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2012常州高二模块测试)“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此处描述的是()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 d孝文帝改革解析:选d。“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指的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应选d项。(2012苏州高二测试)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解析:选d。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各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加了交流,减少了隔阂,有利于大一统局面出现,故d项最佳。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解析:选b。题干中的关键限制信息是“经济发展角度”。c在当时还不可能,a、d两项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b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解析:选b。北魏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功绩。阅读材料:材料1: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齐民要术耕田第一材料2:西晋初年与北魏末年户口数比较请回答:(1)从材料1、2中可得出怎样的信息?(2)分析材料2中北魏末年户口数增加的有利因素。答案:(1)材料1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材料2户口数增加表明北魏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游牧民族生活逐步农耕化。(2)黄河流域的统一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田制的推行、农民负担的调整;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一、选择题(2012阜阳高二模块测试)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均田制b吏治的改善c赋税的调整 d迁都洛阳解析:选a。只有均田制与赋税制度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密切,而赋税又建立在土地制度之上,故选a。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长城沿线的各族生产方式的变化,不能反映()a均田制影响 b民族融合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吏治清明解析:选d。吏治清明与否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无关。(2012郑州高二测试)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a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c改进农具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d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解析:选a。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书。耕、耙、耱是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工具,齐民要术将它们放在开篇,可见精耕细作技术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2012青岛一中月考)北魏时期,记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史书中说:“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a杭州 b苏州c无锡 d洛阳解析:选d。四个城市只有洛阳处在北魏的统治之下。(2012菏泽一中月考)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解析:选b。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大潮的推动下进行,而其改革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 d解析:选c。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魏均田制的根本受益者是()a农民 b国家c鲜卑 d汉族地主解析:选d。均田制触及了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利益,农民是其直接受益者,根本受益者是国家。因为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税收入。(2012阜阳高二联考)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充分反映出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2: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3: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1,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解析:本题围绕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组织材料,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及对民族关系的认识。第(1)问主张要扣准材料。“内诸夏而外夷狄”说明夏夷观,由“绝远中国所害不广”可知作者主张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由材料中“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扭转了帝国颓势”“通向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等信息概括作用。谈认识紧扣民族关系。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作手抄报课件
- 三糖酶促修饰-洞察及研究
- 火山形成原因解读
- 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年轻化营销-洞察及研究
- 肝脏肿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
- 大学医学生物学
- 护理机器人在popped中的未来趋势-洞察及研究
- 大学活动游戏策划方案
- 对比分析方法与实战应用解析
- 神经外科二季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试题及答案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弱电维护方案
- 砼回弹强度自动计算表
- 国开2023春《言语交际》形考任务1-6参考答案
- 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判断1
- 机电一体化说专业比赛
- GB/T 39141.3-2022无机和蓝宝石手表玻璃第3部分:定性标准和试验方法
- GB/T 1142-2004套式扩孔钻
-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生态环境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件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