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doc_第1页
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doc_第2页
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doc_第3页
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doc_第4页
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生物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8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有关生态系统的案例(学生版)命题动向考查要点:本专题概念较多,是高考的常考点。该部分的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从内容上,侧重考查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种群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及应用、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上,多以曲线图、概念图、营养关系图等图形的形式呈现。命题趋势:1.从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入手,以生物与生物、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为载体,考查种群的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2.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等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与进化、适应性、统一性的观点相联系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题案例图甲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表格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类型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甲()(?)65.53.015.041.5乙( )5.0()0.52.02.5丙2.0()微量(不计)无()(1)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克。(2)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3)表格“?”处数值为_。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数量中大部分被消耗掉,只有大约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流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减少,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的数量都将下降。(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就是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自身呼吸消耗的、传给分解者的、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和暂时未被利用的四部分;则净同化量=传给分解者的+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暂时未被利用,甲的净同化量=3.0+15.0+41.5=59.5。乙为初级消费者,其同化量就是甲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数值为15.0;从乙流入丙的能量为丙的同化量,数值为2.0;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2.0/15.013.3%。【标准答案】(1)875 (2)减少(降低) (3)59.5 13.3【解题锦囊】1. 种群的各种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情况可概括为右图。2. 种群增长曲线与增长率曲线(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2)“s”型增长: 在自然条件下k:环境最大容纳量,增长率趋向于0。 k/2:种群获得最大增长率。(3)应用:注意事项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率)要毒杀到k/2以下的水平最大限度利用,维持k/2k(环境最大容纳量)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性别比例使某一性别不育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尽量减少幼年个体尽量保护幼体3. 技巧点拨一 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不是随机地聚集,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并且在群落中占据着不同的空间。复习时要能够学会分析群落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理解相应的坐标图及相关实例。了解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原因。4. 技巧点拨二 当食物链中由高营养级生物的增重求低营养级生物的物质重量时,应该用除法计算(又称食量放大法)。如高营养级生物要增重n g,至少需要低营养级生物的物质重量应按最大传递率来计算,即n(20%)n5nn;而最多需要低营养级生物的物质重量应按最小传递率来计算,即n(10%)n10nn。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对另外生物的影响,一般来说,我们只分析一条食物链上的,一种生数量下降,将导致前一个营养级数量增加,后一个营养级数量下降;在比较复杂的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数量下降原则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对最高营养级来说,如其中一条食物链断裂,而其他的食物链较短,则其数量反而会增加。冲关演练:第一组1.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估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其一:株冠形成有利于;其二。2.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共同形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3.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到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 下表为薇甘菊人侵后,以其人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的三类样区。表格所示的为这三类样 区的分布情况及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 统计结果。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薇甘菊人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影响不大,而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影响较大。(2)薇甘菊与本土植物的关系是_。在上述调查年份中,入侵区薇甘菊的数量增长呈现_。入侵区薇甘菊的覆盖度大于90%,人侵的结果是使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_,致使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填“增强”或“减弱”)。从本土植物区变成薇甘菊入侵区说明群落发生了_。(3)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_。 第二组1.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这属于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2.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关系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以_形式,过程以_形式。该图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_。(2)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其原因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中散失了,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入_体内。(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_。(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效应。针对过程和,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_。3. 图中甲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所示的所有生物称为;当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2)请写出甲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3)乙图称为甲图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它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_的特点。(4)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5)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数量增加,通过细菌线虫沼蟹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若停止使用农药,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又会逐渐增加。第三组1.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请回答:(1)浅海湿地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沼泽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的因素是_。(3)黄河三角洲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从种群的特征来看,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2.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