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你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2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铅笔的长度为cm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m/s,合km/h4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5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组成的6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刻度为,此时它的示数为;7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运动(填“左”或“右”)8鹰梅(鹰潭至梅州)铁路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为国铁级、双线、电气化工程,速度目标值为162km/h,合m/s拟经过我市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6个县(市),我市境内约300km,合m9在田径运动会跑步比赛中,看台上的观众是用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是用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我们用物体运动的来比较它们的快慢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0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4、15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0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1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a春天,柳絮飞物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1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13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3.44cm,14.43cm,14.45cm,14.55cm,14.44cm,则结果为()a14.44cmb14.26cmc14.467cmd14.47cm1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1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三、简答与计算(共20分,7+6+7=20分)16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火车通过山洞共需要多长时间?17某一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以25m/s速度走了150s,后接着以10m/s的速度运动了100s,后减速经过50s才停下来,共行了6900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18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1)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2)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3)车经过多少min到达收费站?四、实验题(共16分)1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mm,此物体长度为 cm;20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物体a长度为cm(2)图(b)中,物体a长度为cm2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那么(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3)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mm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2(1)如图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h(2)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写出表达式)d语文书除去封面后,选取页码1到200一些纸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24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所作的交流:(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落地(填“同时”、“不同时”)(2)小强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方法;小强的实验比小丽的更好,主要原因是小强解决了影响(3)正确的结论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关(填“有”、“无”)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m 你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m/s(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对刻度尺用途的了解和物体长度、速度大小的估计填空【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m,你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m/s故答案为:刻度尺;m;m/s【点评】本题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2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铅笔的长度为5.50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刻度尺要放正,有得到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答】解: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可知,铅笔的长度为为5.50cm;故答案为:与尺面垂直;5.50【点评】熟练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解决长度测量题的关键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200m/s,合720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s=1000m,t=5s,根据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飞机飞行的速度,再根据m/s和km/h之间的进率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v=200m/s,1m/s=3.6km/h200m/s=2003.6km/h=720km/h故答案为:200;72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和m/s和km/h之间的进率4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乙,最小的是:甲【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计算题【分析】三个速度的单位不同,需要把它们换算成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大小【解答】解:v甲=3.6km/h=1m/s;v乙=5m/s,v丙=120cm/s=1.2m/s;v乙v丙v甲;所以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故答案为:乙;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的应用,比较速度的大小必须换算成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是一道好题5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考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原子的核式模型【分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了原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本题答案为:原子核;电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6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此时它的示数为37.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故答案为:0.1;37.8【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7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右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左运动(填“左”或“右”)【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可能呈现不同的运动状态;首先由图片判断出轿车和卡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判断树和卡车的运动方向【解答】解:由甲、乙两图可知:轿车的速度要大于卡车的速度;若以轿车为参照物,那么树、卡车都向右运动;若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那么树向左运动;故答案为:右、左【点评】要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针对相应的参照物来说的,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要选定参照物8鹰梅(鹰潭至梅州)铁路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为国铁级、双线、电气化工程,速度目标值为162km/h,合45m/s拟经过我市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6个县(市),我市境内约300km,合3105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量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km/h=m/s,162km/h=162m/s=45m/s;1km=103m,300km=300103m=3105m故答案为:45;3105【点评】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9在田径运动会跑步比赛中,看台上的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是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我们用物体运动的速度来比较它们的快慢【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应用题【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3)利用v=求出速度的大小进行直接比较【解答】解:(1)在田径运动会跑步比赛中,看台上的观众是看谁跑在前面,谁就跑得最快,是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2)终点裁判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我们可以利用v=求出速度的大小,通过物体运动的速度来比较他们的快慢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速度【点评】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三是计算出速度大小进行比较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0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4、15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0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解答】解: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大小无关,所以选项b、c都不正确速度与质量没有关系,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速度的概念,明确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的大小与时间长短、路程多少无关1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a春天,柳絮飞物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考点】扩散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春天,柳絮飞物,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b、夏天,槐花飘香,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秋天,黄沙扑面,是固体颗粒在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d、冬天,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扩散现象的定义和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1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任何单位时间里的速度都应该相等【解答】解:已知:t=4s,s=20m,那么物体的速度为v=5m/s,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5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13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3.44cm,14.43cm,14.45cm,14.55cm,14.44cm,则结果为()a14.44cmb14.26cmc14.467cmd14.47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解答】解:从五个测量结果看,13.44cm和14.55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14.44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1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答】解: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b、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而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b错误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abc【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1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正确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三、简答与计算(共20分,7+6+7=20分)16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火车通过山洞共需要多长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火车过山洞的路程是山洞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知道火车的速度,由公式t=可求出火车通过山洞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火车通过山洞经过的路程s=l车长+l洞长=200m+700m=900m;火车的速度v=10m/s,v=,需要的时间t=90s答:火车通过山洞需要的时间是90s【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应知道火车过山洞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山洞长度之和17某一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以25m/s速度走了150s,后接着以10m/s的速度运动了100s,后减速经过50s才停下来,共行了6900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物体的路程s=6900m,运动时间t=150s+100s+50s=300s,物体的平均速度v=23m/s答: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3m/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问题,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并找到全程的时间是关键18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1)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40km/h(2)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没有(“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3)车经过多少min到达收费站?【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圆形标志牌是限速的标志,表示车辆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标志牌上速度值,标志牌上速度的单位是km/h;(2)将10m/s换算成km/h,然后和标志牌上的最大速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方形标志牌上的数据表示该地距离收费站还有2km的距离,根据v=求出汽车到达收费站最快的时间【解答】解:(1)圆形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2)10m/s=36km/h40km/h,因此该车没有超速;(2)“收费站2km”表示从此处到达收费站还有2km,由v=可知,汽车驾驶员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达收费站,最快的时间:t=0.05h=3min故答案为:(1)40km/h;(2)没有;(3)车经过3min才能到达收费站【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交通标志牌的含义、速度的有关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是一道好题四、实验题(共16分)1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 mm,此物体长度为2.9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2.00cm=2.90cm故答案为:1;2.90【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0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物体a长度为2.2cm(2)图(b)中,物体a长度为2.4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数据记录是有规定的,要有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组成估读值要估读到刻度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a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cm,因此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为2.2cm(2)图b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可读为2.40cm故答案为:(1)2.2;(2)2.40【点评】长度的测量数据要分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估读值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2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那么(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1.9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当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时,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是不一样的,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漆包线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漆包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漆包线直径d=【解答】解:(1)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2)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乙的结果是错误的(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所以刻度尺的示数是3.71cm如图所示:漆包线的铅笔上紧密排绕20匝,测得这些线圈的总长度l=3.71cm,则漆包线的直径d=0.1855cm=1.9mm故答案为:(1)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2)乙;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1.9【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且长度测量中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注意用线圈总长度除以求漆包线的匝数得出的数值,数值的分度值应和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2(1)如图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80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0.5h(2)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写出表达式)d语文书除去封面后,选取页码1到200一些纸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bdac【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由图直接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v=求出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要的时间(2)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如一张纸的厚度),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测多算少法”【解答】解:(1)由速度表可知汽车的车速:v=80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要的时间:t=0.5h;(2)c、因为纸页码从1到200,所以纸的张数为100;则每张纸的厚度:d=;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很薄,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选取200页作为一个整体测出其总厚度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张数100,从而得出每一张纸的厚度由上述测量方法可知正确的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为bdac故答案为:(1)80;0.5;(2);bdac【点评】(1)本题考查了速度表的读数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基础题(2)考查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知识点,注意页数和纸张的张数的区别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