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高三语文百题精练(1).doc_第1页
12月份高三语文百题精练(1).doc_第2页
12月份高三语文百题精练(1).doc_第3页
12月份高三语文百题精练(1).doc_第4页
12月份高三语文百题精练(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12月份百题精练(1)语文试题(一)与杀,势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美国2万多名男性医师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44%,掀开了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的新篇章。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向媒体宣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2007年,美国预防学会将阿司匹林、儿童免疫接种和戒烟并列为目前最有效的三种预防医学措施。因此,在新药不断涌现、老药渐被淘汰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的药物。1994年,全世界消耗阿司匹林的药片、胶囊丸、栓剂等数量多达362.5亿颗,总重量高达1.16万吨。1997年,全世界产量增加到5万吨,如果做成500毫克的片剂排列起来至少有10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阿司匹林的神奇还不止于此,1988年澳大利亚的g . kune教授根据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2007年,一项针对近8万名美国注册女护士、随访长达24年的研究再次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正如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他的专著阿司匹林的时代中所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摘自意林,有删改)1下列对“阿司匹林”药效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能降低风湿病患者的体温,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浮肿。b具有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过度凝集。c能使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d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可预防癌症,显著降低癌症死亡率。2作者借用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的话,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对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阿司匹林是人类通过搜集治疗病例,实验研究等科研活动才逐步认识并最终生产出来的。b阿司匹林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还因研究其疗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c在人类认识、生产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有大量专家学者参与,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智慧。d阿司匹林用途广泛、疗效显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用得最多的药物,有效维护了人类的健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司匹林的最初发现源于民间,人们用柳树叶汁或柳树皮来镇痛和退热是其最原始的疗效体现。b当科学家们从柳树皮中制备出水杨酸钠后,人们才初步认识了柳树中具有药物疗效的化学物质。c由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美国阿司匹林受到高度重视,被置于“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的高度。d在一项涉及人员多、随访时间漫长的研究中,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癌症死亡风险的疗效得到证实。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并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十二年,除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之俗,轻贫弱,尚豪富。豪富之家,侵渔小民,同于仆隶。故贫者日削,豪者益富。褒乃悉募贫人,以充兵士,优复其家,蠲(注)免徭赋。又调富人财物以振给之。每西域商货至,又先尽贫者市之。于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废帝元年,为会州刺史,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寻以年老请致事,诏许之。卒,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二十四史北史)【注】蠲(jun):免除。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调富人财物以振给之 振:通“赈”,赈济。b莫能防扞 扞:抵御c分据险阻,邀其归路 邀:邀请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旧事,先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褒深沉有远略的一组是(3分)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 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于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 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寻以年老请致事,诏许之 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褒从小就有不俗的志向,喜欢读书而又不拒守章句,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老师因此把他看做奇人。b韩褒在雍州缉拿盗贼的时候,采用以盗捕盗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天之内,就迫使那些逃命在外和隐藏起来的盗贼全部自杀了。c任西凉刺史的时候,韩褒采取让穷人当兵,优待其家人,免除他们的徭役等措施,渐渐缩小了贫富差距。d在汾州,韩褒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麻痹齐人,使齐人懈怠,而他已事先集中了精锐部队,埋伏在山中,待齐兵路过时,突出伏兵攻击,大获全胜。(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着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d 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b 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c 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d 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b 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c 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中彦徙治北山 治:治理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决 决:判决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