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九单元第4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12合肥高二期末检测)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的标志是()a戊戌政变b慈禧重新“训政”c军机处四章京被革职 d康有为出逃答案:a2.下列维新措施中在戊戌政变后得以保存下来的是()a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设立京师大学堂c建立新式军队 d保护工商业解析:选b。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3.说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因为()a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b地方官对新政犹豫观望,并不实行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新政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解析:选d。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君主专制,新政没有涉及君主立宪政体等政治主张。4.(2012烟台高二期末检测)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选c。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5.(2012河北衡水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解析:第(1)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失败分析其含义,戊戌变法未能改变旧制度而失败,因此,改革必须打破旧制度才能成功,失败原因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方面考虑。第(2)问结合明治维新打破旧制度的措施分析。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一、选择题1.(2012黄冈高二测试)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选c。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戊戌变法期间新旧势力的斗争情况。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b项因表述绝对化而与史实不符。2.(2012梅州高二联考)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选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3.(2012日照一中月考)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184条体现了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这段话表明了他的()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路解析:选c。a、b、d三项在中国行不通;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6.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a bc d解析:选d。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具有进步意义,其大力倡导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因而都是维新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7.(2012南京高二期末测试)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手段改革b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c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解析:选d。分析改革变法成败的根源一般从经济发展程度及阶级力量强弱角度思考,故选d。8.(2012江宁高二期末检测)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改良的办法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解析:选c。一般应该从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或促进人民思想觉醒的角度理解“思想解放”的内涵,故选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泰西各国,或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致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2: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3: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材料1和材料2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2)材料3的观点同材料2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床考试题及答案
- 客运考试题及答案
- 菜鸟考试题及答案
- 海事考试题及答案
- 防护装备穿脱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法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药品生产领域的道德试题库(附答案)
- 高血压考试试题
- 道路运输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带答案)
- 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反兴奋剂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富县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届张家港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保密观试题含答案2025年
-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系解析
- 奶茶线上活动方案
- 军训医疗知识培训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