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 第一单元 第1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年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时,一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借用了孔子的一句话来批驳法西斯的罪行,这句话最有可能是()a为政以德b因材施教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克己复礼解析:选c。法西斯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与批判这种行为意境最相近的孔子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选c。2老子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体现老子()a不满现实社会 b怜悯农民处境c不善人际沟通 d遭到君主迫害解析:选a。题干是老子向往的原始纯朴的风气,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可知a项符合题意。3(2012曲阜高二联考)曲阜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解析:选b。孔子代表的是当时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不能适应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在当时也没有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故a、c、d三项错误。“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a。“教育公平”意在强调不论出身贫富,均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与“有教无类”的内涵一致,故选a。5(2012济宁高二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2: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孔门弟子世称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成分而言,少数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节选自中国教育史讲稿(1)材料1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内在关系?(2)材料2反映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这在当时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3)假如你是春秋末期的一位诸侯国君,是否推崇孔子的思想?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礼”是实现“仁”的手段。(2)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了社会发展。(3)不会。理由: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一是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来维护统治谋求霸权;二是孔子思想,尤其是其“礼”的思想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需要。一、选择题1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再次强调要大力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下列言论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a“政在得民” b“民贵君轻”c“存百姓”的思想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解析:选d。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解题时明确关键词“民生”“没有”等,a、b、c三项都是强调以民为本,均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启迪作用,d项说的是重视人才,故选d项。22012年1月7日凤凰网权为民所用一文提出:“仁”及其在政治领域展现出来的仁政和王道政治,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绝对精神原则,与此言论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孔子c秦始皇 d西周天子解析:选b。材料论述的是“仁”这一主张及其深远影响,备选项中,只有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此相关,故选b。32012年3月,东方法眼评论指出:“政府执政应宽厚待民,施以恩惠,这样才更有利于争取民心的支持。”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言论内涵一致()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c有教无类 d道法自然解析:选b。“宽厚待民,以争取民心”与孔子的核心主张“仁”的内涵一致,故选b。4某一文献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说天道的安排总是有利于万物,有德之人做事,也总是不违大势。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论语 b道德经c春秋 d诗经解析:选b。“顺其自然”是材料的核心观点,这与道家的主张一致,四个备选项中,只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文献,故选b。52011年9月28日开幕的孔子文化节,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下列言论与此主题无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 d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解析:选d。d项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与以孔子为主题的文化节无关。62012年2月国学网有这样一段话:“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这段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7(2012泰安高二联考)老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道家学派。“道”指的是()a治理国家之道 b为人处事之道c自然运行的规律 d世界万物的本原解析:选d。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其“道”指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8人们常常引用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是因为它反映了老子的()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c“天道自然”的哲学思想d矛盾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解析:选d。材料中“祸”与“福”相互转化,反映的是辩证法主张,故选d。二、非选择题9河南云台山投资5亿人民币兴建“老子文化村”。媒体评论认为“老子宁静致远的心态,让我们生活和谐,给大家带来了温暖。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一。”老子热成为文化研究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材料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材料3: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中国某思想家著名语句“治大国若烹小鱼”,引起强烈反响。(1)归纳材料1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属于何种哲学派别?(2)有人说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并结合材料2指出该著作的显著特点。(3)材料3中的“思想家”是谁?反映了其怎样的政治主张?如何认识该主张?(4)有人说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什么也不做,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老子的“无为”思想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答案:(1)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2)不同意。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特点: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无为而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4)不正确。“无为”不是表面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思想。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二者都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二者的思想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4)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提示: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5)对比以上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提示:材料一认为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材料二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的存在,但对鬼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合同
- 2025年智慧农业设施租赁项目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装修设计与施工全流程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电子产品防震包装设计及实施合同
- 原材料检验知识培训课件
- 聚焦2025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商业计划书: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IPv6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报告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交易与保护服务合同
- 2025年校园生态环保绿化项目施工服务合同
- 2025年金融行业专用网络接入及数据安全保障服务协议
-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 从临床到教育儿童中医课程的开发与推广汇报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 建筑施工现场危废管理办法
- 《信息报送培训》课件
- 收益法资产评估评估程序表(适用于非整年)
- 男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自愿离婚协议书(2篇)
- 编程积木课件教学课件
- 化工厂拆除施工方案
- 食品物流学:食品保管与储存
- 高中数学导数满分通关专题35 双变量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概述(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