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09.doc_第1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09.doc_第2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09.doc_第3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09.doc_第4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0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09二十、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14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答案】ca项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项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项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筛选文中的信息,重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首先要搞清楚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其次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的合拍、道理的依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答案】b根据原文信息“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b项“宋孝孙向上级报告”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原文有一个较正确全面的理解;其次,要读懂各选项并仔细与原文进行对照,看表述是否在原文中有依据。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译文: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译文: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译文: 。附:参考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子由写的孟德的事情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那道理似乎可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早年我听说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我)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疮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覇,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解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答案】a季,指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矣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答案】ca、代词,代指植物/语气副词,还是;b、表比较,比/表对象,对于;c、表修饰;d、的人/判断句的标志。c项与d项较难判断。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答案】c不是“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而是“丢掉自己(的本心)只应对外物”(惟物之应,宾语前置句,惟应物)。【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译文:_。(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译文:_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译文:_ _ 。【答案】(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又办不到。(3)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1)注意“涉”,经历;“智”,智慧;(2)“妇子”,妻子和儿女;“仰”,依靠;“为”,做,担任。(3)“辞”,推辞;“步”,步行。【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答:_ 。附:文参考译文诗经不是说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植物不经受(时节的)变化,那么就不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秋天的第三个月,天气刚刚变得肃杀,寒气将要到来。在这时,天地之间凡是出自于春夏的雨露的润泽,光华的色泽充溢,枝叶美丽茂盛的植物,等到重霜在晚上降临,早上起床观看它们,就如同打了败仗的军队,卷起旗帜,丢掉战鼓,包扎着伤口逃走,官吏士兵都面无人色,也许只是像这样罢了。在这时天地闭塞变成冬天,(那些植物)被摧残败落毁坏的超过一半,他们经受时节的变化也是残酷的啊。但是从这以后,柔弱的变得坚强,虚弱的变的结实,滋润的变的干燥,都在体内收敛了精华,各自显现他们的成就。深山中的树木,向上接触青天,下面能庇护千人的,没有不枯萎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这样的植物呢。但是工匠拿着斧头在林子中巡行,举起斧头来砍完它们,来充作栋梁、方形的椽子、车轮、车的輹辐,不论粗细大小,没有不胜任它的任务的。所说得损毁它们后有好处,败落它们后有成就,虐待它们后又快乐就是这种情形啊。我有个叫秦少章的乡党,在我担任太学官时,他拿他的文章给我看,不高兴的告诉我:“只是因为家庭贫穷,接受父母的命令勉强写科举的文章。”从前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写诗歌和古文,往往清丽奇特雄伟,比科举文章精巧百倍。元佑六年他进士及第,调任临安主薄。读书人考中科举可以稍稍高兴,但是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快活。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世上独特的读书人,生性不高兴的事不能做,说话不合乎心意的人不能交往。饮食起居,动静等各种行为,不能勉强顺从别人。假如一旦担任官吏,就是丢掉自己(的本心)只应对外物,自己稍微显露傲气,祸患就接着到来。以前自己一个人被父母出资养活,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又办不到。从这以后,我就像身上涂上了漆(生疮)寻求解药了。”我劝解他说:“您以前的日子,像是春夏生长的草木。现在让你苦恼的,是蒹葭经历的霜啊。人的生性寻求安逸,那安逸确是天下的大忧患。让自己迁变是贵重的事,重耳不是在外流浪十九年,归国后就不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跑,就不能进入楚国报仇。这两个人,当他们处于被羁绊穷困忧患之时,暗地里弥补他们的短处增进他们不能做的事,不是像口耳相传学的那样浅薄。到现在你想以前做的事,那些值得后悔的很多了,这是因为你知道的知识更多了啊。在床上翻来覆去思考仍然心里安稳,那么行走在整个天下也没有值得忌惮的了。能把食物分给别人的人,是经常挨饿的人。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如果害怕饥饿厌恶走路,就将要有随便获得别人的东西的心思,为害不是已经很多了么。所以降下霜来没有被杀死,这是植物的灾害;安逸享乐终生,不是人的福气。”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封常清细瘦目啲,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会达奚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乳母子郑德铨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经数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宫。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招募六万。频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有删改)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成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b高仙芝得胜回来,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出极大的欣赏。c郑德铨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经常对封常清无礼,封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板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d国难当头,封常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详细分析:选a。b.“作揖”并不是祝贺,而是为了请求见封常清。c.郑德铨为高仙芝乳母之子,而非名门之后。d.文中并无“立下军令状”的行为。参考译文:封常清身材瘦弱,眼睛有毛病,腿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部下都知兵马使,封常清担任高仙芝的侍从。这时正赶上达奚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西到碎叶。朝廷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去截击叛军。封常清在军幕中专心写报捷书,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在报捷书中全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来后,高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就问:“先前的报捷书,是谁写的?副大使怎么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他现在在门外战马旁。”刘眺等人拱手行礼请求高仙芝,让他命封常清进来坐,并与常清谈话,互相谈得很投机,好像旧相识似的。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经常让封常清留守主持管事。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郑德铨看见封常清经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轻视他,有一次故意骑马从封常清身旁冲撞过去。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桌子后站起来对郑德铨说:“我封常清出身卑贱,我想当中丞的侍从,中丞再三不接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丞错爱,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么能无礼,对我进行凌辱?”于是,斥责了郑德铨,并命令将郑德铨绑起来拉出去,打了六十板子,郑德铨面朝地上被拽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不行。后来,高仙芝见到封常清,一句话也不问,封常清也不谢罪。后来,封常清担任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问封常清有什么主意。封常清用大话来安慰玄宗:“我请求策马渡河,不用几天就可以取来叛贼的首级,挂在宫门上。”玄宗尽管很忧心叛乱之事,但还是认为他说的话很有气势。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在很短的时间里招募了六万士兵。多次交战都失败了,就和高仙芝退守到潼关。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城,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杰峙其上,高出群山,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有删改)【注】夐(xin):远。撄(yn):扰乱,干扰。罫(ui):方格。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其景之淑气之灵,名擅胜概,意象迥殊异境顿辟,睹所未见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a bc d详细分析:选d。为观景感受;为景物描写。参考译文: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处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被人们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