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考查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查内容:综合)1、 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修身立德志向,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是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及性格气节和精神魂魄。B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体现了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进取精神的高扬,是中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C传统哲学包含着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不断批判“小我”“自我”,努力实现“本我”“真我”“大我”。D“和”的哲学理念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深刻反映出中华文明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性格的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阐释。B文章以主体为切人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入世、批判、和谐的哲学性格。C文章在论证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哲学性格,并彰显该哲学性格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D对于“和”的哲学理念,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强调了个人的修身立德和国家间的大同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主体人格意识下的积极入世、主体自我认知下的批判自省、主客体和谐关系下的大同情怀等哲学性格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人格特质,能有效地激发主体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C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批判精神,深刻反省人性本真,成就“本我”“真我”和“大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这种理念有利于人们坚守内心的安宁,减少对立,促进相互交融。(2)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共15分)卜白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妹。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入讲江南土语。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幽默,或以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朴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卜白大王”。 别小看了卜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顿,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 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杉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音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泳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混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借鲁迅、郁达夫等超级大腕,体现了申报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B.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 C.小说写卜白爱好京剧并为梅兰芳“补台”,可见他艺术造诣深厚。D.小说在塑造卜白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说明。(6分)6、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2、 古代诗文阅读(共55分)(1) 文言文阅读(共35分)课内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16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会议 B.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完毕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 向:过去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癸丑,古代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B. 禊事,禊,一种风俗祭祀。禊事指古人于农历七月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消灾。C. 流觞曲水,指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杯子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D. “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5分) 课外文言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释:乂y:有杰出才能的人。纁xn:浅红色。刍ch:青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B、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C、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D、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C. 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多次躲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5分) (2) 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两小题,共9分)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又用“罢歌舞”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B.颔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寂静悠闲的意境。C.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点出了时日之漫长与岁月流逝之匆促,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当年建阁的人而今安在。D.尾联构思巧妙,以景作结,“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15、尾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11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1)逍遥游中用“ , ”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的品质。(2)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 , 。(4)滕王阁序 并诗中“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5)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每小题3分)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_、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_,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_。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_,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漠不关心长此以往B有心无力茫然失措掉以轻心积微成著C无能为力茫然若失掉以轻心长此以往D有心无力茫然若失漠不关心积微成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D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B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C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D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等学习行为,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0、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2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3月17日,一把大火将四川宜宾城区匡时街一排老旧建筑化为灰烬,31户房屋被烧。而在当时,面对大火,居民刘泉、张梅夫妇没有忙着逃命,也没有急着抢救自己的财物,而是选择先把邻居们救出火海。刘泉救出两位独居老人,张梅救出三户邻居。等他们想起抢救自己的财物时,房子已被烧成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张梅、刘泉两口子救人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有很多热心人和企业给他们捐款,夫妻俩拒绝了一切捐款。刘泉说:“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张梅夫妇备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19-2020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答案 1.C (3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一段:“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由儒、释、道三家构成”说法不当。B曲解文意,根据第二段“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可知“是中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说法不当。D偷换概念,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可知选项内容颠倒。2、B(3分)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可知作者还以道家思想作为论据。3.D(3分) 说法片面且偷换对象。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说法不当,应该是“和平、包容、尊重、和谐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方法小结: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解释把选项内容和原文相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选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做了改装和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中,删掉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列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4.B。(3分)5.(6分)外在形象对比。(1分)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他却着装简朴,土得掉渣。(1分)才学对比(1分)马校长的补白文章得罪少帅闯下祸端,但他的补白文章却深受读者欢迎。(1分)思想境界(觉悟)对比。(1分)在选派战地记者时,其他记者沉默逃避,但他却主动请缨。(1分)6(6分)“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1分)一语双关(谐音不采分,双关1分)。突出主人公形象特点(1分)谦卑处世,顾全大局(1分)线索(1分),使内容集中紧凑(1分)。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1分)。“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1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分)7、 D(3分)8、 B(3分) 9、 (10分)(1)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物品。用来纵目四望,驰骋胸怀,抒发胸臆,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评分标准】定后(1分);所以:所用来;用来(1分);游目:纵目,浏览(1分);极:尽(1分);信:实在(1分)(2分)过去感到高兴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任造化的安排,最后都要消灭。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评分标准】向:过去(1分);陈迹:旧迹(1分);期:注定(1分);大:大事(1分);判断句式(1分)10、.【答案】B (3分)11.【答案】D(3分)【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错误,选项表述有误。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简陋的居室)意思不同。故选D项。12.【答案】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他常常躲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错误,选项的理解有误。原文说“屡辟公府,不起”,意思是“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选项曲解实词“辟”的意思,故选A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陈情表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5分)【参考答案】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评分标准】接:接待(1分),特:特意(1分),设:设置,放置,摆设,(1分),县:悬,挂,吊(1分),句意1分(一榻翻译成一张坐榻,一张床榻均可,此外扣1分)(2)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5分)【参考答案】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评分标准】谢:告诉(1分);所维:所能维系的,维:维系;(1分)何为:为何(句式1分);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1分);遑:空闲,闲暇(1分)【参考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望。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让国政的处理如虎添翼,捍卫并发扬其盛大美好,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派人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城附近,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做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谈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14、 B 项(3分)【解析】“寂静悠闲”错,颔联紧承“佩玉鸣鸾罢歌舞”,楼阁既然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当然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和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所以,应该是“冷落凄凉”的意境。15、(6分)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从句式上看,是设问句;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感情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情感的分析,注意最后一句“空”。【参考答案】:(1)尾联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2分)(2)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2分)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1分)而宇宙永恒(1分)的深沉感慨。(如果补充答“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急切地想建功立业的心情”,也可给分。)16、 (11分)(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5)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17、【答案】A(3分)【解析】“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有心无力”,意思是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文段中说的是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的反应,用“无能为力”恰当。“茫然失措”,指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若失”,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文段中指的是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