 则曲线y 2 f xg xx yg x 在点 1 f 1 处切线的斜率为 f x 6 设函数 曲线y 在点 2 f 2 处的切线方程为7x 4y 12 0 f x b ax x f x 1 求证的解析式 f x 2 证明 曲线y 上任意点处的切线与直线 x 0和直线y x所围成的三角线面积为定值 f x 并求此定值 7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21 32 x yLnxe 21sin 2 4 x yex 8 设函数 其 0 则导数的取值范围是 f x 32 sin3cos tan 32 xx 5 12 1 f 9 已知函数 f x cossin 44 fxxf 则的值为 10 已知函数 x3 1 a x2 a a 2 x b a bR f x 1 若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3 求a b的值 f x 2 若函数在区间 1 1 上不单调 求a的取值范围 f x 26 注 1 b 0 a 3或a 1 2 5 U 1 1 2 1 2 ax 1 axLna Logax Ln x u v u v u v 1 a xLn 1 x 2 1 x 1 x v u 2 vuv u u yf u ug x x yfug x 导数及其应用 二 导数及其应用 二 1 函数y 2x 1 3在x 0处的导数是 A 0 B 1 C 3 D 6 2 已知分 段函数 那么 2 0 1 xx f x xx 0 1 f 1 f 3 已知直线y kx 1与曲线y x3 ax b切于点 1 3 则a b 4 设函数 ax3 bx2 cx在x 1和x 1处均有极值 且 1 则a b c f x 1 f 5 要做一个圆锥形漏斗 其母线长为 20cm 要使其体积最大 其高应为 cm 6 已知 x3 ax2 a 6 x 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 则 a f x 7 垂直于直线 2x 6y 1 0 且与曲线 y x3 3x2 1 相切的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 8 函数 y 上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44 1 xLnxe e 在 9 对于函数 32 f xxaxbxc 1 试确定该函数的图象存在与 X 轴平行切线条件 2 试确定该项函数在 8 上是增函数的条件 10 设 32 1 25 2 f xxxx 1 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递减区间 f x 2 当时 m 恒成立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 2 x f x 11 当 x 0 时 证明不等式 2 1 1 2 xxLnxx 12 已知函数 处取得极值 f x 32 31axbxxx 在 1 讨论是函数的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1 f和f 1 27 2 过点 A 0 16 作曲线的切线 求此切线方程 yf x 注 1 先 a 1 b 0 极小 f 1 2f 1 2极大 2 设切点为 m x0 y0 m 2 2 切线方程为 9x y 16 0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二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二 1 将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 其中每个盒子都不空的 方法共有 A 34种 B 43种 C 18种 D 36种 2 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一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 并使用同一条棱上的两端异色 如果只有5种颜色 可供使用 求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 3 10天津10 用四种不同颜色给下图中 A B C D E F的六个点涂色 要求每个点涂一 种颜色 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 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A 288种 B 264种 C 240种 D 168种 4 09辽宁5 从 5 名男医生 4 名女医生中选 3 名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分队 要求其中男 女医生都有 则不同的组队方案共有 A 70种 B 80种 C 100种 D 140种 5 10湖南 5 在某种信息传输过程中 用 4 个数字的一个排列 数字允许重复 表示 一个信息 不同排列表示不同信息 若所用数字只有 0 和 1 则与信息 0110 至多有两个对 应位置上的数字相同的信息个数为 A 10 B 11 C 12 D 15 6 09 年湖北 5 将甲 乙 丙 丁四名学生分到三个不同的班 每个班至少分到一名学 生 且甲 乙两名学生不能分到同一个班 则不同分法的种数为 A 18 B 24 C 30 D 36 7 09重庆 13 将 4 名大学生分配到 3 个乡镇去当村官 每个乡镇至少一名 则不同的 分配方案有 种 用数字作答 8 10北京 4 8 名学生和 2 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 2 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 A B C D 8 8 A 2 9 A 8 8 A 2 9 C 8 8 A 2 7 A 8 8 A 2 7 C 28 9 09四川 11 3 位男生和 3 位女生共 6 位同学站成一排 若男生甲不站两端 3 位女生中有且只有两位女生相邻 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A 360 B 188 C 216 D 96 10 09天津 16 用数字 0 1 2 3 4 5 6 组成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其中个 位 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四位数共有 个 用数字作答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二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二 1 09全国 II 10 甲 乙两人从四门课程中各选修 2 门 则甲 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 有 1 门不相同的选法共有 A 6 种 B 12 种 C 30 种 D 36 种 2 09全国 II 6 将标号为 1 2 3 4 5 6 的 6 张卡片放入 3 个不同的信封中 若每 个信封放 2 张 其中标号为 1 2 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 则不同的方法共有 A 12 种 B 18 种 C 36 种 D 54 种 3 09全国 I 5 1 2 3 1 5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x 3 x A 4 B 2 C 2 D 4 4 09陕西 6 若 1 2x 2009 a0 a1x a2009x2009 x 则R 的值为 A 2 B 0 C 1 D 2 200912 22009 222 aaa 5 已知 1 3x n展开式中 未三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 121 求展开式中系数 最大的项及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6 将三封不同的信投入五个信箱中 共有 种投信方式 7 如下图所示 有一个圆形区域被 3 直径分为 6 块 在每一 块区域内种植物 相邻的两块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 现有 4 种不同 的植物选择 一共有 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8 由 100展开所得的 x 的多项式中 系数为有理数的有 项 3 32x 9 09湖南 5 从 10 名大学生毕业生中选 3 个人担任村长助理 则甲 乙至少有 1 人入选 而丙没有入选的不同选法的种数位 A 85 B 56 C 49 D 28 10 09湖南 10 在 1 x 3 1 3 1 3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x 3 x 29 11 10全国 I 6 某校开设 A 类选修课 3 门 B 类选修课 4 门 一位同学从中共 选 3 门 若要求两类课程中至少选一门 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12 一圆周上有 9 个点 以这 9 个点为顶点作 3 个三角形 当这 3 个三角形的 边互不相交时 我们把它称为一种构图 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