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1页
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2页
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3页
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4页
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评价 1 1 内容提要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二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 岗位 生产制度及接害情况介绍四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要点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六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2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抽水蓄能电站 以电力系统低谷电能抽水 并以位能形式储存电能的水电 它不是简单的水能发电站 而是作为电力系统唯一能填谷的调峰电源 利用电力系统用电低谷时的剩余电力 将下水库的水抽存到上水库中 到电力系统的高峰负荷时 再从上水库放水发电 严格来讲 纯抽水蓄能电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 而是用低谷电力换高峰电力的换电站 它不完全具备装机容量及发电量效益 可逆式抽水蓄能电站的能源转换效率约为75 相当于用4kWh低谷电量转换为3kWh高峰电量 3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4 5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1 上水库及下水库2 地下厂房 埋深200余米 及地面开关站3 辅助生产单元 污水处理和检修 6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上水库及下水库 上水库及下水库配电房内10kV变压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及工频磁场 电站处于运行工况时 上水库或下水库的水进入水道系统时 在巡视入水口的作业场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7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运行工况 抽水工况 电网用电低谷时的剩余电力经出线场送入电站 换相刀闸合于抽水方向 高压气体将转轮室内的水位下压至一定位置后 SFC系统 励磁系统分别向发电机定子 转子中通入交流电流 直流电流 发电机在定 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下开始逆时针转动 水泵随电动机同轴旋转 将下水库的水经尾水隧洞 高压管道抽到上水库以水的势能蓄存 从而实现填谷 8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发电工况 到电力系统的高峰负荷时 换相刀闸合于发电方向 打开球阀从上水库放水 水流冲击水轮机旋转并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 从而使定子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能由主变压器升压后经出线场并入电网 从而实现顶峰 9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调相工况 发电调相与抽水调相工况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 即在机组启动前 由机组辅助气系统向转轮室冲入高压气体 将转轮室内水位下压至水泵水轮机转轮以下 再由电网向电站送电带动水泵水轮机 发电电动机组顺时针 发电调相 或逆时针 抽水调相 空转 向电网发出无功或吸收电网无功 来辅助调节电网电压 上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装置主要为可逆式水泵水轮机 发电电动机机组 变压器和500kV开关站及励磁 SFC等装置 10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11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 12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13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14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15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噪声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振幅大 功率大的动力生产设备 会产生振动和高强度的噪声 各种风机 空压机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水泵水轮机 水泵 油泵等设备运转 摩擦 撞击 振动会产生机械噪声 这类噪声以中 低频为主 发电机 电动机 变压器 励磁机等电器设备 在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低 中频的电磁噪声 存在噪声危害因素的主要工作场所有 主厂房发电机层 母线层风洞 水轮机层水车室内 外 球阀室 母线洞内 高压空压机区 空调室 主变洞主变室 厂高变室 电抗器室等 16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工频电磁场发电机运转中 定子切割磁感线产生15 75kV工频电压 交流电流经低压母线输送至主变压器低压侧 通过主变升压至500kV后由高压母线和高压电缆输送至500kV开关站 经出线场送出 在机组发电 用电和电力传输过程中发电机 主变压器 高低压母线 开关站及出线场存在较强的工频电磁场 另外 厂用电系统变压器 配电柜和中控室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的工频电磁场 存在工频电磁场危害因素的主要工作场所有 主厂房发电机风洞 母线洞 主变室 SFC输入 输出变压器室 开机4分钟内 GIS室 500kV电缆层 厂高变室 10kV开关柜室 电抗器室 地面开关站 出线场等 17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六氟化硫及其分解产物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的断路器采用六氟化硫作为灭弧介质 在发生事故泄漏时地下GIS室及地面开关站等作业场所会存在六氟化硫及其分解物 存在六氟化硫及其分解产物危害因素的主要工作场所有 地下GIS室及地面开关站等 18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 硫酸副厂房及继保楼蓄电池室采用的是封闭式铅酸免维护高性能蓄电池组 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硫酸等有害物质的逸出 19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辅助生产单元 污水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产生生产性废水 厂区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初步处理后 排入市政管道 杀菌剂过程一般自动添加方式 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 二氧化氯发生器 氯锭 对污水处理池进行清淤作业时 作业人员会接触到硫化氢 氨等危害因素 20 一 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辅助生产单元 检修作业进行电焊作业时 作业人员中会接触电焊烟尘 电焊弧光 锰及其化合物 氮氧化物等危害因素 若同时进行打磨作业时 作业人员会同时接触砂轮磨尘 进行涂刷油漆作业时 作业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苯 甲苯 有机溶剂等危害因素 对含有六氟化硫的设备进行检修拆卸时 作业人员会接触六氟化硫及其分解产物 对变压器 油务系统进行维修时 作业人员会接触到透平油和绝缘油 劳动者进入管道 气罐内部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内进行维修作业时 由于通风状况较差 可能会导致缺氧等危害的发生 同时 存在于密闭空间内的各种有害因素亦对作业人员产生有害影响 21 二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氡主厂房 副厂房 主变洞等作业场所位于山体内 山体内的岩层及土壤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 隧道和洞体工程内壁岩体表面可能会有氡气析出 各洞室及廊道渗水中也可能释放氡气 从而影响山体内上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氡浓度水平 不良气象条件由于地下厂房围岩渗水 引水系统的渗漏水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机电设备的漏水 排水等 导致地下厂房内湿度较高 部分设备露天布置 现场操作工在室外巡检时 易受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22 二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3 三 岗位 生产制度及接害情况介绍 采用巡检作业方式 运行巡回检查人员按规定的时间 路线 内容 次数进行检查工作 地下厂房运行值班员生产制度一般为四值三运转作业 24 四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要点 1 噪声 作业场所噪声 在机组运行状态 发电工况 抽水工矿 以及备用状态测定 岗位职业接触噪声 在水泵水轮机满负荷工况下巡检时检测 2 工频电磁场 在不同工况下测试 3 氡气 对存在氡气的主要作业场所进行检测 每点连续测定12h 25 四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要点 4 微小气候 对地下厂房 各层 母线洞 主变室 地下GIS室 和运行值班室 维护班休息室等封闭作业场所的气压 温度 湿度 风速进行检测 5 风量 对主厂房主送风机风量检测 26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7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8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9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0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运行岗位采用四值三运转方式 平均每周工作42h 按照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 2007 中 每周工作5d 每天工作不等于8h 需计算8h等效声级 限值为85dB A 每周工作不是5d 需计算40h等效声级 限值为85dB A 的要求 需计算40h等效声级 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 企业发电启动201次 累计发电运行时间585 43h 抽水启动118次 累计抽水运行时间525 26h 调相启动74次 累计时间27 92h 即在516天的时间内单台机组累计运行时间为1138 61h 平均每天单台机组运行2 2h 运行巡检员每班巡检一次 这样运行值班巡检员平均每天 每周接触噪声的情况见表3 8 31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2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3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探讨一下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标准问题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 2 2007 规定 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为5kV m 目前 职业卫生标准并未给出如何计算8h工频电场职业接触值的方法 2006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以正式出版物形式 正式发布了名为 制订以健康为基础的电磁场标准的框架 官方文件 WHO强烈的推荐成员国采纳电磁场的国际标准 其中关于保护人体基本标准的 曝露标准 WHO推荐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 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国际电磁安全委员会 IEEE ICES 制订的标准 34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 发布的 限制时变电场和磁场曝露的导则 1Hz 100kHz 2010版 规定 针对50Hz职业曝露允许的电场强度参照水平为10kV m 同时 ICNIRP导则指出 对特殊职业 在可排除接触带电荷的导体产生的间接有害影响的情况下 电场强度参照水平可增加一倍 即20kV m 美国IEEE标准C95 6标准中针对50Hz电场最大容许曝露水平为20kV m 35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频磁场 目前没有国家标准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7部分 工频电场 磁场监测 DL T799 7 2010 中规定的0 5mT限值标准 其引用ICNRP1998版的规定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 发布的 限制时变电场和磁场曝露的导则 1Hz 100kHz 2010版 规定 针对50Hz职业曝露允许的磁场强度参照水平 referencelevels 为1mT 36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 GBZ116 2002 中规定 对已用地下建筑 当空气中平衡当量氡浓度超过行动水平 400Bq m 3 时 应采取补求行动 包括采取查明氡增高的原因及其来源和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 37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微小气候 评价标准 水力发电厂厂房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程 DL T5165 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10 38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为保证地下厂房内的空气质量 主厂房安装场东西端安装主送风机 电站通风系统一般情况下运行方式为1台风机运行 另1台风机备用 经检测表明 电站在1台风机开启时 最小送风量约为7 37 104m3 h 主厂房运转层容积约4 98 104m3 相当于主厂房换气次数1 48次 h 地下厂房最大班人数为25人 人均新风量约2900m3 h 这样大的换气量 足以保证主厂房内空气的新鲜度 完全满足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10 中 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m3 h 50m3 h 的要求 39 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台低噪声风机箱 40 六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防噪声 振动 在机组招标时 制造厂商对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设备本身采取了降噪减振措施 水轮发电机组的盖板 机坑进人门 发电电动机引出线洞隔板均设有减振 隔声措施 发电机风洞进人门采用了具有隔声作用的防火密闭门 全厂所有的空调装置均采用超静音空调机 在土建设计时 每台机组之间设伸缩缝以减弱振动 选用高效低噪声的风机 主送风机布置在专用的空调室内 采用减振台座 设置隔音罩 通风机房采用密闭构筑物 隔声门窗 通风机与风道或设备连接时采用软连接头 主厂房拱顶采用吸音防噪材料 各层吊物孔用隔声材料制成的盖板盖严 41 六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防工频电磁场 1 发电电动机主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部分的带电导体均封闭在金属铠装柜或金属封闭外壳内 外壳均保证良好接地 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2 主变低压侧为离相封闭母线 高压侧为GIS和500kV干式电缆 地面500kVGIS开关站GIS设备布置在室内 地面GIS开关站户外部分为敞开布置的500kV出线场 3 所有励磁盘 保护盘 高 低压配电等电气装置及干式变压器 均安装在金属柜内 4 对存在或可能产生高压的电气设备 如高压电抗器 500kV出线场等 设置防护隔板或防护围栏 5 计算机室采用接地的导静电地板 6 地面中控室与继电保护室靠近出线场一侧的窗上安装有电磁屏蔽防护网 42 六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防毒 中控楼GIS开关室门口安装有SF6报警器 500kV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在运行或事故中如有SF6泄露或环境中缺氧时 报警器会实时进行报警并同时自动开启通风机进行通风 SF6气体比重大 一般沉积于房间下部 为保证运行人员的安全 在房间的一面墙上设置自然进风口 另一面墙的上 下方安装8台轴流风机向外排风 SF6气体泄露时可及时将其排至室外 GIS开关室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上下通风机轮换运行 通风换气次数在2次 h以上 事故时 上下风机同时启动 通风换气次数在4次 h以上 43 六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防毒 蓄电池室选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 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安装两台防爆轴流风机 通风换气次数高达40次 h以上 透平油库及油处理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