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b c d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宗法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a. b. c. d. 6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c自然经济占主导 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7.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上述材料中所称的失败指的是:a. 签订南京条约 b. 签订望厦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 签订辛丑条约8.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d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10.19世纪末,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11.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a: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b: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延安、:瑞金、:遵义12.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13.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 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14“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15. 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16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17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 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18.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1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20. 有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1.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22.右表是“美日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年份美国日本西欧1955年363%22%175%1976年249%81%217%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a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b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23.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24.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b c d25.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6.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 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 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 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 27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28.某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仔细阅读阿姆斯特朗所著战后资本主义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以下是他们得出的部分结论,其中准确的是: 70年代初之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a. b. c. d. 29.2011年2月,德国和法国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策进行监督的计划,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就此计划出现重大分歧,该计划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争论,包括废止薪资指数化和协调欧元区企业税率。这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a. b. c. d.30.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31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a b c d3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33题26分,34题26分,共52分)33(26分)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材料三】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合作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材料四】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共同体内部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比、卢和联邦德国三国农业不发达,对实行共同农业政策比较冷淡;而农业较发达的法、意、荷则积极主张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岳麓版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教材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2分)请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两国确立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8分)(2)试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三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6分)并概括这些“新”的共同点?(2分)(3)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创新,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有何创新举措(4分)?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4分)34(26分)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历程曲折。【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其中第二条道路是指19491978年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材料四】 “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英国卫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6分)(2)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带有苏联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是如何确立的?(3分)这与西方的“古典”模式有何显著不同?(8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那一年(1978年)以来,中国是如何突破“苏联经典”模式,在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的。(5分)并分析 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4分) 佛山一中2014学年度(上)高三级历史月考试答卷装 订 线学号: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二、非选择题。(33题26分,34题26分,共52分) 33(26分) (1) (2) (3) 34(26分) (1) (2) (3) 佛山一中2013学年度(下)高二级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1-10 dbdab bcccc 11-20 bdbbd aacac 21-30 ccbba ddcad 31-32 ad二、非选择题(33题26分,34题26分,共52分)33(26分)(1)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2分)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特殊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岛国,远离欧洲大陆;(4分 答对任2点得4分)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激烈斗争;启蒙思想的洗礼;没有专制统治的束缚;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4分 答对任2点得4分)(2)“新”之所在:新经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