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2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 )a b c d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是 ( )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c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d创立了四百人会议5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6梭伦晚年游历归来,回顾自己改革的所作所为,语重心长的对雅典人讲到:“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首先在混沌不清的人群中区分出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哪些是征服者,哪些是被征服者”。那么梭伦口中这两类人分别指的是( )a贵族、平民 b平原派、山地派 c公民、奴隶 d雅典人、异邦人7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影响不包括 ( ) a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c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d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8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最终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 )僭主政治的建立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a、 b、 c、 d、9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10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11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雅典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是( )a 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 b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c 改进水渠灌溉系统 d 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1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否定血缘关系的改革措施有( )按财产的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按地域划分部落 按公民大会的决议决定内政外交 按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a.b.c. d.1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14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15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1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 b c d17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財)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8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19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0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d封建城市的兴起21“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23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途径。下列改革实现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的有(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 c d24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2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26“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旨意与此相似的是( )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2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8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29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3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二、材料分析题(31题19分,32题16分,33题5分,共40分)31(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人民版教材材料四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请回答:(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3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各适应了那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需要?(4分) (3)根据材料一、三,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内容中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4)材料四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8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33、(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商君书垦令材料二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卷110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商鞅变法中“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的具体措施。(2分)(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有何积极作用?(3分)考生注意:只交答题纸卷!一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密 *封*线*景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二历史答题纸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分析题(31题19分,32题16分,33题5分,共40分)33、(5分)31、(19分)32、(16分)景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2015.12.17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addbd dbddb d cbbc addcb cbdcd adadc31、(19分)(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1分)(2)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