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孝义市新峪煤矿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估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60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2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um106mb2.5m=2.5105dmc2.5m=2.5106cmd2.5m=2.5109m3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4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6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7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b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8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9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10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2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0分)1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m14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处控制噪声控制噪声污染时,我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汽车司机是(后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1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小红能识别出吉他的声音是靠;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左手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吉他手右手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弹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16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17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18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19如图所示,拿两支同规格的温度计,用棉花把甲温度计的泡包上,并用温度跟室温相同的酒精把棉花浸湿这时,可看到甲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比乙温度计的(填:“高”或“低”)这现象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热量三、作图与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20有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到的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请在图中坐标纸上做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21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奶奶在制作冻豆腐时,先将新鲜豆腐放入冰箱冷冻;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上述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分先后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四、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2分)22某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是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2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25请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选用的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2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99(1)数据分析:在图1中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2)如图2、3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3)由表可知,该地水的沸点为,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27“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至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28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km;平均速度为2015-2016学年山西省孝义市新峪煤矿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估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60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um106mb2.5m=2.5105dmc2.5m=2.5106cmd2.5m=2.510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2.5m106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c、d、1m=106m=105dm=104cm,2.5m=2.5106m=2.5105dm=2.5104cm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3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九号”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4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6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7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b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从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故a错误;b、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不能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或者是对人们要听到的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所以不一定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错误故选b【点评】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8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与应用9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考点】声与信息【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被搜救人员发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0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乙: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丁: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因此需要吸热的是甲和丙故选c【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1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考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态的变化特点和凝固点,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对测量对象作出估计,然后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如果选择的温度计不合适,不但无法测量物体温度,还可能损坏温度计12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若液体的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则会加快蒸发【解答】解:a、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b、用保鲜膜把水果包好,减慢了水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控制了表面积,从而减慢蒸发;符合题意;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不合题意;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0分)1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3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解答】解: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v=,s甲=v甲t=15m/s6s=90m,s乙=v乙t=10m/s6s=60m,经过6s甲乙间的距离d=s甲s乙=90m60m=30m;故答案为:东;30【点评】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4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控制噪声污染时,我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72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汽车司机是静止(后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其他综合题【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图b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1)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其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时间:t=0.02h=72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汽车司机与汽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汽车司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1)声源;分贝;(2)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5km/h;72;运动;静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的表示方法和等级划分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和掌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1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小红能识别出吉他的声音是靠音色;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左手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吉他手右手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弹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2)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3)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小红能识别出吉他的声音,主要利用了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的特点;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吉他手演奏过程中,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振动的幅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答案为:音色;音调;响度;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6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水)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解答】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17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解答】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故答案为:次;超【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次声波的范围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18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此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汽化;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冰箱的工作过程,电冰箱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冷剂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面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了生活19如图所示,拿两支同规格的温度计,用棉花把甲温度计的泡包上,并用温度跟室温相同的酒精把棉花浸湿这时,可看到甲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比乙温度计的低(填:“高”或“低”)这现象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时吸热【解答】解: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有酒精浸湿后的棉花,棉花上的酒精会快速的蒸发为酒精蒸气,此过程中从周围物质吸热,使温度计周围的温度降低,温度计的示数就会减小故答案为:低;吸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三、作图与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20有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到的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请在图中坐标纸上做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解答】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依次描点,在对所描的点进行连线时,要注意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石蜡的熔化图象:【点评】有关描点法图象的画法,要准确确定点在坐标中的位置,在连接各点时,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1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奶奶在制作冻豆腐时,先将新鲜豆腐放入冰箱冷冻;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上述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分先后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答】答: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此过程冻豆腐中的冰熔化成水,该过程吸热【点评】此题考查了凝固和熔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需要区分并能牢固记忆四、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2分)22某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9【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碰到了容器底部,显然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由此可找到此题的错误之处首先判断出乙图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柱的位置来进行读数【解答】解:(1)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虽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碰到了容器底部,因此图甲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乙图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在零刻度以上,因此所测液体的温度是9故答案为: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9【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在使用温度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要估测被测液体的大致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触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保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持平2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要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v=(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选填、=)【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中要通过公式v=来最终计算平均速度;(3)小车的运动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因此是变速运动;(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因此,整个实验是用刻度尺和秒表来测平均速度;(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因此,这就是实验的原理;(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增大;(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故v3v1v2故答案为:(1)刻度尺和秒表;(2)v=;(3)变速;(4)v3v1v2【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25请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选用的器材:尺子;实验步骤:把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实验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解答】解:选用的器材:尺子实验步骤:把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故答案为:尺子;把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人机电池测试技术员面试题
- 澧县会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备考指南
- 2025年传播总监慈善岗位模拟试题
- 2025年初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培训课件
- 钢厂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钟点工课件教学课件
- 知觉原理课件
- 2025年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变电站防恐课件
- 2025年关于村支部书记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南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2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熏蒸药品管理办法
- 收银系统操作培训
- 卓越幼儿园教师健康专题培训课件
- 个股期权培训课件
-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 小学美术教育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