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四案一体).doc_第1页
201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四案一体).doc_第2页
201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四案一体).doc_第3页
201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四案一体).doc_第4页
201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四案一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调整】8 泉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体会泉水的奇丽,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学案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新| 课 |标|第 |一| 网 2.查阅“泉城”相关资料.二、导学案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泉城的资料,老师做适当补充,揭题。读课题。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4、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生字词。 B认读生字词。 C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D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评议活动三:再读课文,感受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指名读这句话。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新 课 标 第 一 网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教学调整】学生自己朗读,默读课文,想象泉水喷涌的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活动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写字。指名读生字。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指导书写。三、巩固案 填空 1、龙之韵广场上的喷泉有的_ ,好像_ ;有的_ ,好像_。2、雨点儿可真调皮,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_,听起来如_;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_,听起来如_。四、实践案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组词。4读熟课文。5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预学案了解泉城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等四处泉水。二、导学案活动一:出示目标: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活动二:学生自读研究第25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出示:新 课 标 第 一 网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指导朗读。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2、自学第3,4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默读3,4自然段。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学生自学。检查。看图填表。学生练读。3、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看图理解。指导朗读。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调整】活动三:再读思考交流: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活动四:学习第6自然段,说说其在本文中的作用。三、巩固案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四、实践案1背诵课文。2开展“我爱旅游”讨论会,介绍印象最深的旅游胜地。板书设计: 珍珠泉 五龙潭8、泉城黑虎泉天下闻名 趵突泉 【教学反思】【教学调整】9 九寨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2.学会本课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活动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学案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二、导学案活动一:揭示课题,简介九寨沟。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 开火车读、男女生读。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指名读、齐读)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5、播放课件、配乐朗读25段,学生欣赏后,师问: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行)相机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异兽珍禽、人间仙境6、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一句话来集中表达了他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是哪一句?请画下来。(出示句子,齐读。)活动三:细读课文第1、2段。(1)弄清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认识生字“县”:认读、组词(多媒体出示地图)请同学在地图上点击出九寨沟的大致位置。(2)九寨沟是如何得名的?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教学调整】(3)读了这一段,哪一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师板书:神奇)来到了九寨沟(出示九寨沟图片)课文的作者将这里形容成什么世界?(板书:童话世界)(4)九寨沟是怎样一条山沟?解读“童话世界”:在你我印象当中,童话世界是怎样的?那里都有些什么?活动四:指导写字。三、巩固案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四、实践案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预学案 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二、导学案 活动一:复习导入。结合“童话世界”及最后自然段中的“人间仙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活动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整体感知课文中介绍的九寨沟的各种景物?品读感悟、想象创造。1、在这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里,你最喜欢哪?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黑点或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划完后再放声读一读。2、小组交流划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和句子?3、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图片,指导朗读(自由读、赛读等)、背诵。想象说话练习:第一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就像 。第三句: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有 色、有 色、还有 色, 湖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到。第五句:当天气晴朗时, 的天空, 的云朵, 的雪峰, 的森林,都倒映在的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活动三: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雪峰”:(板书)A(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 B指导读。“湖泊”:(板书) A(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来?(多媒体出示湖泊的相关句子。)【教学调整】 B.同位互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C.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的美:a.湖泊多;b.湖水清;c.学习比喻句,体会湖泊美;d.色彩多。 D.质疑:在这段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E.指导朗读,读出湖泊的美。a.指名读;b.带读;c.女生读;d.齐读。 “森林”:(板书) A(出示森林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么多的原始森林,我们还是头一次看到,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B齐读。 “瀑布”:(板书) A出示瀑布图片及句子。B喜欢瀑布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句子。C(出示瀑布景观)学生听、看。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理解:“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D这“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E朗读指导:读出瀑布的壮观。a.男生读;b.分组读;c.齐读。活动四: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帮助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指导朗读。1、理解:4个“也许”,练习排比句。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小组长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对这四种动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个动物合影?动物名称:主要特点:动作:3、汇报填写好的表格:用幻灯展示。4、交流:你最想和谁合影,为什么?三、巩固案1.欣赏歌曲神奇的九寨。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新 课 标 第 一 网四、实践案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板书设计: 9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教学反思】【教学调整】10 田园诗情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学案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2.找材料了解荷兰,了解荷兰的乡村风景。二、导学案 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荷兰及荷兰乡村风景的资料。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荷兰及荷兰乡村风景的资料 活动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活动三:设计情境,读懂读好。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田园风景画,让我们再次走进画中,通过朗读去品味那里独特的田园诗情。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奶牛图,奶牛家族,骏马图,骏马驰骋,家畜图,家畜悠闲。) 2、这三幅画有了同学们取的名字,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新 课 标 第 一 网活动四:指导生字。三、巩固案1.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2.生字描红。【教学调整】四、实践案 1.听写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你最喜欢的两个小节。第二课时一、预学案 作者说,荷兰还是“水之国”“花之国”,请选择一个方面,查找资料。二、导学案活动一: 精读课文,想象理解(一)、奶牛图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看一看这片绿色的草原,你想怎么来赞美它?(让生说)文中说这是一片“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屏幕显出汉字)A、“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巧妙的比喻!这就是荷兰草原独有的色彩,谁能让这风景再现在我们眼前?B、迷人的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咱们走近瞧瞧!(1)、(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防潮毛毡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该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 (2)、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指导点拨: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齐读)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个别读)牛犊和老牛的动作神态也截然不同,谁来试试?(一生读)(3)、这奶牛都被你们读活了!草原上的奶牛可多了,它们还会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动作呢?谁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说上一句?(散步、远望、回首、闭目、交谈)(4)、你们的精彩想象使牧场更迷人,更有田园的情趣了!想把这动人的田园风情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吗?来,我们试着背背这段美妙的文字!(二)骏马图悠闲好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同一首田园诗。你还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A、(出示图)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气魄?可以自己读,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读。(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 哇!你很有力量!)来!让我们这些小骏马们齐声诵读!读出骏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读出了自由!读出了豪情!B、“除了”,能不能换个方式说说这句话?C、是呀,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引读: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浅浅的涧水,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小丘、泥沼,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飒爽英姿!现在,你们就是这奔腾的草原上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学生齐读这节。)(三)、家畜图 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A、真是一幅自由祥和的图画呀!老师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四顾茫茫,幽幽芳香醉了旅人,云的王冠下,成为草原之王的,是一张张俊美的脸庞。奶牛悠闲地吃草,骏马自由地驰骋,你们是草原上真正的主人。滩平草碧羊群白,呼声悠悠猪群唱,一曲草原的赞歌哟,在我心头荡漾!)。B、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国度,让我们拿起书,齐读24自然段,读出草原的美,读出内心难以抒发的情怀。(齐读24自然段)(四)、夜景图白天的荷兰是自由安闲的,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1)老师轻轻范读。(2)你感受到什么?(傍晚和夜晚的静)(板书:傍晚 夜晚)(3)分别找出文中两个表示静的词语(板书:寂静 平静)(4)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5)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这就是荷兰的夜,宁静、安逸。齐读:傍晚的荷兰,静静的牛羊,静静的草原,静静地忙碌着的人们;夜晚的荷兰,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6)指导完成板书:傍晚 寂静 夜晚 平静荷兰的夜寂静神秘,让我们共同读出这种夜色荷兰的田园诗情【教学调整】活动二: 课外拓展,了解荷兰。 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是呀,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完美和谐。)(学生齐读)(欣赏荷兰风景画派名家作品)荷兰风景画派是世界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画派,梵高、维米尔、伦勃朗都是很著名的画家,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美丽的土地,有这样浓郁的田园诗情,才造就了这样伟大的画家、不朽的画作吧!活动三:讨论:荷兰的自然环境这么美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学调整】活动四:谈谈你说这才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时的心情。三、巩固案1.通过朗读,感受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四、实践案1.组词: 玩( )议( )悍( )牲( ) 顽( )仪( )旱( )性( )2.问答:课文描述了荷兰的哪几幅风光图?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什么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奶牛图郁金香图骏马图动物世界 赞美挤奶图夜晚图 向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反思】【教学调整】11 桂花雨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学案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二、导学案活动一:谈话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活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我”的“摇花乐”。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重点理解句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新-课 -标-第 -一-网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活动三:练习朗读课文。【教学调整】活动四:学习生字词语。三、巩固案1.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2.生字描红。四、实践案1.读熟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预学案1搜集关于“思乡”情感的文章,认真读一读。二、导学案活动一:回顾课文内容。【教学调整】活动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怀念、热爱家乡的情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http:/ww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三、巩固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实践案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教学反思】【教学调整】习作3教学目标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确定写给谁,介绍家乡的什么方面。2、祝贺语的格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古老的风俗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新| 课 |标|第 |一| 网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6、同桌互相交流。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2、小组交流。3、指名全班交流。【教学调整】4、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5、动笔写,教师巡视。四、教师总结:教学反思练习3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读书使用记号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丰富学生的语言。3、指导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写法和变化。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懂得赞美的重要,并学会真诚地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褒扬别人。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2、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 法:启发式 讲授法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学准备:1、各类投影片。2、搜集有趣的歇后语。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处处留心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学习读书做记号1、谈话:开学初,我们就学习过怎样认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2、指名读书上的一段话。讨论:对书上的这些话,哪些你有同感?能说说读书做记号对自己的帮助吗?3、提问:到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哪些读书记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4、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教学调整】5、出示书上的表格。讨论:从表格中看,一般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除了这些记号,你还知道哪些?新-课 -标-第 -一-网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二、训练学生使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1、布置自学:下面4人一小组,自学下面的名人名言,并做记号。2、组织交流。3、提问:这两句话都在说什么?各打了什么比方?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齐读,尝试背诵。三、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读书做记号这个方法好吗?2、布置作业:按预习要求预习第15课,在书上做记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你知道其中哪些成语的用法?举个例子。2、齐读成语。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4、尝试背诵成语。5、出示望洞庭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6、再读成语。7、出示歇后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8、小结: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9、默读歇后语,思考:你能理解它前后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吗?10、齐读。11、出示应用练习,尝试填空:(1)虽然周瑜想出种种办法陷害诸葛亮,但是最后( )。w W w .X k b 1.c O m(2)姐姐恼火了:“我教的再认真,你却一点儿都不认真学。难怪你到现在还是( 【教学调整】)呢!”(3)包公的人品,那真叫( ),难怪广受后人敬仰呢!(4)“哼,他来看我,那还不是( )呀!”大伯愤愤地说。12、齐读歇后语。尝试背诵。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拓展训练: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的一部分。卢沟桥的狮子( );姜太公钓鱼( )。外甥打灯笼( );山中无老虎( )。泥菩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