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1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3课宋明理学针对训练1:(2011年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a。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备选题 (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b。由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复归天理的本原。这是程朱理学思想。程朱理学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礼、义、仁、智的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选择b项。a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的本性、私欲的关系,而a项则是天理与人伦的关系;c、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故排除。 针对训练2:(2011年温州一模)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解析】c。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备选题 (2011年琼海模拟)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解析】c。针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这明显与理学思想不符。正确答案为c。 针对训练3:(2011年皖北联考)“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 c d【解析】b。本题考查了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原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根据材料结合各选项,项正确,第项“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朱熹将两者结合起来,强调克制人性的重要性。 备选题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理学发展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针对训练4:(2011年南通高三期中考)中国文化史概论一书说:“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的核心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从积极的价值观方面看其值得肯定的方面何在?最消极的一面又是什么?参考答案: (1)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之原;背景:早期儒学的粗糙和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积极: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有其积极的一面;(3)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作用的发挥。 备选题 (2011年河南五市联考题改编)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名闻天下。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摘编自纪录片徽商材料二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削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 摘编自徽学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并分析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经典理论”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参考答案: (1)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经济发达的苏杭地区;山多地少,受生计所迫。(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人们的吃苦耐劳,勤俭、谦让、诚信的优良品质等相关内容也可)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2)经典理论: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双重影响:宋明理学在形成徽州文化中坚贞不屈的内涵,孕育众多的民族志士及国家有用之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学推崇的纲常名教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1.(2011年广东文综)“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a。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项。2.(2010年广东文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c。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3.(2010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b。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4.(2011年豫北七校联考)“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致良知【解析】a。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答案选a。 5.(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解析】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儒学施教的对象是儿童,而且是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的具体行为规范,这就说明了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从对儿童的衣食住行的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显然不是一种治学态度,因此,a项错误;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都应是在西汉时期,而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b、d项不能选。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理学宣传了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b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理学注重道德和气节的养成【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对于知识分子社会责任和个人气节养成的促进作用。答案选d。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材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参考答案:(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教导人们求“善”。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