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名实说朱琦(清)孰难辨?曰:名难辨。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天下有乡曲之行,有大人之行。乡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今也不然,曰:吾为天下长计,则天下之衅必集于我;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不如谨厚、廉静、退让,此三者,可以安坐无患,而其名又至美。夫无其患而可久于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沉不可测也。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而所谓谨厚、廉静、退让,至此举无可用。于是始思向之为人主畏惮而谋远识者,不可得矣。且谨厚、廉静、退让,三者非果无用也,亦各以时耳。古有负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未尝不斤斤于此。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其究乡原也。甚矣,其耻也。吾闻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弃,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世之贪者、矫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其名是,其实非也,故曰难辨也。乡曲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是故君子慎其名,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大人而为乡曲之行者辱。(选文有删改)【注】乡曲之行:见闻少、目光短浅的行为。乡曲,乡里。乡原(yun):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原,通“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经:治理b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惮:害怕c古有负盖世之功负:凭仗d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患:疾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考之以其行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b.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c.合则留,不合以义去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d.当其峨冠襜裙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b乡曲、大人,其名也c其究乡原也d甚矣,其耻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谨厚、廉静、退让虽然都是非常美好的名声,但它们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曲之行”,而不是“大人之行”,所以没什么人去追求。b有“大人之行”的人,能够安定天下,有刚毅的气节;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c作者批评那些以“谨厚、廉静、退让”自居的公卿,平时一副道貌岸然、城府很深的模样,但遇到祸害就假装着急,无计可施。d那些看起来“不贪、不矫、不肆”的人终究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是贪者、矫者、肆者往往有可用之才,这是“名”难辨的原因。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3分)2.(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舟人传(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作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 与仆抵舟,见舟人肆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牢。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岩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臣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肆者行乎?吾恐彼肆非良人,且彼肆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肆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肆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债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肆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肆恒臣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钦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注:刺船:用篙称船。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确的一项是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肆复何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见舟人肆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彼肆恒臣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不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c、陈泰岩知道了舟的人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己。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3分)(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3.本大题7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c不与载协协:合作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载与幸臣李辅国善多与之金帛b辅国识其意,然之上益信任之c称载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由是道路以目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是使元载“败身而亡”直接原因的一组是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承意探微,言必玄合恣为不法,侈僭无度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3分)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3分)4.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光武帝纪 范晔(1)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2)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3)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4)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5)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节选自后汉书卷一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如律()()昔卫灵公问陈()()承间谏曰()()虽身济大业()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养于叔父良 故燕王欲结于君 b. 贫者单财 今者项庄拔剑舞c.仓卒乃知其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且知天下疲耗 无不活,且硕茂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 (2)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20. 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1. 第五段叙述光武帝余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是 (2分)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戎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推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氏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葬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濠荐擢处州如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则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艘日相衔 衔:连接。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浮:超过。 c日发民挽舟 发:发送。 d清河民诣阙乞留 诣:往,到。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李信圭革除时弊的一组是(3分)信圭请免其肋役 信圭设教戒十三条 乞中明前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清河民诣阙乞留 信圭奏之,免六人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信圭勤于职守。清河县地处交通要道,官船往来频繁,调用的民夫很多,李信圭一到任就前去请示上级,得到沭阳县五百人相助。 b李信圭勤政为民。他在为官期间,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一切妨碍农业生产的杂徭,从而使为徭役所困的百姓,能尽力从事农田耕作。 c李信圭体恤百姓。淮安卫卒夺占民田,他上奏朝廷,还田于民;看到南来北往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便修了三座大坟来安葬他们。 d李信圭深得百姓爱戴。他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当初被提拔做蕲州知州时,老百姓请求让他留任,在他去世后,清河百姓为他立祠纪念。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2)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6.(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子瞻和陶溯明诗集引(宋)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注】:黾(mn)勉:努力。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乃欲以桑榆之君子 d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10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自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5分)(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5分)7.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编者有改动)【注】兼卫尉:官职名;东昏:侯爵名;直阁,官职名;率素:朴素。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哀恸过人,杖而后起杖:拄拐杖b.兼卫尉江淹出奔奔:逃亡c.皆酬太官馔直直:同“值”,价值,价钱d.帝将幸稷宅幸:宠幸,喜爱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张稷“疏率明烈”的一项是(3分)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稷单装径还都下a.b.c.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的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10分)(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2)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3分)(3)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4分)8.(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曰:“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曰:“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注】将丧:护送灵枢。从祀: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胡宪,与朱熹游 游:交往 b逮至一无所得 逮:逮捕 c移疾杜门 杜:关闭 d为粥以食饥者 食:给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拘汾于兵家所 赵尝五战于秦 b乃以布衣入见 今君乃亡赵走燕c遂以迎亲请归 举匏尊以相属 d委以后事而诀 拔剑切而啖之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掞之正直的一组是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特诏召之,掞之力辞 日进诸生教诲之今乃专以空言取人 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 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掞之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b魏掞之任职太学期间,改变先前学官陋习,亲自教诲学生,改善学舍条件,让学生深受感动和激励。 c魏掞之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魏掞之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3分) (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4分) (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3分)试卷答案1.略2.略3.5d6c7b8c9翻译(10分)(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得分点:嘉:嘉奖;委:委托、交付;句式,介宾后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得分点:是非:偏义于“非”、非议、贬损。翻译成中性的“评价”亦可。);以为:认为;才略:才能、谋略,句式为“宾语前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放纵自己,为所欲为。(得分点:故:因此;肆:放纵,任意行事)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略4.17(4分)遵照,遵从 同“阵”,攻战之事 空隙,空 完成,成就18(2分)d19(6分)我念及百姓没办法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 (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20(3分)先将殡葬从俭的国策布告天下,后立遗嘱以身垂范21(2分)刻画光武帝能体恤百姓,勤于治国。参考译文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于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作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了。略5.4c(发:征调。)5c(是清河百姓的举动;表现李信圭宽仁。)6a(“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说的是前任县令的事。)(16题每题3分)7(1)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下令记下乡民的勤劳、怠惰、善良和凶恶,让大家知晓,风俗因此而改变。(5分)(2)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要求)停止当年需置办物品以及(征调)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之事),(朝廷)回复同意。(5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为贤良而被举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往来每天接连不断,(征用的)役夫动不动就用千来计算。前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沭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沭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放火,李信圭设立十三条教育警戒的条文,命令乡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下令记下乡民的勤劳、怠惰、善良和凶恶,让大家知晓,风俗因此而改变。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少壮的人已经用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达到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大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奏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调,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而上级官员对各种差役又不加区别,一并摊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仪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这一恩泽。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缴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等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要求)停止当年需置办物品以及(征调)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之事),(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修了三座大坟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苦于旱灾,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辽宁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 干细胞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细胞治疗与生物材料结合应用报告
- 村上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内容
- 李熙墨课件教学课件
- 2025版房产经纪机构房产买卖租赁项目全程管理服务合同
- 我的听读机500字10篇
- 辽宁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面向2025年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4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南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江县教育科技局2025年赴高校公开考试(考核)招聘急需紧缺学科教师的(3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难点详解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真题带答案(预热题)
- MiniLED显示背光源生产线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
- 锅炉烟风煤及排放计算书(带公式)
- 4s店汽车维修配件管理制度
- 2019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连续油管技术理论考核试题
- 瓦斯管道与避雷塔基础安全距离
-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课件
- 双向转诊流程图
-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 70岁老年人换证三力测试20题
- 双减新政下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专题讲座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