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能训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2.(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3. (易错题)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5.(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7.(2012宣城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8.(2012安徽名校联考)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中物种都呈“j”型增长b.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可能有外来物种的入侵d.群落总存在垂直结构9.(2012安庆模拟)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顺序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完全相同10.(2012聊城模拟)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1.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0.0111030(远郊农田)铬浓度(mg/kg)0.250.210.120.08螨类密度(个/m2)16 4802 2651 0471 069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12. (预测题)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3.(22分) (预测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草3种5种9种蕨类7种5种8种灌木15种4种2种松树0种2种0种落叶树20种5种0种非生物因素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风速低高高距地1.5米的光强低中高土壤湿度/%483515土壤中有机质/%6.53.82.5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_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14.(18分)(探究创新题)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有关实验研究结果,虚线表示培养水体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图a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图b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图c表示两种硅藻混合培养的情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单独培养星杆藻时,该种群在前40天内种群数量呈_增长,40天内硅藻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2)两种淡水硅藻混合培养时,40天后代表的_藻将被完全排除掉。但在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中发现两种硅藻一种分布在浅层,另一种分布在较深的水域,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该河流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稳态,这是由于它具有_的能力,从长远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依靠_调节来实现。(3)汉江支段流域水体曾因硅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硅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解析1.【解析】选c。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的问题是群落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各个种群间的关系、分布以及群落分布的范围和边界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丰富度外,还包括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2.【解析】选a。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植物,因此不能构成种群,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因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随之下降,b正确;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c正确;-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提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3.【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判断坐标曲线中生物之间的关系。(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间关系的内涵。2.解题关键:分析题干中的数量坐标曲线,从而判断种间关系的类型,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解析】选b。两条曲线呈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种群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a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所以b错误。4.【解析】选c。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增长;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误区警示】本题由于忽略了竞争既可以争夺食物还可以争夺生存空间,而误选a。5.【解析】选a。草坪和树林都属于群落,草坪和树林中的植物都存在分层现象,只是草坪的分层不如树林的分层明显,动物的分层往往依赖于植物的分层,因此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存在分层现象。6.【解析】选b。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7.【解析】选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则属于初生演替。8.【解析】选a。此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外来物种的入侵,并且群落间一定存在垂直结构,但受环境的影响,所有物种均不可能呈“j”型增长。9.【解析】选d。由图可得:随着演替的进行,光的水平因遮阴而逐渐减弱,而营养物质随枯枝落叶的积累变得越来越多;根据光和营养物质曲线的走势,可以得出,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在演替顺序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10.【解析】选c。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能形成森林。11.【解析】选d。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由于螨类是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12.【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以图形的方式综合考查群落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而考查分析图形的能力。2.解题关键:明确群落的分层现象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解析】选c。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13.【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过程。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稳态(3)a 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 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14.【解析】(1)由图a中星杆藻在前40天内数量先增加后稳定,可判断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由于星杆藻的数量最终趋于稳定,所以可判断其增长率逐渐下降。(2)由图a和图b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