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三语文一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doc_第1页
2015年初三语文一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doc_第2页
2015年初三语文一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doc_第3页
2015年初三语文一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doc_第4页
2015年初三语文一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上海各区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宝山卷)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邑:县城。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良已:果真痊愈了。异史氏:作者自称。攘:偷窃。11. 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领会 终于 更加 实行 B能够 去世 好处 实行C得到 终于 更加 做 D发现 终于 好处 做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_(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癒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_的道理。(4分)(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3分)C12(3分,得分点:“素”、“未尝”、“征于声色”)邻居老人平素器量很大,平时丢了东西,(心中的不愉快)从来不在(不曾)话语、脸面上流露出来(括号中内容不补出来也可以)13(2分)因实告邻翁14(4分,前一空1分,后一空3分)蒲松龄 对坏人坏事要勇于批评,才能使之改正(对坏人坏事不应该原谅,要揭露出来等)(意对即可)(崇明卷)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灭烛绝缨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烛灭,有一人引美人手,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王曰:“今已饮,不绝缨者不欢。”令百官皆绝冠缨,乃出火,遂名之曰“绝缨会。”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王怪而问之。对曰:“昔者绝缨会上,蒙王不杀之恩,思以头血溅敌久矣!”遂克晋。【注释】 美人:指楚王的爱妃许姬。 #冠缨:指帽上的带子。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引美人手( )(2)遂名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王怪而问之。 1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加点的“恩”的具体内容。(3分) 13概括故事主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待人要宽宏大量B做人要知恩图报C遇事要沉着冷静D战争要取信于民(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10解释下列句了中加点的词(4分)(1)牵,拉 (2)命名,给取名11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这位大臣。12臣趁日暮烛灭冒犯庄王的受妃,而庄王却为其掩盖,不予追究。(3分)13A(3分) (奉贤)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注释】尚书:职官名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不许( ) (2)连易数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比公乘之,驯良如故。_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3分)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答案)10(1)答应/同意(2分) (2)更换(2分)11等到他(张之万)骑上马去,(马)温顺善良得仍像从前一样。(3分)12“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方乘,遂为掀下”(1分)13B(3分)(虹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吕蒙正不受镜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注释】: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鉴:镜子。伺:找到、等到。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李卫公:李靖,官为宰相,唐朝功臣。11.词语积累(4分) (1)选择符合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的一项。( ) 昔贤之所难也 A.nn,不好 B.nn,灾祸 C.nn,不容易 (2)选择与下面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A.以其境过清 B.以为妙绝 C.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D.属予作文以寄之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13.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的“之”具体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 吕蒙正“不受镜”的根本原因是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 (答案) 11 C A12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敬佩慨叹,认为他(吕蒙正)比唐朝宰相李靖还要贤能。 13 朝士献镜求知14 寡好而不为物累 (黄浦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伯乐所著相马经,有“隆颡跌目,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之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归以告父,更令求之。出不久而反,谓父曰:“得一马略与同,而不能具察。” 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但蹄不如累麴耳。”遂见之,乃一大蛤蟆。伯乐笑曰:“此马好跳踯,不堪御也。”子亦笑,不复求焉。【注释】隆颡(sng):高高的额头。跌目:眼睛鼓起。累麴(q):叠起来的酒药饼子。跳踯:上下跳跃。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其子执之以求马 ( )(2)此马好跳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归以告父 12下列成语可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2分)A出尔反尔 B求之不得 C按图索骥 D无迹可寻13对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个孩子很愚笨,有人认为很聪明。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3分) (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10(4分,各2分)(1)寻找 (2)喜欢11(3分)他(伯乐的儿子)回来把情况告诉父亲(主语、归、以各1分)12(2分)C13(3分)要点:认为愚笨,阐述理由要联系主旨;认为聪明,要解释儿子欺瞒父亲的原因。示例一:儿子愚笨,因为他只会按照书本知识生搬硬套(2分),将蛤蟆当成千里马(1分)。示例二:儿子聪明,因为他找不到千里马(1分),无奈之下借千里马的部分特征,以蛤蟆来应付搪塞父亲(2分)。(嘉定)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4分)(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2)屋舍衣物殆尽( )12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B对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C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D跟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1) ;(2) 。刘儿“悟”出的道理是 (5分)(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4分)(1)赠送 (2)房屋12(3分) C13(2分)(1)辄以斗升相济 (2)以己之衣遗之(3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金山卷)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 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三年不得相见 见( ) (2)及玄业成辞归 及(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12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3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答案)课外文言文(共12分)10(1)看见,看到 (2分) (2)等到 (2分)11C(3分)12恐玄擅名而心忌焉(2分)13. A (3分)(静安卷)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2分)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选自太平广记)【注释】廊庑(w),堂前的屋子。 称力,尽力。 蹶,跌倒。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库藏盈溢( )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12根据朝臣与王融、李崇的不同行为及后果推断,太后所说的“任意自量”应是指(3分)A每个人可以不受约束地想拿多少拿多少。B每个人可以自己思量究竟应该拿多少。C每个人可以估计自己的力气能拿多少就拿多少。D每个人可以根据官位的大小来决定到底拿多少。13. 崔光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 的人。(2分)(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2分)10满/充满(2分) 只是/仅仅(2分)11. 太后就不给他们了,让他们空着手出去。(关键词:与,之,令,其)12C(3分)B(1分)13知足/不贪/廉洁/清廉(2分)(浦东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鲁学士祝寿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释】贽:礼物 启笥:打开盒子 称祝:祝贺,祝寿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公何之 之: (2)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 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用法。(3分) 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将往寿也”的“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狼洞其中 B斗折蛇行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4从文中看出,鲁学士、赵司城、西涯等三人具有 的性格特征。(至少写出两点,3分)(答案)课外文言 鲁学士祝寿(12分)11之:到去;(前)往;到;去(2分) 俱:一起,都(2分)12西涯烧了鱼买了酒,用它们来宴请两位好友(直译为:用它们来让两位好友喝酒)。(3分,)13A (2分)14不拘小节、随性、率真、率性、看重友谊、不重物质、真诚(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3分,写出一点得2分)(普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答曰:“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初,公在亳,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注】致仕:退休。下文“引年”与此同意。亳:亳州。蔡:蔡州。10.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岂容遽去 (2)比至蔡逾年11.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B 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们描画全了。C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D 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们能尽力描画。12. 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3分)13. 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的人。(3分)(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1. 离开 等到2. C3. 公在亳,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3分)4. 有自知之明(3分,淡泊名利得2分,重视声誉得2分,谦虚、自尊得1分)(松江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七擒孟获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至南中,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使观营阵,若止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欲释获。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注释】夷汉: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人。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亮使观营阵( )(2)向不知虚实(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于是令生致之。 12首擒孟获后,为了让孟获降服,诸葛亮所做的努力是“ ”、“ ”。(2分) 13下列对“南中平”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率军在南中“所战皆捷”,战所不胜。B.诸葛亮擒获了孟获,让南中人失去了主心骨。C.诸葛亮运用攻心策略让孟获和南人主动归顺。D.诸葛亮代表着天威,南中人根本不敢去反抗。(答案)(12分)10(4分) (1)让 (2)过去、从前、原来11(3分)于是下令活捉孟获后送来。 (生、致、之) 12(2分)使观营阵 纵之使更战13(3分)C(徐汇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说,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柳开:北宋人。后文的张景为同时代人。任气:任性使气。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引试:面试。襕:古代服装。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柳开少好任气( ) (2)主司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欲以此骇众取名 13. 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语意通顺。(1分)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14.文中柳开的任性气盛和张景的 形成强烈反差,具体表现在两人应举举动上的差异,柳开是“ ”,而张景是“ ”。(4分)(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4分)(1)喜欢 (2)同“悦” 高兴12.(3分)想要用这样的举动惊动众人博取名声 13.(1分)千轴14.(4分)谦逊内敛 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衣襕自拥车入) 唯袖一书帘前献之(长宁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相梁:在梁国当宰相 鵷鵮:yun ch 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鸱ch:猫头鹰 吓:h,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11.解释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4分) 或谓惠子曰( ) 非梧桐不止( )12.对划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唬我吗?B.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权威)来赶走我吗?C.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赶走我吗?D.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吓唬我吗?13.庄子是惠子的朋友。庄子来见,惠子不但不高兴,反而恐惧。惠子恐惧的原因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笔下的“鵷鵮”是高贵与圣洁的象征。B.“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及相位的嘲讽。C. “不止”“不食”“不饮”,是庄子暗示要与惠子绝交。D. 庄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答案)11有人 栖息 12B13担心庄子取代了他梁国宰相的职位14C 2015二模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 “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注释】主事:官名,茹太素是人名。 恶:疑问代词,怎么。 微:无,没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坐客为谁( ) (2)有足采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濂具以实对。12.皇帝对宋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密使人侦视”表现了他对宋濂的 ;而“ ” 这一细节则体现了他对宋濂的亲近。 (3分)13F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宋濂:坦诚公正B皇帝:知错能改C茹太素:善于进言D廷臣:趋炎附势闵行区(1)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硃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寻又诏曰:“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若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刍:饲养牛马的草料。 梁管之流:梁鸿、管宁之类的人。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1)少有至行 ( ) (2)寻又诏曰( ) 12.对文中划线句“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硃冲也用礼让训诫别人,乡里的人被他感化。B.硃冲也把礼让作为训诫,乡里的人被他感化。C.硃冲也用礼让训诫别人,被乡里的人感化。D.硃冲也把礼让训诫别人,被乡里的人感化。13.“主愧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分)14.硃冲的优秀品质:(1) ;(2) 。(2分)嘉定、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臵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京师:京城。 馔(zhun):准备食物。果蔬:泛指菜肴。 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脔(lun):切成块的肉。 啖:吃。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觉饥甚而不敢去( ) 果蔬皆不具 () 13、这则故事表现出王安石为人处事的( )(3分)A、寡情吝啬 B、谨慎严谨 C、简朴节约 D、勤俭刻苦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注释 益王:赵元杰,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五子,下文中的“帝”即宋太宗。僚属:部下官员。上下相急:朝廷与州县逼百姓(缴租税)。楚:痛。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王惊问故 ( ) (2)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王强使视之。 _12姚坦认为假山是“血山”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3本文主要表现了姚坦_的品质。(3分)浦东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临终遗表诸葛亮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阴?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注释?伏:谦辞,可不译译 逸阴:隐逸的贤才11、解释下句中的加点词(4分)兴师北伐( ) 自有余饶(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希望后主广开言路。B、诸葛亮因子孙衣食无忧,而感激先帝、报恩后主。C、诸葛亮认为兴师北伐未获全功的原因是时运不济。D、诸葛亮在出师表、临终遗表中都建议后主亲贤远佞。14、从上文看,诸葛亮是一个的人。(3分) 杨浦区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注释?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乘间:乘着空闲。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进退:任免。 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11 解释加点字(4分)(1)相公独遗吾也 遗( )(2)去吾门下 去(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_ 13 简析文中“奴”两次哭泣的原因(3分)“因泣下不止”是因为 ;“泣拜而去”是因为 。 14 从选文看,张齐贤为官处世的美德是 、 。 黄浦区周定州刺史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匙,贼来索,慎勿与也。”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此亦孙彦高之流也。注释周: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刺史:官名,唐代周刺史相当于郡太守。即所在州的政务长官。流:同一类人物。10、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于小窗接入 ( ) A、便舍船,从口入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竭其庐之入 D、当其租入 及贼登垒 ( )A、及郡下,诣太守 B、徐公何能及君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及既上,苍山覆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或问其故 12、文中所谓“孙彦高之流”的主要特点是( )(2分)A、自不量力 B、自作聪明 C、自行其是 D、自知之明13、为什么后人称孙彦高为“柜中刺史”?(3分)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g 做买卖 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1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鲍叔不以我为贪( ) 三战三走 ( ) 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13、管仲早年的所作作为,在别人看来是“贪”、“、“不肖”、“和“, 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3分)14、鲍叔是一个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2分) 静安、青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臵之未尝发。会里人郑傲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减)【注释】迹接于道,络绎不绝。缣(jian),细绢,可用作货币。戒,命令。 委,放下。举,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远近慕其行( ) (2)会里人郑傲欲葬亲(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城知其煞,举缣与之。 _12、不能体现阳城在当时颇有声望的一项是( )(2分)A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B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C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13、选文详写的这件事展现了阳城为人的一些特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博学多才 B处事公正C不畏权贵 D扶危济困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浴肆避鬼 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一人宵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顾见一大头,身长二尺许。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其人大恐,亟驰至浴肆,排闼直入;未及掩门,头亦随入。此人几落胆矣。引烛观之,乃一小儿也。盖以大斗障雨,亦惧鬼,故紧随之耳。是亦为错者也。向使此二人各散去不白,则以为真鬼矣。今之见鬼者,可卒惧也哉?【注释】:邪秽:指鬼怪。宵:夜。亟驰:快跑。排闼:用力推门。卒:同“猝”。仓促,急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顾见一大头( ) 引烛观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今之见鬼者,可卒惧也哉?12、“其人大恐”的原因概括地说就是:他以为身后有一大头鬼“”。13、这则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3分)A、做事要小心谨慎。 B、不要害怕有鬼。C、凡事要细心观察。 D、不能轻信传言。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人有鱼池人有鱼池,昔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竿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鷧:鹭鸶 假:象声词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窃琢食之 ( ) (2)窃去刍人 ( )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过了很久,(鹭鸶)有时会飞翔或停止在竹竿上,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B 过了很久,(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 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C 过了很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