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80分)一、选择题(40280分)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2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3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虽然存在争议,但大多都肯定他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4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7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8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9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0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指出:“在雅典,女人、外国人和奴隶都不允许参政。因此,事实上的公民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特定的一小部分人。”据此可知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的传统包含了平等的成分c全体居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公民权利的体现d雅典民主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的民主11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仍然被看作是平民的胜利。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它a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度c使司法可以按律判决和量刑d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12如果小明穿越到了西周,做了周天子的大儿子。关于继承王位,符合史实的是a小明肯定能做下一任周王 b如果小明的母亲是王后,肯定能继承王位c不好说,具体看各人的才能 d说不准,最终还是以现任周王的好恶为准13与汉朝刺史职能相似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 b丞相 c通判 d殿阁大学士1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形成于汉代,为汉武帝替代军功爵制而设的选官制度 b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c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d为官僚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5解决了地方割据的是a唐 安史之乱 b宋 宋太祖改革 c明 废除丞相 d清 军机处的设立1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b弥合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基础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强化君主专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17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元朝行省制c西汉郡国并行制 d清朝军机处1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19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从工作的角度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c削弱相权的创新设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皇位独尊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21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22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得到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 a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 b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c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深远23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破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24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d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d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2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a和平渐进 b议会至上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27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法治 b对君主的制约 c对权力的监控 d强调主权在民28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源:a共和制度 b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体制 d主权在民原则29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30参加了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3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2年12月18日出席了英国内阁会议,成为200多年来第一位在和平时期出席内阁会议的英国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目前可以履行的主要职责是()。a任命首相 b制定宪法c领导政府 d代表国家参加各项重大活动32“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它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其原因主要是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1875年宪法确保了共和政体c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d总统强大权力的保障3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c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3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c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c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d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3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都是洪秀全制定的 b都得到了全面的实施 c都是太平天国不同时期的革命纲领 d都真实反映了农民的迫切要求37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出现此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司法不公而引起 b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忘山庐日记38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9空想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是否对未来提出美好的构想c是否主张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d是否主张改善工人生活4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标志是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 d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二非选择题(20分)4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宣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 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