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课时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能演练1.(2011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2.(2011三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质料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3.阅读下列材料: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 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请回答:(1)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觉醒,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代中国的孔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核心各是什么?(2)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影响。(3)余秋雨认为“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得不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柏拉图理想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有何启示?5.(2011宿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亚里士多德全集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3)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备选习题1.2011年9月28日(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2周年纪念日),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向平民化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b.“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c.“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2.(2012杭州模拟)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d.“法不阿贵”3.(2011苏州模拟)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项是( )a.其轻利倾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c.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d.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4.(2011衡州模拟)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a.礼b.仁c.中庸d.德治5.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6.(2011邢台模拟)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7.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a.梭伦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8.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一词起源于阿卡德米,其主要原因是( )a.柏拉图在此建立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b.亚里士多德在此建立“吕克昂”学园c.柏拉图出生于阿卡德米d.亚里士多德长期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c.支持寡头政治d.反对雅典的民主10.“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的( )a.理念论b.三段论c.形而上学d.中庸思想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多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材料二 苏格拉底与孔子,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被称为“圣人”。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话就是人生格言。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材料三 孔子行教画像2011年10月1日以“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段时长只有30秒的短片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传递给世界。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设以来,截至2011年5月,全球已有101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并说明这些主张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4)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答案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第(1)题要突出材料一中的“仁”(德)、“礼”(道)两个重要方面。第(2)题要从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的角度来回答。第(3)题从材料三中的“求知”、“更爱真理”、“中庸”等关键词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然后比较孔子的主张找出其相似点“中庸”。答案:(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3)思想追求:渴求知识;追求美德(中庸);尊敬老师,并不盲从。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提炼材料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概括回答;第(2)题应围绕“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分析思考。答案:(1)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是他的名言。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解答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第(2)题强化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比较分析。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解答时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孔子:“仁”和“礼”;柏拉图:“理想国”。(2)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探索,突破了固有宗教神话的束缚,充满着理性而睿智的思辨,透射出可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光华。(3)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理由时,若不赞同,可以从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分析;若同意,可以从过于重视人际关系、忽视法制等方面分析。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柏拉图两人的思想主张。解答(1)、(2)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第(3)题注意对东西方人物政治思想共同点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答案:(1)思想: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贵贱有序(或长幼有序、建立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2)主张: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出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或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3)相似处:道德与政治相结合(或对统治者提出了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心。启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加强官员的政治修养(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能力。第(1)题,应从材料中找出三人各自的政治思想。第(2)题,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其个人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从思想的时代性、对后世的积极性等角度简单回答。答案:(1)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柏拉图:国家按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公正是在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意愿之间实现中庸。(2)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个人的学识和经历。(3)各位哲人的思想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备选习题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体现在孔子打破春秋时期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这一做法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的思想和做法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解析】选c。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避免社会动荡,名分紊乱,是站在日益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是否有利可图。结合所学知识,战国以来才强化君主专制,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能力。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符合周礼的规定。5.【解析】选a。孔子的“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礼”有助于维护旧的等级制度,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亚里士多德强调既要避免怯懦,又要避免鲁莽。这和孔子的“中庸”思想基本相似。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四个选项中的人物都强调民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还提出正义理论,强调正义观。8.【解析】选a。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阿卡德米学园,即柏拉图学园,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故而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阿卡德米。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古希腊“哲学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是师承关系。他们哲学思想出发点都是希腊的民主政治、社会生活。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理念论是柏拉图的观点;形而上学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中庸思想是秉持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不甘于堕落的价值观;三段论是传统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与材料内容吻合,故答案选b。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