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 专题练习二 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中考生物 专题练习二 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中考生物 专题练习二 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中考生物 专题练习二 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 (练习题)1、“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之间能相互影响2、下图是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因素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消费者 b消费者 生产者 c消费者 分解者 d消费者 消费者5、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北极熊体毛的颜色 d蝗虫啃食庄稼7、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万亩。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8、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9、一只生长在非洲的猎豹,影响它的生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被它捕食的羚羊的数量 c火灾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0、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体现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森林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 c大雁南飞 d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 12、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望梅止渴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沙漠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13、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14、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15、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无毒蛇具有毒蛇般鲜艳的色泽斑,此现象是a保护色 b拟态 c警戒色 d适应性16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寄生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和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 c d17、如图所示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18、“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19、在食物链“abcd”中,代表消费者的是 ( ) aa bd ca、b、c db、c、d20、在自然界中,树木不断掉落树叶,动物不断地死亡,却不会出现树叶和动物尸体堆积如山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 ( ) a被雨水冲走 b大雪掩埋 c树叶被风吹跑,动物尸体被秃鹫取食 d分解者的作用21、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制造者22、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是消费者 ( ) a蘑菇 b野兔 c阳光 d牧草23、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 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自然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 b c d24、自然界中有生物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这种生物是 ( ) a葫芦藓 b根瘤菌 c真菌 d蚯蚓25、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有积水常存,洞中生物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这一朽木洞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26、以“荷迎大运”为主题的第22届荷花展于6月8日在深圳洪湖公园开展。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洪湖公园里所有荷花构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2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2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全部的狼,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a b c d29、如图所示是某草原中草、兔、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兔狐,下列分析语句错误的是 a曲线a、b、c分别表示草、兔、狐b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兔、狐的动态变化维持在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c如果大量捕捉狐,兔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增加d给该草原放人一定数量的鼠,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也不会受到影响3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鼠蛇鹰 b阳光草鼠蛇鹰c草鼠蛇鹰 d草鼠蛇鹰31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能量从蛇传递到鹰的效率约为a1020 b5060c8090d10032、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33、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34、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 ( )a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有人类的控制35、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a高粱和大豆 b猎豹和猕猴 c莲花和紫菜 d丹顶鹤和仙人掌36、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不会变化37、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 b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c捕捉农田里的蛇 d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38、要想最有效地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该选择的食物结构是 ( )a鱼和鸡蛋 b谷物和蔬菜 c鱼和水果d豆腐和牛肉39、下列属于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人为因素的一项是 ( )a火山爆发 b地震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雷击40、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41、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 b农田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42、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假如把很全部杀绝耶幺宪的数量将 ( )a保持稳定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44、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们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45、人们的生产活动有时干预了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其结果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d更有利于人类生存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cdccabdcbca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bddbbdbdaddd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答案acdcacbbcdccccb1、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当斑马发现危 险后会对这种刺激做出最恰当的反应,迅速奔逃。1答案c2、解析 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鲈鱼一人,由该食 物链可知人处在最高营养级,因此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高层,由此可知选 项d正确。答案d3、解析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c4、解析玉米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玉米是生产者。其中牛是直接以植物为食,而人以牛为食属于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两者都是消费者。答案d16、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