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5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5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5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5 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5 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已来,知音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滞,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然皆心服,谓以为神。 (选自隋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与人方食 方:正在b皆附之而短宝常短:诋毁c上雅好符瑞 雅:高雅d其事竟寝 寝:停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非凡的一组是(3分)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遂造诸乐器并撰乐谱六十四卷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应手成曲,无所凝滞 大业之末,其言卒验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宝常受父亲的牵连,被罚配为乐工,因此通晓乐律,工于各种乐器,曾造玉磬献给北齐朝廷。b万宝常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可以即兴即物奏乐,令时人赞赏。他能从音乐中听出战祸的征兆。c万宝常对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撰写了六十四卷乐谱,整理恢复汉代就已失传的旋宫之法。d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他死前惋惜地烧毁自己的著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5分)译文: (2)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5分)译文: 2.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一瓢道人袁中道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丕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人又问日:“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之酒也,三车之肉也,寒山、拾得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注】济颠:济公和尚。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倭寇方盛盛:猖獗 b久乃厌之厌:满足c悉以自奉奉:供养 d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审:确实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遂呼为一瓢道人为我召僧来礼忏b饮食供侍,拟于王者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c人以此多延款道人余大有疑,以问子d遂覆而埋之余闻而大异焉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瓢道人“癫狂怪诞”的一组是(3分)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 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 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 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abcd8下列对原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人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难知,评论颇为不屑。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3分)(2)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4分) /(3)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3.本太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晓自然以为智,知存亡之枢机,祸福之门户,举而用之,陷溺于难者,不可胜计也。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涂矣。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厉公南伐楚,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暴虐万民。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戮杀大臣,亲近导谈。明年,出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战胜攻取,地广而名尊,此天下之所愿也。然而终于身死国亡。此所谓益之而损者也。夫孙叔敖之请有寝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所以身死于匠骊氏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禨: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 举:发动;b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 爵禄:授予爵位和封分厚禄c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 利:以为利d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 绻:收缩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晋厉公身死国灭”原因的一组是( )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 气充志骄,淫侈无度,暴虐万民 戮杀大臣,亲近导谈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 身死于匠骊氏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的儿子按照父亲的嘱咐,推辞了楚庄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了在楚、荆之间有个布满沙石的叫寑丘的地方。b晋厉公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而孙叔敖的后代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孙叔敖善于揣摩帝王的心思。c各种事物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文章用正反两个事例说明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涂矣。(3分)答: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4分)答: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是 故 治 世 之 音 安 以 乐 其 政 和 乱 世 之 音 怨 以 怒 其 政 乖 亡 国 之 音 哀 以 思 其 民 困 节选自礼记乐记4.、(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日: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故日: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日: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日: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日: “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节选自荀子非相篇)【注】乡:面对着,面向。倩(bi):背向。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道德范畴。文:礼仪制度。族:音z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下则好非其上 非:非议 b曲直有以相县矣 县:悬殊 c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 特:特殊 d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审;审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上则不能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劳苦而功高,未尝有封侯之赏 d礼莫大于圣王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法后王”理由的一组是 乡则不若,偝则谩之 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 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 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 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了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种必然陷于困厄的情况,含有“危”“灭一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二足而无毛”,而在于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的能力。 c对事物的区别比不上确定名分更重要,而与制定礼法相比,确定名分又显得不太重要,而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圣王之下。 d文章最后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来说明礼仪制度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没,故应抓紧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整理工作。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圣王有百,吾孰法焉?(2分)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3分) (3)夫妄人日:“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3分)5.(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注:榇(chn):棺材謥詷,人名。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 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之讨吕布也 俯察品类之盛b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d霸与战于逢龙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因与父俱亡命东海。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b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来臧霸从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3分) (2)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3分) (3)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读本)注解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立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恤死荣生 荣:使光荣,荣封b.淳已自分必死 分:料想c.至今而零极矣 零:消失d.但为气所激 气:正义之气5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以身报母矣 以薪救火b.如我父子者几人哉 人马烧溺死甚众者c.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填然鼓之6下列对文段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武 功 甥 好 为 我 善 待 之 亦 武 功 渭 阳 情 也 语 无 伦 次 将 死 言 善 痛 哉 痛 哉!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7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3分) (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3分) (3)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陈瑄列传陈瑄,字彦纯,合肥人。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仍以瑄董漕运 董:督察b.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 相:省视,察看c.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 经理:处理,料理d.往返一年,失误农业 失误:疏忽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陈瑄治理漕运的具体做法的一组是()(3分)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缘湖十里筑堤引舟更民运为兑运濬河有德于民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瑄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白塔河等。b.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c.陈瑄治理漕运,筹划周密: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d.陈瑄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2)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8.(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诣:到,往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贷:借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 美:认为美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比:及,等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b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d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职。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正始时,赐爵关内侯。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5分)译文:(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5分)译文:9.(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日:“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出白宋史,有删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 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 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 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老乞归就养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其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而去 吾尝跛而望矣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 ) 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温叟恶其名不取 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 令府吏封署而去 视西舍封识宛然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3分)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4分)试卷答案1.4.(3分)c(雅:平素,一向)5(3分)c(1、4句与“音乐才能非凡”无关;6句表明预言准确)6(3分)d(“死亡原因”理解不对;“死前惋惜地烧毁自己的著作”,理解与原文不符,是“愤慨”,而非“惋惜”)7(10分,每小题5分)(1)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宫、商、角、徵、羽亦可)配齐,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重点词语“扣”“品”“宫商”“丝竹”各1分,语句通顺1分)(2)一起讨论古代的典籍,编撰乐书,都被当世所采用。至于这些人懂音乐的天赋,比宝常差远了。(重点词语“坟”“识”“天然”各1分,被动句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万大通,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后来企图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因而,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也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磬,献给北齐皇帝。万宝常曾和别人在一起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但他历事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曲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等人的乐曲谱成功要演奏了,隋文帝叫万宝常来,询问他这首曲子可不可以,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难道是陛下您该听的声调吗!”隋文帝很不高兴。万宝常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乐器的声调都比郑译等人所定的调值降了两个调。他还编撰了乐谱六十四卷,具体论述各种乐器的各个音阶递相为宫音的转换方法,改变琴弦、移动琴柱的各种变化,产生出了84个调式,144个音高标准,变化终止于1800个音级。当时人因为周礼上有递相为宫调的道理,从汉、魏以来,懂音乐的人都不懂这种方法,现在见到宝常与众不同创立了这种方法,都讥笑他,试着让他表演,宝常应手成曲,没有一点不流畅之处。在场的人无不惊叹称奇。从此改进乐器之处,多得数不清,这些乐器音调雅淡,不受当时人的喜爱,太常寺通音乐的人大多排斥、诋毁这种音乐。 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苏夔的父亲苏威有权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威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有祥瑞征兆的东西,只要听到能表达吉祥的音乐,他就很高兴,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皇帝一定会喜欢的。这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这事最后还是被搁置下来。万宝常曾经听太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这乐声淫厉而悲哀,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当时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听到他说的这些话都认为不会这样。隋炀帝末年,他的话终于应验了。 万宝常家里很穷,且没有儿子,他的妻子乘他卧病在床,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饿死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用这些干什么?”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开皇时期,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一起讨论古代的典籍,编撰乐书,都被当世所采用。至于这些人懂音乐的天赋,比宝常差远了。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人能创编曲子,为一代佳妙之作,又学习俗乐,而宝常所作的,都归为雅正之音。这些人虽然在公众场合议论时都不站在宝常一边,但心里却佩服他,说他的音乐才能是上天赋予的。略2.5b【厌:厌倦】6d【均为连词,表顺承;a动词,是介词替、给;b介词,与介词,从;c连词,表因果/介词,拿、用】7d【表明“不得志就参军”,不悖情理;是指犯法后迫小得已,不能说是癫狂怪诞,均是癫狂怪诞之举】8d【通过最后一段可知,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二车道人都足凡人难以理解的人,非天眼莫能知就如古代诸佛和高僧】9(1)随口作诗,却有奇语,人们慢慢敬重他。(2)即使小巷间,没有不走遍的,一一市百姓非常吃惊。(3)古代的这些佛,本来就有隐藏在猪狗之中的何况是人? /【参考译文】一瓢道人,不知道他的名姓,曾经手持一个瓢在湖北湖南一带浪迹游荡于是人们就称呼池为一瓢道人。道人少年读书不得志,弃学出走,跑到海上参军。当时倭寇正猖獗,道人拳脚勇气非同一般,从一个小校立大功,慢慢升至裨将。后来违犯法律害怕被杀。隐匿在群盗中。出没吴楚之间,很久之后厌倦了这种生活,用钱买了十多个歌舞妓,在淮扬卖酒,所获得的钱财,全部用采侍候自己,那些歌舞妓轮流伺候他。没有一天不是左拥右抱,喝酒吃肉,听丝竹音乐,饮食供奉,可比王者。又过了十多年,心里又厌弃了。偷偷离去在湖湘间乞讨。后来又到了澧州。澧州百姓开始不认识他,一段时间之后,一瓢道人说话癫狂,但多说中,所赐医药也有效果。随口作诗,却有奇语,人们慢慢敬重他。赠送他好的衣服好的饮食。他都接受又丢弃别人因为这样更加款待道人。道人睡古庙中。一天从炉灰里掏取一锭金子,交给庙祝说:“替我招来僧人来做忏悔。”忏悔完毕,买了一具棺木,自己坐进去,不盖,命令十多人抬到集市,双手打拱作揖,大叫说:“这一年来特别打扰诸位,贫道告别了。”即使小巷间,没有不走遍的,一市百姓非常吃惊。他再次回到届中,于是仰卧在棺材里命令众人说:“可以盖上我。”众人不敢盖,再看他,已经死了。于是盖上棺木并且埋葬了他。抬起棺木时特别轻,不像里面躺了人。我听说后对此感到很奇怪。有一个人叉问我说:“那些确实有道之人,不应该放纵并且偷盗;放纵并且偷盗之人,又不该超脱生死。我大有疑问,用这个问题问您。”我说:“我和你都是一样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呢?济颠喜欢喝酒,三车道人喜欢吃肉,寒山、拾得身体污垢,如果不是天眼不能知晓。古代的这些佛。本来就有隐藏在猪狗之中的,何况是人?你和我怎么能够知道这些!”略3.8、【答案】b 本题考察实词义,其中a项考察一词多义,b项考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c项考察词类活用,d项考察所字结构9、【答案】c 本题考察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其中是讲晋厉公纵横天下,威服四方,一统诸侯于嘉陵的盛景;讲晋厉公巡游匠骊氏的封地时,被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最后命丧匠骊氏封地,是结果。10、【答案】b11、(1)翻译 【答案】假若知道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必然能行得通,那么天下就没有不通达的道路了。 要点:是:正确;(1分) 涂:同“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