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8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8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二、探索背景: 本文是一篇悼念性抒情散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是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刘和珍烈士而写的。 1926年初,正在中国大地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一场大革命形势很好,帝国主义扶植的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危机四伏。为了帮助盘踞东北的奉系军阀进关消灭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将军统率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于1926年3月12日开出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被迫反击。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八国公使,以最后通牒方式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北京各界人民于3月18日在天安门集会,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竟令卫队开枪射击请愿群众。当场死47人,伤123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也在遇害之列,是为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反动政府走狗文人诬蔑请愿群众为“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将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噩耗传来时,鲁迅正在写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写完三节,听到惨案消息后,他怒不可遏,感到“已不是什么写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因此,在无花的蔷薇之二的后六节里,鲁迅将“投枪”与“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反动政府。他写道:“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未所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他还在文章的末尾特地注明写的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就这次惨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空谈。4月1日,又写了情文并茂的记念刘和珍君。(这几篇文章均见于华盖集续编)。三、读准字音徘徊( ) 长歌当哭( ) 菲薄( ) 踌躇( ) 桀骜( ) 黯然( ) 噩耗( ) 肆无忌惮( )喋血( ) 攒射( ) 屠戮( ) 和蔼( ) 浸渍 ( ) 殒身不恤( ) 洗涤( ) 绯红( ) 尸骸( )【整体感知】1、 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2、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3、试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并试归纳总结全文思路。 【课堂探究】 一: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二: 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 命 巴金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 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那么为什么我会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 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够做什么呢? “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1、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 )。a、批评“不认识的朋友”对生命的轻视。 b、赞美生命的可贵。 c、作品使人轻生,作者对此感到后悔。 d、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2、“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似乎看见了什么景象? 3、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 )。 a、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 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我美好的愿望摧残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品中。 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我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 d、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我只能写一些看了令人想去自杀的作品。 4、 文中朋友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反衬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b.表现了朋友家环境的优越 c、表现作者喜爱这种环境 d.在极力渲染社会的黑暗 5、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选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为自己不能向别人许愿而惭愧。 b.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向别人许愿的人的决心。 c.作者的确不知自己何时能成为一个向别人许愿的人。 d.作者不会许愿,但他以自己的作品,揭露社会,使人们认清它的黑暗、腐朽,从而起来推翻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街疾走。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