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中地理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一节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必修1 右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3题。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 d生物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解析:第1、2题,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第3题,位于河流两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答案:1.c2.a3.b“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读“川藏公路景观图”,完成45题。4影响川藏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资源c地形d人口分布5四川省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是()a北部山地交通线路稀疏,南部盆地交通线路密集b北部山地交通线路密集,南部盆地交通线路稀疏c西部高原交通线路稀疏,东部盆地交通线路密集d西部高原交通线路密集,东部盆地交通线路稀疏解析:第4题,川藏公路多分布在山区,受地形影响多呈“之”字形,线路曲折。第5题,四川省西部是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东部是四川盆地,交通线路稠密。答案:4.c5.c6右图中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选d。虚线处距离近,但没按此线修建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处地势较低,可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是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7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原因是什么?(2)从地形条件来分析,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_,导致这种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解析:第(1)题,早期形成城市主要靠自然条件(地形、河流),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其他城市则没有这种条件。第(2)题,图中可见b、d之间有山脉。第(3)题,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自然条件是地形、河流。答案:(1)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山地地形的限制。 (3)东侧东侧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一、选择题 据以下史料,回答13题。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易经系辞下记载:“中日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史料中的“聚”“都”“市”均属于()a乡村b城市c集市 d聚落2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牧生活之后定居下来形成“聚”“邑”“都”“市”,最基本的原因是()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为了繁衍后代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3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a当地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b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c当地的风土民情d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欣赏水平解析:第1题,史料中的“聚”“都”“市”均属于聚落的范畴。第2题,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题,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答案:1.d2.a3.a4下图四个地段中,最适合村落分布的是()a bc d解析:选b。坡度大的山地宜发展林业,不适宜建村落。靠近河流的平地宜作为耕地,建村落易受洪水威胁,而且占用耕地。地势较高的台地既接近水源又不易受洪水威胁,适宜建村落。右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6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c土壤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解析: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稍高,水源充足,适宜人类的居住。答案:5.b6.a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79题。7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极为复杂8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铁路线是()a襄渝线 b川黔线c宝成线 d成渝线9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影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 b气候c资源 d地形解析:第7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8题,襄渝铁路从湖北襄樊到重庆,跨越第二、三级阶梯;其他三条铁路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第9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发展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答案:7.d8.a9.d(2012启东期末检测)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完成1011题。10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aa bbcc dd11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穿越河流 邻近港湾穿越城区 坡度太大a bc d解析:第10题,在山地丘陵地带,修路最好沿等高线修建,坡度不大,施工容易,交通安全。第11题,铁路从市区穿过,对市内交通影响较大,还会带来噪声污染。另外,此铁路横穿山地,坡度太大,不利于施工。答案:10.c11.d山东省建设的“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是以济南为中心,形成“井”字形网络格局,全省17个地市境内都通高速公路,省会至各大、中城市实现快速直达、当日往返。据此回答1213题。12山东省高速公路形成“井”字形网络格局,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a受到了山东地区中部山地的影响,为了避开山区b主要受政府的规划影响,为了平均分布路网c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各大城市的分布d主要考虑山东经济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全国的路网分布1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修建的要求应当是()a以联系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为主b以直达为主,兼顾沿线经济点c以行车高速为主,不考虑地形因素d以联系经济点的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解析:第12题,易误选a项,错把自然因素当作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导因素。目前的科技水平,人们可以在崇山峻岭中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路线,所以制约现在交通运输线的主导因素应该是经济因素。第13题,高速公路突出一个“快”字,所以其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答案:12.c13.b二、综合题14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其目的是避开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解析: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建交通线要避开不利地形,如陡坡,以降低工程建设的难度。答案:(1)呈“之”字形分布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15图1是某校兴趣小组对图2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a、b两条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解析:该题组通过两幅图对比建立关联性分析。第(1)题,考查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而该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乙线路自然条件最差,人口密度最小。第(2)、(3)题,聚落的分布、规模大小与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一般南方聚落规模小、密度大,北方则相反。答案:(1)乙线路人口密度最小。乙线路经过的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温带沙漠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