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太原五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 史 试 题第卷(客观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初经学家万斯大在宗法中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宗法制度中都没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国家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和家族的纽带 2左传哀公二年(前493年)赵鞅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反映的实质是( ) a晋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度 b赵鞅发展了世卿世禄制 c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d晋国正在进行兼并战争 3有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该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明代于慎行在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了相权 b分割丞相财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5“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6现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德国马克斯韦伯曾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7旧唐书孙伏伽传中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材料不能说明唐朝统治者( )a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b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c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d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8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了唐朝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 b c d9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10唐朝李肇国史补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唐代出现各具特色的手工业中心唐代只有内丘生产白瓷唐代瓷器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唐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a b c d11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夏商周时期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确立了门阀士族制度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古代用人公平合理开始于宋代1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论中国社会古今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较之前的代莫不有变。”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于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内容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贵官贱吏,农业以租佃制为主,社会结构变化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官政治形成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的兴起书画、诗词、小说、南戏形成a b c d13哲宗正史职官志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所指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通判 d按察使司14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国力强盛,宋代积贫积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宋朝相对落后c宋代设转运使充实中央,地方财政困窘d宋朝经济困难,无力维修城郭街道16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表1b唐朝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c宋朝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d元朝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8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巩固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减少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管辖边疆地区19,“朕自临御以来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下列措施与“朕”相关的是( )a废除丞相、行省,权分六部 b颁布推恩令,酎金夺爵 c设立转运使,消除割据势力物质基础 d建立三公九卿,轻罪重刑20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废除丞相,以六部掌握全国军政要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百姓不得擅自出海贸易,外贸只能官方进行( )a b c d,21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22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23康熙帝晚年曾经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24晚清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骊。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的体现d主观上是维护清朝的统治2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第卷(主观题,共50分) 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l6分,第28题l6分,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笞问题材料一 秦朝廷尉李斯曾建议秦始皇“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嵇璜、刘墉等敕撰的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后视为另一种制度。 一一摘编自史记、通典等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失,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创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一一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4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农副产品及手工业产品需要扩大交换市场。宋初的政治统一和水陆交通的开辟,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一一周宝珠主编简明宋史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一一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一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一一孙隆基历史的乌瞰材料五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一一樊树志国学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北宋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6分)(3)以东京为例,概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