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_第1页
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_第2页
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 一、饮酒1、名句默写。(1)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78 ,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 (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心远或悠然_。 (4)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56(5)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9、10(6)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12 (7)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78 (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34 (9)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4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10)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78,。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56 , 。2、诗歌一共有10句,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前 4 句是叙事,记述了 结庐之事;中间 4 句是写景,描写了 田园 之景;后 2 句是抒情,抒发了 隐居 之情。全诗以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 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3、请从炼字或情感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炼字:“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情感:这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从“ ”一句中可以看出。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1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1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我之境”。15、诗歌的58句描写了的美好景色,作者用 菊花 、 南山 、 山中晚景 、归林飞鸟等意象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16、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7、8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17、理解9、10两句话的含义。美好的景象中包含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这些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妙,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理想:归返自然(返璞归真)二、行路难1、诗中表明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化为对仕途前程的期望再到坚信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4、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5、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希望实现政治理想(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扔抱有希望。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三、游山西村1、默写;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4、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8、全诗紧扣一个“ 游 ”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