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破阵子.doc_第1页
2001破阵子.doc_第2页
2001破阵子.doc_第3页
2001破阵子.doc_第4页
2001破阵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壮”,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背诵西江月 阅读清平乐 村居豪放派:写的就是军国大事,表的是雄心壮志。语言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婉约派:婉约派词写的是风花雪月,表的是儿女情长。语言 清新委婉,情思曲折。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显示学习方法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屏幕显示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三分诗七分吟”, 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学生读)我们突出在“读”字三、读题。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1、“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作目的: 赋壮词:表达雄心壮志的词四、读作者,学法指导:“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1、作者是谁?辛弃疾。2、你了解辛弃疾吗?你了解多少?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他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补充补充资料:引导:他还是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补充材料: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设疑:就是这样一个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呢?五、读课文。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一)初读感知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麾(hu)、炙(zh) 霹雳(p l) 挑(tio)灯 的(d)卢节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二)读懂词意1、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小组无法解决的难点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讨论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 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倒装句,“分麾下八百里炙”,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 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秋”既点明了季节,也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 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像。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上下阙的意思。3、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军营生活 战争场面 4、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下面,我们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学生齐读)六、读情感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我们学古诗词,不仅要感受它的语言,更要感受诗词的内涵。学法指导: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感情)?壮词即雄壮的词。(一)体会雄壮之情1、这首词当中哪些语句、哪些内容体现它的雄壮? 为什么?军营生活 豪壮战争场面 壮烈雄心壮志 雄壮“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话体现了雄壮。梦醒了,听到军营里响起号声,可能要打仗了,所以雄壮。打仗是雄壮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像的卢马那么快,的卢马是刘备骑过的占马;霹雳是形容特别响的雷声。(教师板书:快 惊)可以看出战争激烈。“八百里分縻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写出了军营的雄壮,和将军战士的高昂的战斗意志。分熟的牛肉。 翻歌曲演奏。“塞外声”指的是悲壮粗犷的战歌。了却君王天下事。“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比较大的一件事情。体现雄壮的内容。首先从事件上看:“分”,分什么?“沙场秋点兵”的“点”,这个“点”什么意思?秋点兵,检阅军队。好,这是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是战争场面。2、朗读指导它的雄壮就体现在叙述的内容是军国大事,表达的感情是一种雄心壮志。这就是为什么这首词要称之为壮词。大家再把中间部分,从“八百里分縻下炙”到“赢得生前身后名”一起读一读,读出这种雄壮。朗读指导1: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二)感受悲壮之意1、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呢?A、这些都不是词人此时眼前真实的情景。醉里 梦回B、“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原来也是“未赢”。为国收复失地的愿望却无法实现。壮志难酬2、从这个“白发生”里,你觉得作者老了吗?49岁。究竟老不老,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诗。(投影展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生齐读诗句)材料补充:廉颇是战国时候赵国的名将,晚年受到奸臣的排挤、陷害,最后出逃在外。后来秦国老是来骚扰赵国,赵王想重新启用廉颇,但是又担心廉颇老了,不中用了,于是派了一位使者前去探望廉颇,廉颇也要为赵王效力,所以使者一来,廉颇“为之饭一斗米,肉一斤,披甲上马,以示能用”,体现我老当益壮。但是这位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给收买了,回去跟赵王禀告说:廉颇老了,饭倒还挺能吃,就是我跟他坐了一会儿,他就上了好几次厕所,肠胃估计不太好。赵王一听,廉颇是不能用了。辛弃疾是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也是老当益壮,壮志犹存,报国之心仍在。你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几岁吗?这首词是1205年,辛弃疾66岁的时候写的,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1188年49岁的时候写的。3、可怜的仅仅是辛弃疾吗?还有谁?大宋之子民4、词读到现在,你知道辛弃疾为何而醉了吗?国家大事未了,所以喝酒,喝闷酒,这是借酒消愁啊。5、结合“游人之醉”,感受心情之悲。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投影展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生齐读诗句)这些“游人”是南宋官僚。“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就是北宋的都城,北宋都城汴州已经被他们葬送掉了,他们到了杭州,还在干什么?还在整天寻欢作乐,歌舞升平。这是一个怎样的“醉”?这是腐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这一帮酒囊饭袋,把我们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金人!就是这一批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把我们的诗人辛弃疾,把爱国将领辛弃疾给排挤了,给陷害了!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明确:无奈、痛苦、悲愤等。6、感悟“悲壮” 出示鹧鸪天,学生自由朗读。引导读出两首词在内容、情感的相通之处,再次感悟词人“壮”中有“悲”的情感。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解: 襜(chn):战袍。 娖:音chu,整理的意思, 胡簶(l):是装箭的箭筒。 金仆姑:箭名。(5)髭(z)须:胡须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可惜少年英雄江湖老,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从写下“万字平戎策”到只能换得“东家种树书”。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虽远隔数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一份悲壮。7、朗读指导在诗人的内心,在他的梦里雄心壮志依然未改。(板书:壮)但在现实中只能是借酒消愁,而且醒后是愁更愁。现实是无比的悲凉啊!(板书:悲)所以老师说这是悲壮。带着这种悲壮的理解,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朗读指导2: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最后一句,气势陡转而下。(全体同学朗诵) 8、指导背诵下面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词的美。生听录音。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有没有信心? (学生背诵)七、拓展延伸 读到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不禁让我们想起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的壮志;也会让我们想起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迈;还会使让我想起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叮咛;更能让我们记起岳飞、夏完淳、岑参、王翰、等更多的爱国志士,让我们收集这一类的诗句。八、总结课堂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九、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板书设计:破阵子辛弃疾军营生活 豪壮 醉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